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书评.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1543296
  • 上传时间:2019-06-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2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书评  最近读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 受益匪浅书中有四个部分组成: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并运用材料加以分析引出教育问题,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关注教育的66个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到这也是张平在他的序言中给我提出的教育的“无为性”观点所谓“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以发展人各方面独立性的教育”生活的独立性、思想的独立性、情感的独立性、习惯的独立性等等这些标志个体独立意识的教育这也是这本书首先把做人篇作为首要教育的目的之一   一、做人篇之见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其次才是传授学生知识这里的做人不仅要学生有良好的品德,还要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精神面貌;与己会学习、有智慧;会生存、能独立与他人会合作、待人以宽也就是说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做事与做人其实,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实质也就是做人学生只有具备了做人的各项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做事,也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作为教育者更要以自身人格的魅力来引导学生,言传身教,同时把自身修养落实到细节,以人格的教育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这本书把培养自信作为教育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学生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充分信任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具体的说:一是建立合理期望,让学生体验成功;二是树立自信的榜样;三是寻找契机,巧用时机——刺激个体自信即委以重任,满足其表现欲和促成功,满足其自我实现欲四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除此之外,做任何事还需要有足够的勇气  让学生在触动中感受勇气,在“战斗”中让学生找回勇气,在鼓励中给学生一点勇气  二、学习篇之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即要勇于质疑和提问那么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书中告诉了我们,即处处留心皆学问可以借助对教师的质疑,对书本的质疑,对生活的质疑和引导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  一个低水平的教师,只是向学生奉献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具体可以归纳以下几点:一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能问,二是指导孩子掌握学习程序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探求知识的规律,让学生善问,三是教师要放下架子,让学生敢问。

      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快乐的学习,在自主学习发问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三、做事篇之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孩子从小学会做事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能做事,做好事,把难办的事尽可能办好,才能创造骄人的成绩而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大动力,教师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指出: “只要是对学生成长起促进作用的爱好,让学生尽情的享受也未尝不可但教师的引导和调节,使之得到健康发展,,同样也必不可少该书尤其强调教师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重点是要把好“度”这就要求老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全面、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来调节好学生的之间的关系具体说,一是要帮助学生摆正兴趣爱好的位置, 二是要区别不同情法,三是要引导和调节学生的兴趣爱好, 四是要适当“减负”,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做自己爱做的事情, 五是要努力帮助学生学好其他各门文化课  四、交往篇之见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说:“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很容易与他人相处的  感恩是一种心态它会使孩子的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自然一个人会因感恩而感到快乐。

      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谐的种子孩子们只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丽,就能永远快乐地生活在真情的阳光里  学会感恩,也就是学会分享,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自己的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懂得与他人分享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是,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那么, 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和分享意识呢?一是重视榜样作用,激发学生感恩和分享意愿; 二是提供感恩和分享机会, 让学生体验感恩和分享的快乐;三是运用激励引导, 强化学生分享行为;四是家校合力共育,巩固学生分享习惯教师重要的就是要营造一种互相信任、乐于表现、敢于表达的氛围;要掌握好分享的时机, 灵活安排运用分享的内容和方法, 切实从点点滴滴做起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的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

      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掩卷沉思, 66个细节,66个标准;66个提示, 66个起点每个细节都有故事, 每个细节都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中国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并从教育细节入手身体力行这样的教育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成就完美,让我们的教师怀着这样的教育思想去教学,让每一个小孩子从细节教育中一天天长大,感受最好的教育,走向成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