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细胞呼吸讲义.docx
15页细胞呼吸1、 呼吸作用和细胞呼吸1. 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2. 呼吸运动:人和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气、呼气)的过程3. 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2、 有氧呼吸1. 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2.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3.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① 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粒体基质中进行③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粒体内膜中进行4.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简写成:① 原子移动:② 能量移动:5.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有氧呼吸场所反应物氧气产物产生ATP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不需要丙酮酸、[H]2个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丙酮酸、[H]不需要[H]、二氧化碳2个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H]、氧气需要水34个6. 注意:①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② 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③ 在细胞中,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少量能量储存在ATP中,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④ 储存在ATP中的能量可用于生命活动例1: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B. 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C. 线粒体能完成图示全过程D. 酵母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例2:将酵母菌磨碎成匀浆,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B. 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 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 丙试管中无二氧化碳产生例3: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水B. 葡萄糖→丙酮酸→氧C. 葡萄糖→氧→水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3、 无氧呼吸1. 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2.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3. 反应阶段:① 第一阶段:② 第二阶段:4.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简写成:① 原子移动:② 能量移动:5. 注意:①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产生酒精的叫做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叫做乳酸发酵。
②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产生,第二阶段没有能量产生6.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方式比较:生物无氧呼吸产物植物大多数的植物细胞酒精、二氧化碳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乳酸动物骨骼肌细胞等乳酸微生物乳酸菌等乳酸酵母菌等酒精、二氧化碳例1:有氧运动近年来很流行,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量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 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将大于氧气的消耗量C.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 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例2: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分别是( )A. 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B. 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C. ①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D. 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4、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可以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① 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② 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酒精式无氧呼吸2.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实验原理:①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 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③ 酒精可以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2)实验装置:(3) 实验结果:条件澄清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A有氧浑浊+++迅速变黄无明显现象B无氧浑浊+缓慢变黄变成灰绿色(4)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故酵母菌在有氧气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式无氧呼吸例1:在一个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坐标图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例2:图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真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有水生成B. 为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瓶吸收完全,可在B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C. 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现C瓶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澄清了D. 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五、植物组织呼吸方式的探究1. 设置如图所示的两套呼吸装置2. 分析实验现象结论装置一装置二不动不动仅乳酸式无氧呼吸或种子死亡不动右移仅酒精式无氧呼吸左移右移有氧呼吸和酒精式无氧呼吸左移不动仅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和乳酸式无氧呼吸3. 注意:可设置对照组,用“煮熟的种子”代替装置二中“发芽的种子”。
例1: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B. 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D.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例2:在如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记录其移动速率为VA和VB,则VA
3)应用:① 零上低温下储存蔬菜和水果;② 蔬菜大棚夜间适当降温以降低呼吸消耗,提高产量2. 氧气浓度(1)原理:氧气是有氧呼吸必需的,且氧气对无氧呼吸有抑制作用2)曲线分析:① 当氧气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② 当氧气浓度介于0~10%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③ 当氧气浓度大于等于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④ 当氧气浓度=5%时,有机物消耗量最少3)应用:① 中耕松土促进植物根部有氧呼吸;② 无氧发酵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③ 低氧储存粮食、水果和蔬菜3. 二氧化碳浓度(1)原理: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2)曲线:(3)应用:在蔬菜水果的保鲜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4. 含水量(1)原理:水作为有氧呼吸的原料和环境因素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2)特点: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3)应用:① 粮食在收仓之前要进行晾晒处理;② 干种子萌发前要进行浸泡处理例1: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蔬菜产量B. 水果的保鲜要求零下低温低氧适宜的温度C.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D. 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例2:种子在储存时仍能进行细胞呼吸,从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方面考虑,应如何保存种子( )A. 高温、低氧、一定湿度B. 零上低温、低氧、干燥C. 零上低温、无氧、干燥D. 零下低温、低氧、干燥例3:如图,表示某种资细胞呼吸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
在氧气浓度为a时,线段XY等于YZ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点释放的CO2主要是无氧呼吸的产物B. B点时的O2浓度有利于果实的储藏C. BC段随O2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减弱直至消失D. O2浓度a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