
常用统计方法在质控工作中的应用.pptx
32页心内11病区 杨晋仙,统计图表在临床护理 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质量管理是医院管 理的一个永恒主题,,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在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到很多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作为一种质量分析工具,有助于护理管理者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造成差错事故的主要因素,监测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课题时常用的方法:排列图、折线图、饼分图、雷达图、矩阵图 现况调查常用方法:查检表、直方图 设定目标常用的方法:柱形图、数字直接统计描述 原因分析常用方法:因果图、散布图、关联图 课题活动过程与效果评价常用的方法:分层图、直方图、控制图、与设定目标使用的统计工具相对应的对比图示,重点,一、查检表 二、排列图 三、因果图 四、分层法,一、查检表,查检表是一种用来收集数据的规范化表格护理质量查检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收集护理质量检查数据的规范化的表格经过统计分析得出护理质量查检的数据,对比数据来了解变化的程度,这就是常说的“用数据说话”1.1查检表,数据记录表 图示记录表 各种证实性的记录表格,1.1查检表,通过采用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现场调查、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系统地收集与事物有关的资料和累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目的 1)收集基本资料、原始数据和意见反映; 2)检查验证分析方法和具体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实践经验; 4)发现新的问题1.1查检表,1)、明确查检的目的 2)、明确查检项目 3)、明确查检的对象 4)、明确查检时间 5)、明确收集资料的方法 6)、数据收集分析,,,二、排列图,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主次因素分析图、柏拉图,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的名字而命名的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使用的图其原理是80%的问题仅来源于20%的主要原因,即“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2.1 排列图,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的比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定律”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2.1 排列图,排列图是由两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为项目发生的频数,右边的纵坐标为累积百分数),一个横坐标(按列的项目数均等分), 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直方柱和一条累积百分比折线。
甲 乙 丙 丁 戊,80% A线,目的:明确问题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选择课题时常用,注意几点: A类因素的“二八”确定原则不是绝对的 排列项目不能过少,否则难以确定出“关键的少数” 排列图的取样数不能太少,否则就会造成较大的判断误差排列图绘制的程序,1)收集50个以上的统计数据; 2)确定分层项目名称 3)统计项目出现频数; 4)计算单项目的百分比和从左至右项目的累计百分比,“其它”项目排列在最后位置,不超过10% ; 5)绘制排列图; 6)标注(包括:图名、项目、总数、绘图人、日期、分数据值等内容) (当排列图不能显示关键的少数时要考虑按新的标志分层,确定项目),房颤与非房颤患者的卒中后逐年死亡率,,三、因果图,因果图法即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石川图或鱼翅图,它是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提出的一种通过带箭头的线,将质量问题与原因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是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用于寻找造成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分析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原理:用头脑风暴法,针对发生问题的现场,首先考虑过程要素,进行展开思维,把有可能产生问题的潜在原因都考虑到,按照因果的逻辑关系整理出来的统计图形。
3.1 因果图,适用情况 单一目的,因素不交叉情况下,三层以内因果分析语言资料的整理 注意几点: §充分组织人员全面观察,从人、机、料、法、环方面寻找; §针对初步原因,展开深层的挖掘; §记下制图部门和人员、制图日期、参加人员2019/9/9,20,基本图形,大原因 中原因 小原因 问题,,,,,,,,,,,,,,,,,,,,发生患者跌倒鱼骨图,,环境,,,台阶处无明显警示标识,药物,降压药物,,,,,,,,人,,患者,,患者自认为自己活动无障碍,,,,,患者拒绝使用轮椅外出检查,依从性差,,,,,,,,工作量大,未安排陪检,,,,,,,劝阻无效为采取其他措施,护士,,,优甲乐,,人员不足,,,,,,环境介绍不到位,3.2制作因果图的程序,(1)确定分析的主要质量问题,仅一个 (2)对各有关层次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取得大量语言资料 (3)对取得的语言资料进行整理 ①对取得的语言资料到现场认证,排除错误的和不存在的意见 ②按语言资料所属,分为几个必要的大类,如人、机、料,法、环五大类当然,情况不同分类也有所不同 ③对划分的各大类中的语言资料,接从属的逻辑关系排列为系统的层次。
要保证层次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4)画因果图画好的因果图要经过讨论,对存在的缺陷进行修正对发现问题尚未展开到底的分支,按程序1)至3)再次调查研究、分析整理,直至分析到末端因素3.3因果图应用中存在问题,(1)情理型方法应用首先要做到集思广益,不能由一二个人独自闭门造车 (2)因素展开一定要到底,即末端因素必须是可以直接采取措施的例如:某因果图,在“材料”大类中展开到中原因为“保管不善”,对此并未继续往下展开显然,针对保管不善不便于直接采取措施,因为保管不善的原因可能还会有保管方法、保管人的责任心、保管条件的要求达不到等方面可以展开3.3因果图应用中存在问题,(3)各层次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逻辑关系,即因果图干线两侧的所有原因都是针对干线所指的质量问题的而在各大类分支中,大原因与中原因之间,大原因是中原因的果,中原因是大原因的因;中原困与小原因之间,中原因是小原因的果,小原因是中原困的因,以此类推始终要保持各层次之间的因果关系 (4)确认要因的论证是对末端因素进行的,因此要因 一定确定在末端因素上,而不应确定在中间过程上 (5)确定末端因素为要因应有论证过程,并逐一对末端因素论证3.3因果图应用中存在问题,(6)对收集到的语言资料应到现场认证,对于确认为错误的或不存在的因素不要画到因果图上,以保证因果分析的有效性。
(7)因果图是针对单一目的进行原因分析的图,如果现场调查后存在两个以上的质量问题,就必须分别用两个因果图进行分析,除非有充分的论证说明这两个以上的质量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完全一致的 (8)画图不规范或用词用语不规范因果图右边的方框内应标出的是因果分析的对象,即主要质量问题问题就是问题,不应用“为什么……,或…的原因”来表示,3.4末端因素的论证,确认要因时必须对所有末端因素逐个进行论证,论证可以应用各种必要的方法 *排列图论证:A类因素为要因; *散布图论证:强相关的因素为要因; *正交法论证:按正交试验设计法试验结果计算各因素位极的贡献系数,极差大的为要因(也可以将极差转化为排列图进行论证); *试验论证:通过试验,应用假设检验,具有显著差异的为要因; *凭经验论证:可以邀请多名有关专家进行评价,最后以矩阵评价表的形式表达(也可以将矩阵评价表的评价数据化为排列图进行论证),,,四、分层法,分层法又称数据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层别法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是指在进行质量因素分析时,有时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交错在一起,使得数据杂乱无章,无法直接得出分析结果,因此需要一种统计工具把错综复杂的多种因素分开。
分层法就是这样一种数据分析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它是将收集来的数据按来源、性质等加以分类,将性质相同、在同条件下的数据归在一起,从而将总体分为若干层次,分别加以研究因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因素区别开来就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4M1E,1、MAN --- 人 2、MACHINE --- 机器设备 3、MATERIAL--- 材料 4、METHOD--- 方法 5、ENVIRONMENT---环境,,,注意事项,1、应尽量取得分层的信息; 2、应尽量简便地取得数据; 3、应立即与措施结合;应事先规定对什么样的数据发出警告,停止生产或向上级报告 4、检查项目如果是很久以前制订现已不适用的,必须重新研究和修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