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科大精细化工工艺学4合成材料助剂课件综述.ppt

87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7867953
  • 上传时间:2019-12-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4MB
  • / 8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 助剂的定义和分类 1.助剂的定义 助剂又称添加剂,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和人民生活用 品中,为改善生产的工艺条件、提高产品的质量或赋 予产品某些特殊性能以满足用户需要,在产品的生产 和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各种辅助化学品 4.1 概述 (1)按应用对象分类 l 高分子材料助剂 包括塑料、橡胶、纤维用助剂 l 纺织染整助剂 包括织物纤维的前处理助剂、印染和 染料加工用助剂、织物后整理助剂 l石油工业用助剂 包括原油开采和处理添加剂、石油产 品添加剂. l食品工业用添加剂 主要有:调味剂、着色剂、抗氧剂 、防腐剂、香味剂、乳化剂、酸味剂等 • 按应用对象分类还包括涂料助剂、医药助剂、农药助剂 、饲料添加剂、水泥添加剂、燃烧助剂等 2.助剂的分类 (2)按使用范围分类 •合成用助剂 •加工用助剂 合成用助剂是指在合成反应中所加入的助剂 加工助剂是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加的添加剂 (3)按作用功能分类 二.助剂的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助剂与制品的配伍性 2.助剂的耐久性 3.助剂对加工条件的适应性 4.助剂对制品用途的适应性 5.助剂配合中的协同作用与相抗作用 固体助剂的析出俗称为“喷霜”,液体助剂的析出则称作“渗出 ”或“出汗”。

      聚合物材料在使用条件下,仍可保持原来性能的能力叫耐久性 保持耐久性就是防止助剂的损失助剂的损失主要通过三条途径 :挥发、抽出和迁移 加工条件对助剂的要求,最主要是耐热性,即要求助剂在加工温 度下不分解、不易挥发和升华 不同用途的制品对所欲采用的助剂的外观、气味、污染性、耐久 性、电性能、热性能、耐候性、毒性等都有一定要求 •加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助剂并用时.它们的 总效应等于它们各自单独使用效能的加和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助剂并用时,它们的 总效应超过它们各自单独使用效能的加和 •相抗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助剂并用时,它们的 总效应小于它们各自单独使用的效能或加和 三.助剂工业的发展动态 1.大吨位品种趋于大型化和集中生产 2.新功能助剂研究继续活跃 3.助剂分子结构日臻完善 4.助剂开发顺应全球环保、卫生及安全性潮流 5.助剂多功能化趋势 6.复配型助剂和集装化技术进展迅速 7.助剂高分子量化趋势 8.反应型助剂稳步发展 9.成本――效能平衡性 一. 增塑剂的定义和性能要求 1.增塑剂的定义: 是一种加入到高分子聚合体系中能增加它们的可塑 性、柔韧性或膨胀性的物质。

      4.2 增塑剂 1)基本性能要求 2)耐久性 3)加工性 4)安全性 5)经济性等 增塑剂分子应与高聚物的相容性好,同时还要考虑透明性、塑化效率、刚 性、强度、伸长率、低温柔软性、低温脆性、橡胶状弹性、耐曲挠性、尺 寸稳定性、电绝缘性、耐电压性、介电性、抗静电性和粘合性等 包括耐热着色性、耐热老化性、耐光、耐寒、耐酸、耐碱、耐洗涤性耐迁 移性、耐抽出性 包括加工操作性、干燥性、润滑性、交联性、塑性流动性、长期反复操作 性. 包括卫生性、无臭性、无味性、不燃性、再生利用性、降解性 2.增塑剂的性能要求 可以使高分子材料达到某一柔软程度时需要添加的 增塑剂的量来衡量,所需增塑剂的量越少,其增塑 效率越高 塑化效率 实际应用时,以DOP为标准,将其塑化效率 定为 100,在同一柔软程度的前提下,其他增塑剂用量 与 DOP用量的比值为该增塑剂的相对塑化效率 二. 增塑剂的分类 1.按与被增塑物 的相容性分类 主增塑剂 辅助增塑剂 2.按增塑剂的分 子量大小分类(分 子结构) 单体型增塑剂 聚合型增塑剂 3.按添加方式分类 外增塑剂 内增塑剂 4.按应用性能分类 特殊型(耐寒性增塑剂,耐热 性增塑剂,阻燃性增塑剂、 无毒性增塑剂,耐候性增塑 剂)和通用型增塑剂 。

      三.增塑剂的增塑机理 1.研究者曾提出的几种理论 •润滑理论 •凝胶理论 •自由体积的理论 2.增塑剂的作用原理(现在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 ) 高分子材料的增塑,是由于材料中高聚物 分子链间聚集作用的削弱而造成的增塑剂分 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 子链间的作用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 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 使聚合物塑性增加 增塑剂塑化PVC模拟图 3.高聚物分子中对抗塑化的因素 (1)范德华力(1)范德华力(作用能: 2~8kJ/mol)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2)氢氢 键键((13~29 kJ/mol) (3)结晶 结晶高聚物的示意图 增塑剂塑化PVC模拟图 四.增塑剂的主要品种 1.苯二甲酸酯类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制备与工艺流程 : 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2.脂肪族二元酸酯类 壬二酸二乙基己基酯(DOZ)的制备工艺 3.磷酸酯 磷酸酯的通式为: 磷酸酯增塑剂的特点磷酸酯增塑剂的特点 l良好的阻燃性和抗菌性,挥发性低,抗 抽出性强 l缺点:价格较贵,耐寒性差,毒性较大 。

      4.环氧化合物类 l主要有环氧化油、环氧化脂肪酸单酯和 环氧四氢邻苯二酸酯 l主要用于PVC中,改善制品对光热的稳 定性 5.聚酯增塑剂 lH(OR1OOCR2CO)n-OH lR1:二元醇(1,3-丙二醇,1,3或1,4-丁 二醇,乙二醇) lR2:二元酸(己二酸、癸二酸、苯二甲酸) l特点:耐久性突出,有永久型增塑剂之称, 挥发性低,耐抽出,迁移性小,一般为无毒 或低毒化合物 6.含氯增塑剂 l氯化石蜡最重要,其次为含氯脂肪酸酯 l优点: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阻燃性 l缺点:与PVC相容性差,热稳定性不好 ,一般作为辅助增塑剂使用 4.3 阻燃剂 一.概述 1.阻燃剂的概念 能够增加材料耐燃性的物质叫阻燃剂,是提高可燃性材料难 燃性的一类助剂 2 阻燃剂的发展史 早在公元前83年,Claudius年鉴记载.在希腊港Pracus的围攻中所使用的 本质碉堡用矾溶液(铁和铝的硫酸复盐)处理,目的是防燃,这是阻燃技术 在实践中的首次使用 1735年,Wyld发表了一篇英国专利,用明矾、硼砂、硫酸亚铁混合物使纤 维纺织品和纸浆等阻燃,这是关于阻燃剂的第一篇专利 1820年,盖—吕萨克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八的委托,为保护巴黎剧院幕布而 研制阻燃剂,他发现磷酸铵、氯化铵、硼砂等无机化合物对纤维的阻燃非 常有效,他还发现上述某些化合物的混合体系可提高咀燃性,他是最早对 织物阻燃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

      3.阻燃剂的分类 (1)按化合物的种类分类 阻 燃 剂 有 机 阻 燃 剂 无 机 阻 燃 剂 磷 系 磷 + 氮 系 磷 + 卤 素 系 氮 系 卤 素 系 其 它 硼 化 合 物 三 氧 化 二 锑 氢 氧 化 铝 其 它 (2).按使用方法分类 阻 燃 剂 添 加 型 反 应 型 有机 阻 燃剂 无机 阻燃 剂 乙烯 基衍 生物 含氯 化合 物 含羟 基化 合物 含环氧 基化合 物 添加型阻燃剂: 是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加入具有阻燃作用 的液体或固体的阻燃剂 反应型阻燃剂: 是在聚合物制备过程中作为单体之一.通过化 学反应使它们成为聚合物分子链的一部分它对聚合物使用性 能影响小,阻燃性持久 1.聚合物的燃烧 燃烧的三要素: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 ,和氧气接触 燃烧过程: (1)加热阶段 (2)降解阶段 (3)分解阶段 (4)点燃阶段 (5)燃烧阶段 二. 聚合物的燃烧和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橡胶的燃烧 2. 聚合物燃烧性标准 •燃烧速度 •氧指数 燃烧速度是指试样单位时间内燃烧的长度,燃烧 速度是用水平燃烧法和垂直燃烧法等来测得。

      氧指数是指试样像蜡烛状持续燃烧时.在氮—氧 混合气流中所必须的最低氧含量 氧指数(OI)可按下式求出: 氧指数愈高.表示材料燃烧愈难 以氧指数0.21 为可燃性和不可燃性的分类标准 (1)保护膜机理 •玻璃状薄膜 •隔热焦炭层 3.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2)不燃性气体机理(稀释作用) (3) 冷却机理(吸热效应) (4)终止链锁反应机理(抑制效应) (5)协同作用 (6)转移作用 阻燃剂的分解产物易与活性游离基作用,降低某些游离 基的浓度,使作为燃烧支柱的链锁反应不能顺利进行 阻燃剂的复配是利用阻燃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 阻燃效能,称为协同作用体系常用的协同作用体系有 锑一卤体系,磷一卤体系,磷一氮体系 阻燃剂的存在改变了聚合物的热分解模式,使 其直接热解生成炭 三.阻燃剂的主要品种 1.溴系阻燃剂 2.磷系阻燃剂 3.磷-氮系阻燃剂 4.无机阻燃剂 5.有机硅阻燃剂 阻燃机理: 溴系阻燃剂的C-Br键的键能较低,大部分溴系阻燃剂在 200℃~300℃下会分解,此温度范围正好也是常用聚合物的 分解温度范围,所以在高聚物分解时,溴系阻燃剂也开始进行 分解,并能捕捉高分子材料降解反应生成的自由基,从而延缓 或终止燃烧的链反应,同时释放出的HBr本身是一种难燃气 体,这种气体密度大,可以覆盖在材料的表面,起到阻隔表面 可燃气体的作用,也能抑制材料的燃烧。

      这类阻燃剂还能与 其它一些化合物(如三氧化二锑)复配使用,通过协同效应使 阻燃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优点:耐热性好、不喷霜等优点 缺点:降低被阻燃基材的抗紫外线稳定性,燃烧时生成较多 的烟、腐蚀性气体和有毒气体 1.溴系阻燃剂 2.磷系阻燃剂 阻燃机理:有机磷化物分解为磷酸、偏磷酸、聚偏磷 酸等,磷酸可形成非燃性液膜;偏磷酸、聚偏磷酸为 强酸性,可使碳化物凝成保护性隔离膜 优点:对光稳定性或光稳定剂作用的影响较小; 加工中腐蚀性很小;燃烧中腐蚀性很小;有阻碍复 燃的作用;极少或不增加阻燃材料的质量 缺点:燃烧时生成较多的烟、腐蚀性气体和有 毒气体, 3.磷-氮系阻燃剂 阻燃机理:磷-氮系阻燃剂又称膨胀型阻燃剂,它含 有这类阻燃剂的高聚物受热时,表面能够生成一层 均匀的碳质泡沫层,起到隔热、隔氧、抑烟的作用, 并防止产生熔滴现象,故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优点:磷-氮系阻燃剂具有无卤、低烟、低毒 的优点,可应用于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 等塑料中 4.无机阻燃剂 阻燃机理:脱水炭化作用,或吸热分解形成固相复 盖层,隔离表面空气,阻止火焰继续燃烧并能发挥消 烟的作用 优缺点:具有无毒、无腐蚀、稳定性好 、不挥发、高温下不产生有毒气体的优 点,且价格低廉,来源广泛。

      但作为阻燃剂 ,它也有填充量大 烟是聚合物材料热分解或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固体 、液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一种溶胶 消烟剂是将其加入聚合物后.能有效减少发烟量和烟 密度的一种添加剂 四.消烟剂 二茂铁是常用的有机消烟剂,最 适宜作为PVC的消烟剂.加入量为 1.5:100, 燃烧一般划分为三个 阶段:200一300 ℃(脱HCl)、在 300℃与引燃温度之间 ,由碳化 层形成焦油的气溶胶,在引燃温 度之上由焦油物质形成炭化煤渣 在PVC脱HCl过程中.二茂铁迅 速地转化为α—Fe2O3,存在于炭 化层中,α—Fe2O3能引起炭化层 灼烧.催化氧化炭层成为CO相CO2 ,从而减少了炭黑形成的数量 1.基本要求: (1)阻燃剂不损害聚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 (2)阻燃剂的分解温度必须与聚合物的分解温度相适应 (3)具有耐久性 (4)具有耐侯性 (5)价格低廉 2.选用原则 (1)主.辅阻燃剂的选择 (2)阻燃剂之间的协同作用 (3)阻燃剂之间的加和作用 (4 )阻燃剂的对抗作用 五.阻燃剂的基本要求和选用原则(P60) 六.阻燃剂的应用 1.在塑料中的应用 聚烯烃:卤代烃(氯化石蜡)+氧化锑 PS与ABS树脂:含卤磷酸酯和有机溴化物 聚酯:反应型阻燃剂(四溴邻苯二甲酸酯) PVC:三氧化二锑+氯化石蜡 2.在纤维中的应用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