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质量的教育公平.docx
6页浅析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论文摘要:教育的质量和公平问题一直是一对矛盾,二者的关系并 不 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 而是辨证统一的 就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这 两个概念本身来说, 从其演进历程上看, 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教育 公 平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要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是可能的论文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一、问题的缘起 从当前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现实来看,仅仅保证入学机 会的均等是远 远不够的, 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教育公平不仅要从 “量”的角度考 虑,还必须从“质”的方面去把握 由于当前优质教育 资源分布不均 衡,供给量严重不足,这已上升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对和 谐社会建设 构成一种体制性和资源性障碍, 在这个意义上, 应将教育 质量和教育 公平统一起来, 把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公平的内在要素, “有质量的教 育公平”应是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新诉求二、理论论证:教育中公平与质量的辨证统一( 一 ) 从强调起点的教育公平到强调结果的教育公平 对教育中公平和 教育质量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论论证,首先从考察人 类所追求的教育公平 概念的历史变迁入手, 说明教育公平如何从强调 起点逐步走到现今强调 过程和结果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质量越 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 成为教育公平一个基本的内在属性。
在现代,教育公平概念有三个层次,一是教育起点公平,即入学机 会 公平,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教育过程公平,即在前者 的基 础上,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三是教育结果公平, 即每个 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效果, 强调 学业成功 机会均等应该说,这三个层次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的, 随着经济 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对教育 公平的追求也随之不断深入和提高, 体现出从对起点公平 的追求,即要 求“有学可上”向对结果公平追求的转变, 即要求通过 教育,个体都能 得到发展,获得成功教育公平概念的转变历程实质 上就是人们对有质 量的教育公平的不断追求的过程第一,古代传统的教育公平思想追求的是起点的教育公平,即入学 机 会的均等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西方,思想家们从自己的立场和角 度出 发都对教育公平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应该说教育公平的概念最初 是在 “起点公平”的层面上形成的,他们追求的是入学机会的均等和 教育起 点的公平,即“有学可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 家孔子提 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思想, 它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 育的垄断, 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 一般平民,这 是历史性的进步。
在西方思想史上,柏拉图被认为是最 早提出实施初等 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思想的第一人,亚里士多德在前 者的基础上则首先 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民的教育权利 亚里士多德 承袭了柏拉图的思 想,认为教育应该由国家负责,公民要遵循同一学 制,使所有人都受到 同一的教育和相同的训练第二,近代通过教育立法保护教育权利,教育民主观念深入,起点 公 平得到法律保障到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 教育 公平概念出现了新的特点:从权利平等角度提出教育公平,并将 其转化 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起 点公平逐 渐从古代的教育理想变为一种得到国家法律保障的现实 第三,教育过 程和结果公平成为现代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 教育质量 成为教育公平的 内在规定性在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以后的现代社会, 当然还继续在起点 公平的层面上讲教育公平, 但在此基础上,逐步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也形成了新的层次,那就是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 果层面上教育公平,人 们对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追求,即教育过程中的 公正对待和教育结果的公 平,所以在这个阶段,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入 学机会均等上讲教育公平, 应高度关注教育中的过程和结果的公平, 而对这两个层面的教育公平的 关注, 即意味着对教育品质的关注,教 育质量成为现代社会教育公平理 念的核心要素。
这一时期,教育公平概念发展的特点是:越来越注重教育过程的公 平 和教育结果的公平,即教育条件和学业成功机会的均等; 一些国家 推进 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的经验表明,教育的质量问题倍受关注, 将提高 教育质量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如通过改革学 制、管理 和经费体制、师资和课程等各因素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质” 上的教育 公平,保障学生学业成就的平等;地区间、城乡间和阶层之 间经济社会 发展以及地位差距的夸大, 更加凸显了教育公正,尤其是 教育过程和结 果公平的意义: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进步, 知识更新速度的 加快, 使得学校教育质量越来越引起关注 上述特点 使得教育质量逐 步纳入教育公平的范畴之中, 成为它的内在要素和题 中之意有质量的 教育公平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也只有保证了质量 的教育公平才能真正 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成为社会 进步的不竭动力 从教 育公平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即从起点的教 育公平到过程和结果的教 育公平, 可以看出, 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教 育公平的基本规定性,教 育公平应成为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二 ) 从强调“效率”的教育质量观到强调“公平”的教育质量观 首 先,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质量观,即将教育质量定位在 提高教 育效率上。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即意味着经济的增长 在这种发 展观的指导下, 教育为了“快出人才, 出好人才”以便更好 地服务于 经济建设,因此, 十分重视教育的效率,故高质量的教育仅 集中在重点 中小学中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发展观的转变, 这种片面强调 教育的经济功能, 注重“效率”的教育质量观受到了批 评,仅仅从“效 率”出发来理解教育质量已经是不适宜了其次,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质量观,即将提高教育质量定 位 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当前发展观发生转变,即为建设和谐社会,强 调要 树立科学发展观,作到可持续发展,所谓“和谐”、“科学”、 “可持 续”也就是意味着公平和正义, 要真正解决“可持续”发展的 问题,作 到科学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解决生态 公正、环境 公正、社会公正等一系列公平问题所以,公平、公正已 经成为发展的 决定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指引下,教育作为社会一大民生工 程,其公平性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正义和谐, 关系到和谐社会能 否 真正得以实现所以,在现阶段,推进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和谐发 展的 一大举措提高教育质量不再一味以保证效率为中心, 而是为实 现公平 服务,尤其要解决弱势群体和地区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 采取 各种经济 的和非经济的手段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 努力作到教育过程 和结果的公 平,是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这样,在教育质量观演进的历程中,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和目的逐 渐 从仅为保证“效率”转向为促进“公平”, 从而使教育质量成为推 进教 育公平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三、经验论证:外国注重推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一 )美国:加强联邦政府宏观调控,推进全国范围“有质量的教育 公 平”美国在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过程中,突出的特点就是强化 联 邦政府的责任,以保证全国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 联邦政 府通 过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影响,引导各州基础教育的改革,提高 基础教 育质量,促进全国性的教育“质”的公平,集中体现在出台一 系列的政 策,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标准,包括教育目标、课程柿隹、考 试棉隹与教 师资格等方面,来规范全国教育事业 二 )英国:设置国家统一课程.保证所有儿童接受共同的高质量的 教 育20 世纪 60 年代后,英国基础教育质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