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灾害风险评估.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9414790
  • 上传时间:2019-09-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题型:填空、选择、概念、简答(不需展开,完整句子)、论述(写满2/3)、计算第一章1、灾害: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自然与人为综合的原因,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产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不利后果的现象2、灾害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3、灾害系统的组成:孕灾环境(孕育产生灾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致灾因子(又称为灾源,即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异变因子)、承载体(各种致灾因子作用的对象,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和灾情(在一定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条件下,由致灾因子导致的灾害所产生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情况)4、风险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灾害发生概率及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更具体地讲,风险定义为由自然或人为诱发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而造成的有害后果或预期损失发生的概率5、表达式:R=H×V R—风险 H—致灾因子 V—脆弱性 R=P×C P—灾害的可能性 C—灾害的后果6、风险的两大要素:概率和后果7、概率风险:可以用概率模型和大量数据进行统计预测的与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如:交通事故)模糊风险:可以用模糊逻辑和不完备信息近似推断的与特定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如:地震灾害)不确定风险:用现有方法不可能预测和推断的与某种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如:纳米技术风险)8、灾害风险理念的形成包括:灾变研究、灾度研究、灾害风险研究9、灾害风险评估:衡量灾害风险程度的方法,即通过风险分析的手段,对尚未发生的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10、灾害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孕灾环境是导致致灾因子形成的因素,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共同对承灾体构成威胁,从而使承灾体具有承受侵害和损失的危险,进而出现灾情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组成的,灾情是这个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11、消防部队主要承担的工作: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倒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众遇险事件第二章1、灾害风险评估包括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承灾体的脆弱性评估、灾害的损失评估(和孕灾环境的稳定性评估)2、致灾因子的危险性主要包括致灾因子的强度和发生概率3、灾害损失包括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损失的量化方法有:绝对量化法、相对量化法和专家评定法4、灾害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灾害风险分析是可操作的,手段有随机不确定性、模糊不确定性、复杂性5、随机不确定性与模糊不确定性的区别:(1)前者是因为自然的原因并不是总能被知道,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仅仅是近似正确;后者是由于尺度的模糊性或人们掌握信息的不完备(2)前者用概率测度,抽象为随机事件;后者把经典集合中的决定隶属关系灵活化,从而使得论域中的一个元素是否属于一个模糊集合具有亦此亦彼的不确定性(3)前者的工具是概率论,后者为模糊理论和方法6、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危险辨识(第七章)、影响评估(某一种物质剂量或暴露水平,以及影响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的估算)、暴露(致灾因子与承灾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重合)评估和风险表征(根据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分析、承灾体的脆弱性分析和灾害的损失分析确定灾害的定量风险值,以此表示灾害风险的大小),影响评估和暴露评估是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

      7、危险辨识方法:实地调查法、专家会议法、分析技术法;步骤:确认那些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初步建立危险清单,确立各种危险事件并推测其可能后果,建立危险目录摘要8、灾害危险评估的方法:定性评估方法(安全检查表、初步危险分析、故障模式和效果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半定量评估方法(打分的检查表法、指数法、综合评估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和定量评估方法(核电站的安全概率评估、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评估、事故树分析)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1)按表格给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赋分(L),(2)按表格确定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的分数(E),(3)按表格确定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的分数(C),(4)将以上三个分数相乘得分数(D),并按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对危险程度进行评估10、安全检查表使用:(1)选择或编制安全检查表(2)安全检查:按照检查表的项目条款对系统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3)得到评估结果,列出安全建议和措施11、概率风险:基于概率统计方法推断出来的风险结论12、灾害风险评估中的概率分布:二项分布(离散型)、泊松分布(离散型)、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13、灾害风险评估的统计方法:区间估计、直方图估计、核估计、经验贝叶斯估计14、直方图估计法P43 例2-2 会画15、模糊性指客观事物在过渡时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

      16、模糊子集的并集取两个集合中较大的一个,交集取较小的一个,看P54 例2-617、隶属函数的确定:主观经验法、经典函数法、经验曲线法(P50-51内容看看,总结优缺点)第三章1、刻画致灾因子的三个参数:时、空、强2、致灾因子危险分析就是确定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对致灾因子可能性大小和变异程度强弱两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度量),核心内容是灾害强度—概率关系(描述方法)的建立,并由此推导出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某灾害强度指标超过一定值的概率3、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分为两类:特定一次灾害的危险性和一定区域范围内某种致灾因子或多种致灾因子在一定时间尺度上的整体发育程度和活动水平4、致灾因子危险评估方法:野外调查法(局部地区)、模拟试验法(必须掌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弥补野外观测的不足,可以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遥感技术方法(大范围、动态实时监测)、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具有长时间序列的历史资料)、模型预测(有蒙特卡罗方法)5、历史资料统计方法的分析方法:(1)建立灾害概率系列(2)建立灾害强度序列(3)滑动平均值(4)概率和重现期(5)概率分布(6)百分位数6、蒙特卡罗的优点:可以利用有限的数据资料,对缺乏历史数据的极端概率事件建立简单有便于实现的概率统计模型,可以获得更接近于实验结果的解第四章1、脆弱性:狭义:承灾体本身抗灾能力的大小,与外界环境无关;广义:除承灾体本身外还应考虑环境的因素。

      2、脆弱性的表现形式:暴露、自身的弱点和敏感性、结构性脆弱、防备能力、缺乏反应能力;类型分为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3、脆弱性评估的内容:承灾体物理暴露性评估、承灾体灾损敏感性评估、区域社会应灾能力评估、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估4、脆弱性评估模型:风险—灾害模型(承灾体局限于物理系统,没有考虑自然灾害影响的放大和削弱作用,没有考虑承灾子系统或承灾体面临同等灾害时损失程度明显差异的原因,政治经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压力释放模型(遗漏了对自然系统的分析,并将致灾因子与社会过程分离;对灾害本身的成因结构关注较少;对承灾体系统的反馈作用考虑不足)、危险位置模型、政治经济模型(仅仅描述人或人群的脆弱性)、基于区域的综合脆弱性(从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综合衡量系统脆弱性,既考虑内部敏感性,又考虑外部压力的暴露性)、恢复力方法5、脆弱性的评估方法:历史数据法、评估指标法、实际调查法、其他(灾害风险指数、欧洲多重风险评估等)6、恢复力(灾害学领域):行为者应对或适应灾害压力的能力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系统、社区或社会抵抗或改变的容量,使其在功能和结构上能达到一种可接受的水平7、恢复力与脆弱性的关系有两大类观点,一是认为恢复力与脆弱性是同一硬币的两面,脆弱性是承灾体被破坏的可能性,它反面是承灾体抵御和恢复的能力,即恢复力;如果承灾体是脆弱的,那就同时反应了它的恢复力。

      二是认为恢复力和脆弱性是由多个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它们同是事物的属性,两者就像一个双螺旋结构,既不能简单视为硬币的正反两面,也不能归纳为一个连续体的端点,应该强调两者之间直接且紧密的联系8、恢复力的定量评估:恢复力的TOSE(技术、组织、社会、经济)维度空间、恢复力的4R(稳健性、快速性、冗余性、智能性)属性第五章1、灾害损失:灾害给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危害和破坏2、灾害损失的类型: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人员伤亡)3、灾害损失评估遵循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出发进行评估的原则,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计量以国内生产净值为指标,人员损失采取人员受伤或死亡的数目来表示4、灾害损失评估的类型:预测性评估、监测性评估、实测性评估5、灾害损失评估的方法:历史情景类比法(灾损拟合法、参数评估法)、物理模型法及实验法、专家评分法、邻域类比法6、灾害损失分析方法:灾害统计方法,灾害经济学方法,遥感、GIS和数学模型方法7、风险度(D)=致险度(H)×暴露性(Ve)×灾损敏感性(VS)/应灾能力(VD)第六章1、灾害风险指数评估:综合考虑灾害发生可能性与后果的危险因素,给它们赋以一定的指数,并经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后得到表征总危险度的指数2、灾害风险矩阵是一种半定量的评估方法3、灾害风险综合评估的内容、程序:(1)确定评估目标(2)建立评估指标体系(3)确立评估指标的权重(4)选择合适的评估标准(5)选择评估的数学模型(6)得到评估结论4、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程序:(1)影响因素的分析(2)草拟评估指标体系(3)设计咨询书(4)咨询专家(5)统计分析(6)确定指标体系5、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6、指标的权重:该指标在灾害风险综合评估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即表示在评估过程中,被评估对象不同侧面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估因子在总体评估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7、权重必须满足的条件:(1)非负性: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