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历史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ppt
37页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更新1、交通工具的更新过程木船、马车、轿子表现古代:近代以来海:陆空:轮船(1865年)人力车 火车飞机(20世纪20年代)19世纪纪中后期20世纪纪初20世纪纪50年代自行车汽车、电车有轨电车轨电车公共汽车车收回利权权运动动古代的交通工具-木船、马车、轿子上海在1907年“始有东洋车人力车始皆铁轮,民国初有橡皮黄包车,而铁轮车遂淘汰净尽”1923年“始有脚踏黄包车,驾车者登脚踏车于前,而后系黄包车” 人力车,又称作黄包车,或者东洋车,是一种人力的交通工具,一般有两个轮子,上有座位可坐一到二人,由一个人在前面拉行黄包车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日本,被称作人力车,传入中国以后因为1913年在上海租界规定公共人力车必须漆成黄色,所以后来黄包车一词反而较为常用1874年1月29日,申报发表题为记新式小车的评论道:“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也,租界通衢已见斯新式妆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其车来于东洋,若与本地之独轮车相比,则亦有长有短者其所短者,在于仅能载一人,而其长处则于坐者较便且小车粗陋,自尊者多不屑于乘焉,若不能家内自置一轿,则每苦逼于步行矣今设二轮车,想于此类大为得便宜之举也。
所望者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东洋人力车输入,大受城市居民欢迎 1800年木制自行车车 “车式前后两轮,中嵌坐垫前轮两旁设铁条踏蹬一,上置扶手横木一若用时骑坐其中,以两足踏蹬,运转如飞两手握横木,使两臂撑起,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快若马车,然非习练两三月不能纯熟 1876年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 “电车开驶而后,旅行既便,票价尤廉,境内欢迎座间客满,肩为之摩,甚至有无甚要事姑借以游览者其为人所信用可知,而前途之发达更可知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1926年9月26日的晨报报载载:“北京一隅,现现有汽车车二千十余辆辆之多去岁岁一年,竟增多一倍,除自用之汽车车外,而汽车车行专专以外赁为赁为生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慈禧生前坐过的汽车1902年,袁世凯从香港辗转买下一辆德国产的白色敞篷汽车,这也是当时整个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袁世凯迫不及待地到了宫里,把这个新鲜玩意献给慈禧不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 材料一:开铁路则必用火轮车,方可驰骋如飞无论凿山塞水,占人田业,毁人庐墓,沿途骚扰,苦累无穷而此路一开,遂专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车马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困诚如指示,于中国地方大局种种关碍,实属断难准行且内地股匪未靖,伏莽滋多,遇此等惊世骇俗之举,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断不能平安无事 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同治四年三月十九日材料二:秦筑长城,当时以为殃,后世赖之铜线、铁路,如其有成,亦中国将来之利也且为工甚巨,目前亦颇便于穷民然欲朝廷明定条约,许其开工,则大不可何者?商贾之生计,有力者尚可改图,民间之田庐,贪利者犹可易地;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彼虽曰自能派人看守防护,设其人为百姓所戕,彼能晏然不问乎?设我百姓为其人所戕,我能晏然不问乎?万事皆可从权,民心必不可失应谕以中外一体,彼此宜各顺民情且泰西智巧绝伦,果能别创一法,于民间田庐坟墓毫无侵损,绘图贴说,咸使闻知,百姓退无后言,朝廷便当曲许,否则断难准行 总理船政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如果我失败了,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不幸。
而会是所有中国工程师,甚至是所有中国人的不幸!为了证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志气,我别无选择!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909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京张铁路中的“人”字形轨道、1091米的八达岭隧道令中国人扬眉吐气上海磁悬浮列车西起上海地铁2号线龙阳路站,东到浦东国际机场,线路全长30公里,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31公里,单线运行时间为7分20秒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行的高速磁悬浮铁路 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1842年英国“魔女”号抵达上海,这是国人见到的第一艘轮船 1865年,中国第一艘木质明轮船 “黄鹄” 号建成该船除回转轴锅炉等所需钢材系从海外购进以外,所有工具和设备均是在没有洋人指导下自己完成的 “黄鹄” 号是我国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制的汽轮船 “万年清”号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1909年9月,即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问世之后不到6年的时间,冯如终于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从而挤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1906年,22岁岁的冯冯如发发誓说说:“是(指制造飞飞行器)岂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闻军用利器莫飞飞机若。
誓必身为为之倡,成一绝艺绝艺,以归飨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材料一:“掀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民众揭帖材料二: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两年后,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材料三: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材料四: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2、交通工具的发展特征动力:技术:地区发展差别:对象:进程:种类: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平民化、普及化引进自制自研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先慢后快 海陆空你知道这个老古董吗?1840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时间时间成就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1896年辛亥革命后1949年11月 时间时间成就2、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的发展1877年1906年1932年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材料一: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
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材料二:李鸿章指出:“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是以西方各国讲求枪炮之外,水路则有快轮船,陆路则有火轮车,而数万里海洋,欲通军信,则又有电报之法由于开设电报利于防务、外交和商务,清政府便下令沿海疆吏设法查办1881年,李鸿章架设了北塘直达天津的电报线到1892年,经过10多年努力,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电报 谢俊美信息传递与辛亥革命 与有线电报推行的同时,有线也在中国开设起来1882年2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7号创设有线局此后英、美商人也相继开办业务为了打破外商的垄断,清政府于1902年拨款在上海创建了自己的局 谢俊美信息传递与辛亥革命1908年丹麦大北电报电报公司在外滩滩的电报电报站大厦 清末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的电报房 时间时间 段 成就 传入中国线路与营业局所继续增加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2)的发展 1882年民国成立后 20C80S后截止2003年1949年,中国的普及率仅为0.05%,用户只有26万。
到1978年,全国普及率仅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每200人中拥有话机还不到一部,比美国落后75年!即使北京每天也有20%的长途打不通,15%的要在1小时后才能接通在电报大楼打的人还要带着午饭去排队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用户总数已超过5亿户,居世界第一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2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3、政府的大力提倡;4 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1 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发展更新对对人民、对对社会生活产产生了那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