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价值观.doc
12页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是新闻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中西方学者对新闻价值的含 义及构成要素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观 是人们关于新闻价值所形成的基本认识,它形成于新闻传播实践Z中本 文将通过对传统新闻价值观和现代新闻价值观内涵的解读,来分析不同语 境下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异同一、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观的内涵在对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价值观进行比较Z前,我们需耍先对新闻 价值和新闻价值观的内涵作些界定1•新闻价值的内涵“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也就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效用我们 说某事、某物对人冇或没冇价值,也就是说它冇或者没冇作用、效用价 值的大小也就是作用、效用的大小”[1]按照上述解释,如果把受众作为新闻收受过程中的主体,而把新闻事 实作为客体,那么“新闻价值”,即指新闻事实对于受众的意义,亦即新闻 事实对于受众的作用和效用在对新闻价值定义的理解中有一种是“标准说”,即把新闻价值看做 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构成新闻的标准” [2]这种观点 把新闻价值看做是一种主观判断标准,没有揭示出新闻价值真正的内在涵 义另外还有一种是“素质说”,即认为新闻价值是“事实信息适应和满 足公众兴趣与需要的各种信息素质的总和” [3]。
素质说”既突出了新闻 价值的客体“事实信息”的基础作用,又强调了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 “作用”和“效用”,即事实信息要“满足公众的兴趣与需要”这一定义 还说明了事实信息的“素质”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新闻事实信息中客观存 在的能够满足受众兴趣与需要的东西从这一意义上说,某一事实信息的 新闻价值是客观存在于这一事实信息之中的因此,其新闻价值的大小是 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在研究新闻价值问题时还需要将其与“新闻的价值”相区别新闻 的价值”,指的是经过媒体报道已经成为“新闻”的新闻的“价值”,它完 全是主观(既可以是传者,也可以是受者)对于客观(新闻)的一种判断,是 一种主观的东西其实“标准说”,应当属于“新闻的价值”的研究范畴2 •新闻价值观的内涵所谓“观”,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凡成为“观”的东西往 往都反映人们的某种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人们的思想倾向、道德观念等意 识形态的一种反映新闻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新闻价值所形成的基本认识,它形成于新 闻传播实践之中新闻价值观“直接休现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受到 人们的哲学思想、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文化水平、审美情趣等等的制约, 新闻价值判断的背后是利益原则和利益维护。
新闻价值观属于主观的,往 往因人而异,并且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不言而喻,新闻价值观不等于新 闻价值,然而两者又关系极大,不能相互离散 [4]要分析和判断一种新闻价值观,需要从对新闻价值作出判断的主体, 即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入手,根据英不同的思想倾向、道德观念等来进 行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和止确的认识二、西方国家文化语境下的新闻价值观1.西方传统新闻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1690年,德国人托比亚斯?朴瑟(Tobias peucer)在其被称做世界新闻 学研究“开篇之作”的论文中,提出了新闻选择的两条标准:异常性和重要 性1695年德国学者卡斯帕?斯蒂勒(k. Stieler)又提出了新闻的新鲜性、 接近性、显耍性及消极性等特征[5]这些涉及新闻选择标准的问题,己经 触及到新闻价值观念的一些内涵19世纪30年代,西方报业开始进入大众化报刊时期,报纸被作为商品 来经营,报人也认识到了新闻所具有的价值1899年日本新闻学者松本君 平在他的《新闻学》一书中冇这样的论述:“如某新闻之论说记者,以无名 氏而现于纸上至其文既成,而耸动全社会Z耳冃,因此新闻Z价值顿高/ [6]在这里,“新闻之价值”已经非常接近新闻价值的概念了,而且他还提 出了构成新闻价值的一个要素即显著性。
20世纪初,美国人休曼在他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明确使用了 “新闻价值(News Value)"这个概念,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术语第 一次被提了出来他还提出了构成新闻价值的三个耍素即“报道适时、事 实的兴趣、令人惊奇的事件”,这标志着新闻价值理论在美国出现1922年,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中提出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即突发 事件、地缘接近性、个人影响及冲突等,进一步丰富了新闻价值理论1933 年日本学者关一雄在其《报纸新闻研究》一书中,提出了新闻价值的“六 元素”说,即时间的接近性、距离的接近性、著名性、异常性、发展性、 感情性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华连在他的《现代新闻报道》一书中提出了 构成新闻价值的10种要素,即时间性、空间性、重要性、独特性、戏剧性、 斗争性、离奇、性的因素、情趣、猎奇;60年代,西方学者再次掀起了探 讨新闻价值理论的高潮,约翰?格尔腾(Johan Galtung)和玛丽?鲁基(Mari Ruge)提岀了构成新闻的12种要素;70年代又有人提出了新闻价值构成的 20种耍素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有多种多样的理 解,但综合起来,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基木上包括了时间性、接近性、显著性、 重要性、异常性、冲突性、人情味、趣味性等,这几个方面成为西方国家 公认的新闻价值构成要素,同时也成为其选择新闻的标准。
2.对西方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评价“传统新闻价值观”,是指商业化报刊时期提出的以新闻的吸引力和 可读性作为新闻选择和判断主要标准的新闻价值理论[7]传统新闻价值 观中有许多积极的成分,例如它强调以受众为本位,改变了政党报刊时期 以传者为本位的价值观念,这是新闻传播观念的一种进步,也是尊重新闻 规律的一种表现,因而至今仍然为新闻界所沿用但是,传统新闻价值观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过分关注趣味性这种观念强调“读者兴趣是新闻价值的试金石”,为了迎合读者,媒体 上充斥了犯罪、性、丑闻和暴力等内容,导致了 “黄色新闻”和“暴力新 闻”的泛滥第二,它过分强调时效性一些记者、编辑出于竞争需要,为了抢发新 闻,不去认真地核实信息,导致虚假新闻层岀不穷另外,为了追求时效性, 一些记者往往无暇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细致的背景分析,从而使许多新闻 报道流于表面,失之肤浅第三,它过分强调接近性,尤其是地域的接近性过分强调地域的接近 性会导致受众只关注本地的新闻而对整个国家和世界的新闻视而不见在 全球化时代,这种新闻价值观念显然是有害的第四,它过分强调异常性、冲突性由于过分强调异常性、冲突性,所 以媒体充斥着大量的天灾、人祸、凶杀、暴力、色情、丑闻等消极新闻, 使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完整、不真实的世界,是一个支离破碎的、被扭曲 的世界。
[8]过于强调异常、冲突势必会忽视正常、协作,从而导致受众对 社会的扭曲认识,因为它所反映的毕竟不是社会生活的常态,不是社会现 实的真实面貌三、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新闻价值观中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产生于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它一出 现,就成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宣传工具,成为“文人论政”的重要阵地由 于中国特殊的媒介环境,中国的报人大多重“言论”而轻“新闻”,于是, 报刊主耍成了 “观点纸”而非“新闻纸”,新闻往往不太受重视,当然也就 谈不上新闻价值观念了这种状况直到“五四”时期才有所改变,在这一 时期,职业记者的出现,新闻业开始受到重视,中国新闻界出现了学习西方 新闻理论的热潮最先把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介绍到中国来的人中包括学者徐宝璜和 报人邵飘萍徐宝璜在1919年出版的中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新闻学》 中,总结了新闻价值的三个要素,“重要之最近事实,自能引起较多人数与 较深程度Z注意,故为价值较高Z新闻次耍Z最近事实,仅能引起较少人 数与较浅程度之注意,故为价值较低之新闻同一新闻,其价值与发牛及 登载相隔之时间成反比例此相隔时间愈短,则新闻价值愈大,愈长则愈小 也” “同一新闻,英价值不仅随时而异,又大抵随地而有别也。
吾人所注意 之事,大抵以己为中心,渐推及于己所熟悉之人及事故现虽处交通便利之 世,所最注意者,大抵仍为本埠Z事,及本埠Z人 [9]徐宝璜关于新闻价 值要素的表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新鲜性和接近 性邵飘萍在他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介绍了美国惠斯康新大学 新闻教授格兰特?赫德对新闻价值标准的概括:爱读者之数;时机之适当与 否;距离远近Z关系;性味集中Z变迁格兰特?赫德分析新闻价值减少的 原因是:含有广告的意味者;揭发人之阴私者;有害社会之风者”[10]邵飘 萍在书中还介绍了格兰特?赫德提出的提高新闻价值的要领:死伤者甚多 之事件;稀有新闻;非常可笑或非常可悲之事件徐宝璜和邵飘萍等人对于西方的新闻价值理论并不是全盘移植,而是 剔除了其中的消极因素,对其进行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需耍的改造20世纪20年代,潘公展在他的《新闻概说》一文中总结了新闻价值的5个要点:“事的关系”,即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大小;“人的关系”即新闻人 物知名度的大小;“时间的关系”即报道时效的迅速;“地的关系”即事件 与读者的空间距离;“文的关系”即新闻文字表述引人入胜的程度20世纪40年代,萨空了在其《科学的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了新闻 价值“两个条件、两个要素”的观点。
他把新鲜、真实列为新闻价值要素, 而把新闻与人类“有关”、“有益”作为新闻价值的基础,体现了新闻价值 的“有益性”原则这种阐释对新闻价值理论有所突破,回归了新闻价值 的本意,但他未对新闻价值的内涵作出详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至70年代末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 “左”的思想路线影响,中国的报刊主要被当做政治斗争的工具这一时 期,宣传价值成了新闻选择的唯一标准,新闻价值理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 的东西,成为研究的禁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 放和新闻改革的逐步推进,新闻价值理论成为新闻理论研究中的重点问题, 西方国家的新闻价值理论再次被介绍到中国來,中国学者对西方新闻价值 理论采取了 “取其精华,剔除糟粕”的态度,在广泛汲取和积极消化的基础 上,对新闻价值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形成了关于新闻价值的一些基本 观点其中,关于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主要概括为真实性、新鲜性、重要 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11]等四、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异同1 •中西方传统新闻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是西方新闻价值观,尤其是传统新闻观往往强调反常、冲突、变态, 热衷于反映阴暗面,习惯于“多报忧少报喜”;而中国的新闻价值观,特别 是社会主义的新闻价值观往往注重正面、健康、和谐,着力于反映光明面, 习惯于“多报喜少报忧”。
二是在诸多新闻价值要素中,西方新闻价值观更加注重“趣味性”;而 中国的新闻价值观更加强调“重耍性”三是西方新闻价值观注重以受众为本位,强调以受众的兴趣与需要作 为新闻价值选择的主要依据;而中国的新闻价值观则习惯于以传者为本位, 将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作为新闻价值选择的主要依据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新闻媒介生存环境及其性质定位 的不同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产生于商品经济时代,生存于完全的市场经 济环境中新闻媒介主要是作为一种信息与文化企业存在的,媒介产甜通 常都是作为一种文化“商品”,要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因此必须以其认定 的“消费者”一一受众的需要作为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所以,西方国家 的新闻价值观主要是建立在追求利润的基础上,将经济效益置于首位而中国的新闻媒介产生于内忧外患的丿力史时期,一开始新闻媒介就被 当作是文人论政的阵地,承担起启迪民众、救亡图存的历史责任新中国 成立后,新闻媒介处在国家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特定环境下,新闻媒介 被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承担着思想宣传和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