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链管理下武钢洗煤库存管理的研究@益评价——基于武钢与鄂钢重组模式.pdf
82页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全球化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局面的出现,随着中国加入 W T O ,我们的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当前的市场特征是新产品开发速度日益加快,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必须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仅依靠价格、质量、产品和服务已无法赢得竞争优势,因为这些东西竞争对手通过努力都是可以做到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企业管理方面多下工夫,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向管理变革要效益,才有望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 S u p p l y C h a i n M a n a g e m e n t ) 成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例如, 《国际生产规划与控制》(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J o u r n a l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s a n d C o n t r o l ) 杂志于 1 9 9 5 年出了一期“供应链管理”专刊; 《国际工业工程会刊》( I I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 也于 1 9 9 7 年出了一期“供应链管理”专刊,同年权威的《管理科学》( M a n a g e m e n t S c i e n c e ) 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从第四期开始将“供应链管理”专门开辟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便更好地处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 供应链管理也已为企业界所关注并运用, 有资料显示, 惠普( H P ) 、数字仪器公司( D E C ) 、宝洁( P j=1,2,3) (3)计算客观指标评价值计算客观指标评价值 各个客观指标按搜集的数据和公式(3.1- 3.3),公式(3.16- 3.18)及公式(3.22- 3.27)计算得到指标评价值 第 7 个指标“原材料购买议价能力”是属于准则 B2 下层的指标,但是它与其他同准则下指标不同,属于主观评价指标,为了计算的方便,将其模糊评价集转化为指标值,添加到客观指标中去 ①并购前武钢各个客观指标值 )1( 21V=(0,0.1,0.25,0.5,0.15)(90,70,50,30,10)T=36 )1( 22V= 35.33,)1( 23V=100.00,)1( 24V=17.72,)1( 31V=92.16,)1( 32V=100.00,)1( 33V=90.29 ②并购前鄂钢各个客观指标值 )2( 21V=(0,0,0.20,0.65,0.15)(90,70,50,30,10)T=31 第 42 页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2V=5.26,)2( 23V=83.53,)2( 24V=1.81,)2( 31V=50.00,)2( 32V=2.28,)2( 33V=0.00 ③并购后企业集团各个客观指标值 )3( 21V=(0.45,0.2,0.25,0.1,0)(90,70,50,30,10)T=70 )3( 22V=47.15,)3( 23V=87.06,)3( 24V=55.02,)3( 31V=100.00,)3( 32V=100.00,)3( 33V=93.42 (4)计算企业综合评价值计算企业综合评价值 并购前武钢和鄂钢绩效综合评价加权求和, 武钢和鄂钢综合评价值的加权权数为 2004年双方总资产之比。
计算求得,鄂钢权重为 0.1359,武钢权重为 0.8641,即Td)1359. 0 ,8641. 0(= ①计算三个标准各自的评价得分: 并购前: 对并购双方 B1 的六个指标评价隶属度集进行加权求和,可以得到加权后的评价隶属度向量武钢评价向量=(0.0220,0.2484,0.5270,0.1618,0.0408),鄂钢评价向量=(0.0000,0.2313,0.4830,0.2632,0.0225) 进一步加权求和,得到双方综合评价向量=(0.0220,0.2484,0.5270,0.1618,0.0408)×0.8641+ (0.0000,0.2313,0.4830,0.2632,0.0225)×0.1359=(0.0190,0.2461,0.5210,0.1756,0.0383) 转换成分值为:B1=50.6364 B2 评价值=34.2194 B3 评价值=86.0553 并购后: 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B1 评价向量=(0.3189,0.5274,0.1187,0.0350,0), 转化成分值为:B1=72.6059 B2 评价值=57.88 B3 评价值=99.54 ②计算并购前后的综合评价值: 并购前双方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是: bSyB =(50.6364, 34.2194, 86.0553)(0.2,0.6,0.2)T=47.87。
并购后企业集团的综合评价得分是: afSyB =(72.6059,57.8837,99.5364)(0.2,0.6,0.2)T=69.1587 并购前对并购双方企业分别进行评价,得到的评价值见表 4.6 (5)综合分析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并购前, 武钢与鄂钢的相应评价分值分别为 51.9557和 21.8916,从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价,得到武钢和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43 页 鄂钢的各自得分分别为(10.1956,22.1763,19.5837)和(9.6928,10.0739,2.1248),双方差距为30.0641(0.5028,12.1024,17.4589)可以看出双方企业经营效应有着明显的差距,武钢经营绩效明显好于鄂钢这又可以从管理、经营、财务三个方面分别来进行对比双方评分在经营上的差别为 12.1024,在财务上的差别为 17.4589,说明武钢在经营管理和财务能力上与鄂钢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其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与鄂钢相比处于较先进水平;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占主要成分决定了武钢盈利能力出众,鄂钢产品过于大众化,盈利能力有限,在国家产业调控下甚至处于亏损边缘。
双方如果重组成功,将取得双赢的效果:武钢获得规模上扩张得效应,鄂钢获得技术和财力上的支持并且符合国家钢铁产业调整规划及振兴规划的要求,能加强双方竞争优势,在未来的钢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并购前后,两个企业综合评价值分别为 47.87 和 69.1587,得分增加了 21.2887,协同效应取得率为 44.4719%,并购取得了较大的协同效应 从并购协同效应产生的三个方面:管理协同、经营协同、财务协同三个角度来分别分析将并购前后的综合得分乘以各权重,可以得到并购前后三方面协同效应的各自得分: 并购前三方面得分=(50.6364×0.2, 34.2194×0.6, 86.0553×0.2) =(10.1273, 20.5316, 17.2111) 并购后三方面得分=(14.5212,34.7302,19.9073) 三方面前后协同效应差=(4.3939,14.1986,2.6962) 可以看出,三个方面均取得了协同效应,但是综合看来,经营协同效应最大,财务协同效应最小说明该次并购达到了获取协同效应的预期,并且经营协同效应对整个协同效应的影响最大符合我国钢铁行业并购扩大规模取得经济效益的目标双方的结合符合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财务协同的要求,取得了协同效应,实现了双赢:武钢扩大产能,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利润总量也得以增长;鄂钢获得技术和财务上的支持,产品开始升级,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表表 4.6 综合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果(表中分值均为百分制下分数表中分值均为百分制下分数) 武钢鄂钢综合评价分值 47.87 企业 武钢(权重 0.8641) 鄂钢(权重 0.1359) 整体评价得分 51.9557 21.8916 准则层 B1(0.2) B2(0.6) B3(0.2) B1(0.2) B2(0.6) B3(0.2) 准则评分 50.9781 36.9606 97.9186 48.4641 16.7899 10.6241 重 组 前加权准则得分 10.1956 22.1763 19.5837 9.6928 10.0739 2.1248 企业 武钢集团(包括鄂钢在内) 综合评价分值 69.1587 准则层 B1(0.2) B2(0.6) B3(0.2) 准则评分 72.6059 57.8837 99.5364 重 组 后加权准则得分 14.5212 34.7302 19.9073 第 44 页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3 案例分析结论案例分析结论 根据模型的最终评价结果,武钢与鄂钢在并购前,双方综合得分加权的得分为 47.87。
并购后(2005 年)武钢集团的综合评价得分是 69.1587 分, 比并购前双方综合得分 47.87 多了21.2887 分这一分数分布说明并购给企业双方都带来了效益,特别是被并购的企业鄂钢,其企业绩效有很大程度的增长 本案例分析的结论就是武钢与鄂钢的并购重组给企业双方带来了一定的协同效应,其中鄂钢获得的收益更大 从管理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三方面分别来看,并购中鄂钢取得的经营协同效应最多,这主要是由于并购后武钢向鄂钢转移了高附加值及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线,提升鄂钢产品结构所致在管理协同效应上,鄂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武钢高效率的管理能力部分转移到鄂钢,带来了鄂钢管理效率的提高 4.2 钢铁企业并购协同效应评估程序钢铁企业并购协同效应评估程序 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的钢铁行业必将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提高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也即意味着钢铁行业必将发生更多的并购事件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价以及并购前目标选择等管理活动将越来越日常化如何评价这些并购事件中产生协同效应的大小以及如何在并购发生前进行评价,如何从多个并购对象中选择合适的进行并购交易,都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评估程序,以提高管理效率。
本文结合钢铁行业的并购特点和协同效应的分类,在前文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钢铁行业并购协同效应评价标准程序包括并购前的评价和并购后的评价两个方面 (1)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并购前, 设计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为即将进行的并购协同效应评价做准备 ①建立评价指标库根据我国钢铁行业并购的特点及并购的模式,并结合协同效应的定义、类别等,设计评价指标,组成指标体系指标的明细程度可根据评价的要求来设计,当评价要求高时,可以将指标多分几层,分的具体些,提高评价精度;反之则不需过多分层 ②建立评价模型选择合适的模型 ③反馈机制 评价只是整个管理过程的开端, 必须将评价的结果反馈应用到管理中去,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使并购重组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2)并购前的评价并购前的评价 并购前可对并购目标进行评价假定并购完成,评价其效果,决定并购是否进行或者对多个并购对象分别进行评价,选择能取得的协同效应最高,即最终评价值最高的并购对应的企业,进行并购交易,能得到最大的效益具体评价程序与并购整合后的评价程序相同,详见第三步唯一区别是,当对多个对象进行评价时,重复多次该程序即可。
(3)并购后协同效应评价程序并购后协同效应评价程序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45 页 并购后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