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春天的诗小学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docx
4页描写春天的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解释 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②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④淑气:和暖的天气 ⑤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译文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 特殊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绚烂旭日马上东升, 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督促着黄莺唱歌, 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突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 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赏析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公元689年(武则天永昌元年)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行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公元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始终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旧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快乐。
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巡游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奇而思绪凄清,风光美丽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跑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颖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假如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冲突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共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外表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风光;实际上,诗人是从比拟家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颖的,在江南仲春的新奇风光里有着诗人思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到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
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暖和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苹”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示意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颖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思念中原家乡之情,与首联的冲突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敬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奇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
反过来看,正由于诗人原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难过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构造谨严缜密 前人观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当然别致,但是假如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饱满、贯穿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彩处,恰在中间二联 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诗采纳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构造细密,字字锤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