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docx
5页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研究组采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明显,可在临床应用推广关键词:舒适护理; 老年冠心病睡眠障碍;康复效果睡眠是每个人正常的生理需求,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状态和充分的睡眠时间能够让人们解除一天的疲劳同时还有助于人们恢复体力而有睡眠障碍的人很容易产生免疫功能下降、烦躁以及焦虑等,这些跟睡眠障碍属于因果关系,若形成了恶性循环以后,就很容易发生高血压、食欲下降、心脑血管意外、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溃疡病等所以对冠心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猝死等情况本研究选取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56例,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55-80岁,平均年龄(65.341.65)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病程(0.890.23)年;研究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58-76岁,平均年龄(64.221.21)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病程(0.930.27)年。
纳入标准:符合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1)没有服用过安眠类药物;(2)沟通没有障碍排除标准:(1)不愿意配合或者中途自行中断的;(2)精神有异常的患者;(3)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两组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同意知情书,我院伦理委员会也予以批准1.2方法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对患者进行入院宣传教育、常规给药护理以及病情监护等1.2.2研究组采取舒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 对患者实行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估测患者对于冠心病有多少认知,并制定相对应的计划一周进行一次讲座,发放宣传的手册和播放视频,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一对一指导患者做康复锻炼2)针对性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其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多给患者讲一些成功的案例,以此让患者能够增加信心多激励患者的家属及亲朋好友进行探视和陪伴,树立起患者的精神支柱3)针对性的进行睡眠护理:引导患者采取半卧的体位睡眠,让室内的温湿度保持适宜,减少不必要的噪音,白天应用利尿剂和中枢兴奋的药物,采用温水泡脚、按摩头部的印堂穴和足底的涌泉穴等方法来促进睡眠。
1.3观察指标选择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估的指标1)睡眠质量采用PSQI(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测评,评分为0-21分,睡眠质量较好:PSQI≤7,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睡眠障碍越严重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我编译的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和4个维度,每个条目应用l-4级来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的满意程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产生的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值方差(x-s)表明,而计数资料则用X(2%)来表明,计量资料使用t来检验,当P<0.05时,提示有差异性且对比有意义表1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2结果2.1睡眠质量比较研究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2821.030.6516.252.58研究组2821.152.166.322.04T值/0.32511.327P值/>0.05<0.052.2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3讨论近年来,因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运动量逐步减少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愈来愈多,有研究发现,该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其他的慢性病患者。
睡眠质量不好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有些患者需要长期靠镇静药物达到睡眠的目的,助眠药物不能长期服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的健康产生威胁,因此临床上除了应用常规的方案对患者心脏疾病进行治疗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该护理方式是由专门的护理人员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的睡眠干预治疗的方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心理和环境的护理以及用药的护理等,提高患者睡眠和生活的质量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睡眠障碍的冠心病患者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者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混杂作用后,焦虑仍与睡眠质量明显相关,但焦虑和抑郁常同时发生,刘霞等[12]的研究仅分别分析了焦虑或抑郁与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未控制其他混杂因素本研究在控制抑郁的干扰作用下,仍发现焦虑与睡眠质量显著相关虽然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无法明确睡眠障碍与焦虑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无论睡眠障碍是焦虑的前兆还是结果,睡眠障碍与焦虑症状之间都会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冠心病导致的躯体不适感、生活质量下降的落差感、对预后的不确定性等不良心理均可加重睡眠障碍;而长期睡眠障碍又可使血压升高、心血管系统功能及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加重心理应激状态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机体产生心悸、胸闷、肌肉紧张甚至濒死感等躯体不适症状,成为影响睡眠的主要原因因此,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情况及主观感受,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改善其睡眠质量,同时,通过心理干预来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焦虑症状在控制人口统计学特征及抑郁影响的基础上,疾病分型与焦虑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亚组分析表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相比,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焦虑的相关性更为显著但由于样本量较小,在进行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时,本研究未控制临床资料的影响,上述交互作用和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该结果仍提示,相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病情较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能忽视其睡眠和心理状况的评估,减轻其焦虑症状可能会使睡眠质量产生更大程度地改善结束语综上所述,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明显,可在临床应用推广参考文献[1]朱梦莉,王智超,朱维芳,等.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跳骤停患者实施EICU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与感染预防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028(004):504-507.[2]陈彦青,邱良诚,魏世超,等.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0,40.[3]张忠立,左月明.缬草提取物对睡眠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v.38(16):141-144.-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