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同步练习3(岳麓版必修2).doc
8页必修2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题集锦一、井田制的兴衰1、下列有关商周时期井田制的表,错误的是 A、是一种贵族所有的土地所有制 B、西周是井田制的最鼎盛时期 C、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D、主要耕作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3、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4、“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5、(2000年上海)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6、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7、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8、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 D ①②③④9、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10、“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的形象的描述,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①井田制是奴隶社会实行的土地国有制 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 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也随之消失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1、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12、君主土地私有制与井田制的最大区别 A土地的性质 B土地的数量 C主管土地的机构 D土地收入的支配13、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B、公田的大量抛荒C、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D、商鞅变法14、据《孟子·藤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这段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的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B、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C、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D、公田为贵族占有,贵族拥有土地的所有权15.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A.周王室的衰弱 B.井田制的破坏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诸侯的强大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认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施17、对于井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井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②井田制中的“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也有所有权 ③春秋时期,井田制最终崩溃 ④商鞅变法标志着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在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没有起到作用的是 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B、初税亩的实行 C、商鞅变法 D、地主的土地兼并19、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初税亩 C屯田制 D均田制20、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包括 A巩固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B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 C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D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二、土地私有制 1、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的是①井田制 ②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④君主私有土地 ⑤均田制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⑤2、东晋时期,谢安家族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
孔灵符“家本丰,产业甚广,又于永兴立墅,周回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这些最能说明 A、谢安与孔灵符贪污腐化 B、东晋时期大地产制进一步发展C、贫富分化严重 D、东晋经济发展迅速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 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 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4、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施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收入 B、全部授田只准使用,不能买卖C、 按性别、年龄分配土地 D、受田农民要服兵役和徭役5、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6、均田制是封建统治者把国有土地分配给百姓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起源于北魏结束于: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元代7.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均田制”的基本原因是< >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国家管理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收入C许多流民需要安置 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8、封建时代,一直存在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下列哪种土地属于此类型:( )A君主的土地 B农民的土地C地主的土地 D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9、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贵族土地所有制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0、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
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11、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B是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12、下列对田庄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汉田庄经济开始发展起来 B田庄的劳动者还要担负军事义务C田庄是纯粹的农业生产集团 D田庄势力的发展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13.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C.官田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14、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原因A、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B、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C、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D、土地兼并的剧烈化15.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A鲁国的“初税亩” 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C西周的“井田制” D秦国的“商鞅变法”16.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
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A“公田”转化为私田 B土地兼并C 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 D政府的“均田”17、 在封建社会初期,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君主土地私有制 B 贵族土地私有制 C 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18 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膨胀的根源是:( B ) A 土地兼并 B 土地私有 C 国家授田 D 豪强地主力量壮大 19、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②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长期占据统治④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在中国逐渐消失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②③④20.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主要的形式有 〈1〉君主土地私有制 〈2〉地主土地私有制〈3〉自耕农土地私有制A〈1〉〈2〉〈3〉 B〈1〉〈2〉 C〈3〉〈2〉 D〈1〉〈3〉21、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方式是 A简单协作 B小农经济 C分工合作 D庄园经济22、我国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确立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23、地主阶级扩大土地来源主要方式 A将公田转为私田 B政府赏赐 C土地兼并 D开垦荒地24、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25、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6、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
上述言论 A.指出了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27、均田制实行的基本原因是 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开垦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收入 C、许多流民需要安置 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28.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均田制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保护自耕农经济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限制地主土地兼并 D.维护自身封建统治29、北魏时期实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