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物理习题1.pdf
2页1 一1.选择题:(1)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A. 10-10cm; B.10-8m C. 10-10m D.10-13m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粒子散射实验中A. 绝大多数粒子散射角接近180B.粒子只偏2~3C. 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D. 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 (3)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散射与实验不符这说明:A. 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B. 散射物太厚C. 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D. 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成立(4)用相同能量的粒子束和质子束分别与金箔正碰,测量金原子核半径的上限. 问用质子束所得结果是用粒子束所得结果的几倍?A. 1/4 B . 1/2 C . 1 D. 2 (5)动能 EK=40keV 的粒子对心接近Pb(z=82)核而产生散射 ,则最小距离为(m) :A.5.91010B.3.01210C.5.910-12D.5.910-14(6)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 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的几倍?A.2 B.1/2 C.1 D .4 (7)在金箔引起的粒子散射实验中,每 10000 个对准金箔的粒子中发现有4 个粒子被散射到 角度大于5°的范围内 .若金箔的厚度增加到4 倍,那么被散射的粒子会有多少?A. 16 B8 C.4 D.2 (8)在同一粒子源和散射靶的条件下观察到粒子被散射在90°和 60°角方向上单位立体 角内的粒子数之比为:A. 4:1 B.2:2 C.1:4 D.1:8 (9)在粒子散射实验中,若把粒子换成质子,要想得到粒子相同的角分布,在散射物不变条件下则必须使:A.质子的速度与粒子的相同;B.质子的能量与粒子的相同;C.质子的速度是粒子的一半;D.质子的能量是粒子的一半2.简答题:(1)简述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的要点. (2)简述粒子散射实验. 粒子大角散射的结果说明了什么?(3)什么是微分散射截面?简述其物理意义.(4)α 粒子在散射角很小时, 发现卢瑟福公式与实验有显著偏离, 这是什么原因 ?(5)为什么说实验证实了卢瑟福公式的正确性, 就是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8)普朗光量子假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经典物理有何矛盾?3.计算题:(1)当一束能量为4.8Mev 的粒子垂直入射到厚度为4.0×10-5cm 的金箔上时探测器沿20°方向上每秒记录到2.0×104个粒子试求:①仅改变探测器安置方位,沿 60°方向每秒可记录到多少个粒子?②若粒子能量减少一半,则沿 20°方向每秒可测得多少个粒子?③粒子能量仍为4.8MeV,而将金箔换成厚度的铝箔,则沿 20°方向每秒可记录到多少个粒子?(ρ金=19.3g/cm3ρ铅=27g /cm3; A 金= 179 ,A铝=27,Z金=79 Z铝=13) 2 二玻尔氢原子理论1. 选择题 : (1) 若氢原子被激发到主量子数为n 的能级 , 当产生能级跃迁时可能发生的所有谱线总条数应为:A.n-1 B .n(n-1)/2 C .n(n+1)/2 D .n (2) 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耳末系的系线限波长分别为:A.R/4 和 R/9 B.R 和 R/4 C.4/R 和 9/R D.1/R 和 4/R (6)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 的状态 ,则:A.可能出现10 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B.可能出现 9 条谱线,分别属3 个线系C.可能出现11 条谱线,分别属5 个线系D.可能出现1 条谱线,属赖曼系(8)氢原子被激发后其电子处在第四轨道上运动,按照玻尔理论在观测时间内最多能看到几条线?A.1 B.6 C.4 D.3 (9)氢原子光谱由莱曼、巴耳末、帕邢、布喇开系⋯组成 .为获得红外波段原子发射光谱,则轰击基态氢原子的最小动能为: A .0.66 eV B.12.09eV C.10.2eV D.12.57eV (10)用能量为12.7eV 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时,受激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出现几 条光谱线(不考虑自旋);A. 3 B.10 C.1 D.4 (21)夫—赫实验的结果表明:A 电子自旋的存在;B 原子能量量子化C 原子具有磁性;D 原子角动量量子化(23)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能量为12.09eV 的光子激发后,其轨道半径增为原来的A. 4 倍B.3 倍C.9 倍D.16 倍2.简答题 : (2)用简要的语言叙述玻尔理论,并根据你的叙述导出氢原子基态能量表达式. (4)解释下列概念:光谱项、定态、对应原理. (5)简述玻尔对原子结构的理论的贡献和玻尔理论的地位与不足.(6) 波尔理论的核心是什么?其中那些理论对整个微观理论都适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