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自为墓志铭》与《徐文长传》之异同.doc
7页比较《自为墓志铭》与《徐文长传》之异同摘要:徐渭,字文长,乃明代嘉靖年间著名的诗人、 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军事家、戏曲家、民间文学家、美 食家和历史学家,与谢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他 的才思敏捷,风格独特,文学成就和艺术成就极高,是每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和知道的人物本文通过分 析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发掘了徐渭自传《自为墓志铭》和袁 宏道所著《徐文长传》之间的异同之处,更为深入地了解徐 文长其人其事关键词:《自为墓志铭》;《徐文长传》;异同《明文选》中介绍徐渭说:“徐渭:(1521 — 1593),字 文清,改字文长,另有田水月、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别号,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屡应乡试不中,乃入胡宗宪幕府, 关心时事,喜谈兵法胡宗宪因受权相严嵩牵连入狱,徐渭 深受刺激,几次自杀未遂,后又杀继室,终于因此入狱六年 以友人救援被免死出狱后,在贫困潦倒中,抑郁而终徐渭 多才多艺,《明史》有传,称“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 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他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 次之,画又次之”他精通戏曲,有《四声猿》杂剧等著 有《徐文长三集》二十九卷,《徐文长逸稿》二十四卷、《徐 文长佚草》以及杂剧《四声猿》等。
今人有整理本《徐渭集》, 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①徐渭才名早扬却屡试不中,入幕府掌文书到最终下狱, 晚年潦倒家境凄凉胡宗宪对徐渭有知遇之恩,胡因朝中斗 争而下狱,徐渭因惧祸而发狂,曾用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 椎及自己肾囊,皆不死《自为墓志铭》即写于嘉靖四十四 年,那段企图自杀的时期,具有遗书的意味,徐渭时年四十 五岁蔑视礼教、张扬个性构成了这篇奇文的主旨,而桀脅 不驯、悲情难诉又完成了作者的自我写照而袁宏道年辈比 徐渭略晚,与徐渭素昧平生,但对其才略品行由衷钦佩,对 其不幸遭际深表同情,他将惺惺相惜之意托诸笔端,写下了《徐文长传》袁宏道的另外一个创作动机是明代中叶,文 坛出现了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拟古思潮,他们提出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相与号召,以模拟因袭古人 的诗文作为创作的根本原则,致使当时的诗文创作了无个性 与生气,流弊日甚袁宏道对此深为不满,主张“独抒灵性, 不拘格套”,作诗为文,应通于人之喜怒哀乐,以见从肺腑 中流溢出的真性情,他看到徐渭的诗文书画充溢着作者的真 情真性深为激赏因此作此《徐文长传》也是为了宣扬他‘独 抒灵性”的主张两篇文章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自为墓志铭》的一、二段按时间顺序简述了徐渭的文学生平、爱好和际遇;第三 段写他的性格和为人,也有他死前的家庭状况;把他及家庭 成员的生卒及家庭变故放在最后一段,再附以墓志铭,全文 结构新颖独特,该墓志铭令人耳目一新。
《徐文长传》则在 第一部分交待写作缘起及对徐渭诗画等的赞赏;第二部分写 徐渭的生平经历;第三部分介绍、评述徐渭在诗文书画诸方 面的成就,与其坎坷遭遇作对比映照;第四部分写徐渭晚年 的境况;第五部分效仿司马迁,对传主进行评价,有总有分, 基本是一种典型的传记体结构两篇文章在思想感情上有所不同由于在那种惧祸发狂 多次自杀未遂的情况下所作《自为墓志铭》,作者在文章中 所抒发的感情必然是激烈而强烈的在文中,徐渭生动传神 地刻画了一代畸人的精神风貌 悲愤无聊、狂傲颓放他 勇敢承认自己地位低贱,但富贵不能淫,与下层人民则感情 融洽他还大胆宣称自己“疏纵不为儒缚”,要用自己认定 的、发自内心的道德要求来取代社会强压在人们头上的规 范,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然而他不仅是一位反潮流的斗 士,还是一位献身艺术事业的忠诚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 时废寝忘食,还忙里偷闲,得尽游名山,透露对人生的深沉 眷恋,展示了他性格中柔媚温和的一面通过对自杀原因的 辩白,惟妙惟肖地揭示了徐渭在特定环境下特定的心理状 态一一紧张阴郁、焦躁不宁,矛盾复杂《自为墓志铭》极 其真实地展示了徐渭处于复杂环境中的复杂心理,既如实刻 画了徐渭的典型性格,又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斗争风貌,达 到了现实主义所要求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他 坦率诚恳、毫不掩饰地介绍了四十五年来的生活经历和性格 爱好,努力追求本色真实,是《自为墓志铭》内容方面的基 本特色②而袁宏道在《徐文长传》中首先表达的是对徐渭 才情的赞赏,既有相见恨晚之憾,又有不胜喜悦之情对其 人其事感慨至深,写其坎坷遭遇,哀其不幸,对其诗文著述 未能全部刊行于世,深表遗憾文章以简洁明快的笔调生动 地描述了传主横放杰出的才能、豪放不羁的个性、屡试屡败 的遭遇和在文艺创作上所取得的多方面成就,表露出作者对 徐渭才气性情的钦佩激赏和对其遭际境遇的怜悯同情,还从 侧面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腐朽,揭示在封建社会中,一个 优秀人物往往会横遭埋没、扼杀的悲剧性命运两篇文章在艺术风格和文体上有所不同徐渭散文的典 型风格是颓放,《自为墓志铭》便是颓放风格成熟的标志, 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不仅和他的境遇有关,还受到苏轼文论 的影响,追求一种直达平实、自然淡薄的表现方法在《书 田生诗文后》中这样说道:“田生之文,稍融会六经,及先 秦诸子诸史,尤契者,蒙叟、贾长沙也姑为近格,乃兼并 昌黎、大苏,亦用其髓,弃其皮耳而《自为墓志铭》是 一篇不发议论的论说文,文章围绕自杀的原因展开了一场神 奇的辩护。
虽然墓志铭限于文体,不能议论,但照样达到了 雄辩地证明徐渭正直耿介的艺术效果,用貌似无意的、联系 松散的如实叙述,来启发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悟出徐 渭性格的伟大,这种议论方式平生见奇,令人信服《自为 墓志铭》又是一篇没有进行自觉抒情的名篇,给人一种目无 法度、自由纵放、随意书写的感觉,体现了典型的颓放风格, 但同时又注重文学创作的基本功,可谓大巧若愚、大音希声 ③而《徐文长传》在写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情贯 注,自始至终充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这也是传记体同墓志 铭文体的不同之处,传记体可以不受太多限制来抒发作者个 人的情感袁宏道激情溢于辞,喜怒形于色,既见惺惺相惜 之情,亦可见自写胸襟之意;其次是以奇立骨,本文仅千余 字,涉及的范围却较广,列举徐文长的生平遭际、为人行事、 才略性情、游踪嗜好及其诗歌、书画的成就,文笔疏荡,于 所记各事,多则数十字,少则三言两语,俱不十分用力,文 章却显得骨力劲健,神气凝聚;第三是以事传人,作为一篇 人物传记,本文吸取了《史记》、《汉书》等史传文“以事传 人”的优长,选择了传主生平事迹中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展现 他的才华与个性,袁宏道抓住所记之事的突出特征,赋以一 两笔简洁而生动的描绘,凸显出徐渭其人的独特个性,从而 使这篇传记在人物描写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虽然两篇文章在思想和形式上有众多不同之处,但在内 容上却有一致之处且均为第三人称叙述一篇是墓志铭文 体,一篇是传记文体,二者均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形式,给人 一种官方、正式并且略带权威之感墓志铭文体,本非文人 用武之地它仅仅要求平铺直叙地记述死者的生平梗概,比 祭文、吊文、形状、传略少发挥余地,最好的墓志铭也不过 只是概括全面、精炼集中罢了《自为墓志铭》毫无疑问是 最好的墓志铭,全文八百零四字,全面概括了徐渭四十五年 的经历、功名、际遇、爱好、个性、道德观及家庭简况《徐 文长传》在内容上也概括了徐渭的才情、性格、成就、际遇、 经历、家庭简况等等,因此二者在内容上较为相似,两篇文 章都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徐渭其人的极佳资料注释:赵伯陶选注.《明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1月版.张文若•《中国文学研究:“一扫近代芜秽之习” 一一 读徐渭〈自为墓志铭〉》,1988年第1期.张文若•《中国文学研究:“一扫近代芜秽之习”一一 读徐渭〈自为墓志铭〉》,1988年第1期.参考文献:[1] 赵伯陶•选注《明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月版).[2] 张文若.《中国文学研究:“一扫近代芜秽之习" 读徐渭〈自为墓志铭〉》,1988 (1).作者简介:宋佳音(1994^0,女,汉族,黑龙江哈尔 滨人,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