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国际教育_三教_问题的核心与基础.pdf
9页汉语国际教育“ 三教 ” 问题的核心与基础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的“ 三教 ” 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 三教 ” 问题的背景和现状,然后述及多元背景下汉语教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最后对“ 三教 ” 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看法本文认为教师是“ 三教 ” 问题的核心,决策者和教师自身都应该关心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多角度、 多层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解决“ 三教 ” 问题的基础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教师 教材 教法汉语国际教育的“ 三教 ” 问题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所谓“ 三教 ” 问题指的是教师问题、 教材问题和教学法问题教师、 教材、 教法问题其实是语言教学的永恒主题,但是为什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 三教 ” 问题成了最近的热议话题呢?这里边有复杂的原因本文准备就以下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第一,“ 三教 ” 问题提出的背景与“ 三教 ” 问题的现状;第二,多元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第三,三个问题的相互纠结与求解一 “ 三教 ” 问题提出的背景与现状“ 三教 ” 问题是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 汉语国际推广 ” 的概念是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提出来的,这是国家提升软实力、 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宏观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合理延伸。
从宏观层面上看,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中国的经济奇迹逐渐为世人瞩目,中国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作用也在不断上升现在,中国在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已经成了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成功举办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 国际贸易量的增加、 双边和多边外交的活跃以及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 越来越深入,国际上学习汉语、 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地升温,这就给我们的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我们对此的准备是不充分的;从中观层面看,无论是对外汉语教学还是海外汉语教学,学习者群体、 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 学习环境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微观的层面看,教学观念、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教材编写、 课程设计、 教师培训等等具体问题的解决都亟需与时俱进于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 以最小的代价、 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习者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成了汉语国际推广领导者和从业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是关系到汉语国际教育能不能健康、 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 三教 ” 问题成了汉语教学界一个非常令人关切的话题这就是“ 三教 ” 问题提出的背景。
那么,“ 三教 ” 问题的37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 三教 ” 问题的核心与基础现状如何呢?我们分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1教学环境的多元化带来学习需求的多样化现代意义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但是大规模的汉语第二语言教 学活动还是最近二十年的事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国内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也在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来华留学生几乎都是通过政府双边协定渠 道来华的政府奖学金生,数量也很有限,如1962年仅有1138人,集中在京津地区少数几所高校,语言学习几乎都集中在北京语言学院①,到2000年来华留学生的人数是5. 2万人,2008年已经激增到22. 3万人,招收留学生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增加到592所(张秀琴,2009)与此同时,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也开设了国际部以北京为例 , 2004年北京市成 立了“ 北京市中小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 ”,参加会员单位84个②国际上汉语教学的规模和层次也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东北亚、 东南亚、 北美、 欧洲、 中亚、 大洋洲、 非洲、 拉丁美洲学习汉语的人数在不断增长,虽然没有具体可征的统计数据,但是这种发展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来华留学生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学习的方式和效果与海外学习者母语环境中的教学 都有很大不同比如说,在目的语环境中的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有不同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因此我们所采用的教材和使用的教学法是普适性的,而在学生母语环境 中的汉语教学则与此不同,学习者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相对比较单一,因此教材的选用就要有针对性,教学法的实施也会带有地域特点 “ 三教 ” 问题所涉及到的问题首先是教学环境的问题,不同的教学环境会给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1. 2学习目的的多元化带来教学样式的多样化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刚刚起步的时候教学目标比较单一,以语言预科教育为主,大部分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进入中国各大学学习专业做准备现在仍然有一部分学习者 是以接受语言预科教育为目的的,但是从整个来华留学群体来看,学习者的目的千差万别,很难一言以蔽之例如北京语言大学的马士基班,教学对象为马士基集团的高中级管理人 员,他们的要求是只学习听力和口语,不要求学习汉字和阅读,因此传统的听说读写译的教学安排对他们来说显然是不适用的在海外,学习者的情况更为多元,有华裔背景的学习 者,他们的学习目的有的是为了继承祖先的文化或者与本民族的文化保持联系,有的是为了强化父辈语言和文化的某种优势,或者为了某种功利目的;也有非华裔学习者,学习的目的 也很不相同,有的是对中华文化感兴趣,有的是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社会,有的是希望在与中国进行业务往来的时候获得语言优势,有的人只是一时好奇,尝试一下据说是世界上最难 学的语言到底如何难学,不一而足。
学习者的年龄层次也呈现出多元态势,从儿童到老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多元化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根据学习者的特点 因材施教,教材和教学法也要根据学习者的要求随时调整1. 3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带来教学法的多样化任何教学法都是建立在教学理念之上的,而任何教学理念都有它自己的语言学理论作47世界汉语教学 第24卷2010年第1期①②资料来自 《 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1949年以后)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转引自于富增(2009) 北京市中小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成立于2004年,根据该研究会提供的资料,目前会员单位已经 有84个,涵盖了北京市77所中学和职业学校, 7所小学支撑,而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变化与哲学思潮的变化又是紧密相联系的比如句型操练 (drilling)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又比如功能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的普遍唯理语法,而这个理论又是建立 在笛卡尔理性主义的基础上的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模仿 — 记忆法、 认知法、 沉浸法、 任 务型交际法、 综合法等等林林总总、 五花八门的各种教学法都是不同教学理念的具体呈现, 它们都有各自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程棠, 2008)。
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第二语言教学、 语言习得、 语言认知研究的发展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而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势必带来 教学法的多样化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借鉴了很多其他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 法,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教学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法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然而,用印欧语的眼光来看汉语一直为学者们所诟病,用欧美的各种 语言学理论来指导汉语教学有时难免有削足适履之痛正如吕必松指出的那样:“ 汉语语 言学的时弊在于很多汉语研究者习惯于用印欧语系语言的眼光看待汉语 ”,“ 汉语语言学是 汉语教学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汉语语言学理论上怎么说,汉语教师就怎么教 ”(吕必松,2008)目前的困境是,汉语的语言学研究与欧美的语言学理论已经很难切割,我们的概念 体系、 话语体系、 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都已经很难摆脱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尽管我们看到 了一些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如徐通锵, 1997、2008)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对教师、 教 材和教学法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尤其是我们外派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执教的汉语教师和汉语 教师志愿者,要适应不同教学理念的要求,而这样的适应过程往往是痛苦的,在我们的教师 培训过程中应该加进各种教学法及其教学理念的内容,还要加进将要派往的国家有关教育 理念及相关传统的教育。
1. 4孔子学院教学模式带来汉语国际教育的多样化 根据孔子学院总部网站的介绍,“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 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 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 世界上第一家挂牌孔子学院首尔孔子学院诞生于2004年11 月,短短的5年时间已经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 截至2009年10月,全球 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共计523所,分布在87个国家(地区)孔子学 院设在84国共282所,其中,亚洲28国70所,非洲15国21所,欧洲29国94所,美洲11国87所,大洋洲2国10所孔子课堂设在25国(缅甸、 马里、 巴哈马只有孔子课堂,没有孔子 学院)共241个,其中,亚洲10国27个,非洲2国2个,欧洲7国34个,美洲5国176个,大 洋洲1国2个 ”③毫无疑问,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刺激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同时也给汉语第 二语言教学带来新的变化这样众多的孔子学院分别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落户,每一所孔 子学院或者孔子课堂都有自己的特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法。
从教学内容上看,基础的语言教学、 文化教学只是孔子学院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此外孔子学 院还组织各类文化展示活动,如中国文化周、 中国电影周、 中国经济讲座、 中国社会讲座、 中 国武术教学、 中国烹饪体验等活动;从学习者层次上看,可以说是有教无类,有中小学生,有57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 三教 ” 问题的核心与基础③录自孔子学院总部网站大学生,有商人,有大学教授,也有家庭主妇1. 5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与文化的多元化 国际局势的变化波谲云诡,很多偶发事件会对世界格局产生长远的影响比如“9. 11” 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影响使得美国改变了对世界和国家安全的看法,影响了美 国的外交战略美国马里兰大学国家外语中心的Frederick H.Jackson和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Margaret E. Malone提出报告,呼吁美国增强外语能力,建构国家语言框架综合战略, 美国政府把阿拉伯语、 汉语、 俄语、 朝鲜语、 印地语、 波斯语等19种语言作为“ 关键语言 ” (critical language)参见Jackson 崔希亮(2005)也提出了要研究“ 教什么 ” 、 “ 怎么教 ” 、 “ 怎么学 ” 和“ 用什么教 ” 的 问题。
教学法属于“ 怎么教 ” 的范畴但是要想知道怎么教,先得知道教什么无法想象一个只懂得教学法而不懂得物理学的人能够教好物理学一个对汉语一知半解的人,即使懂 得各种花样的教学法,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合乎要求的汉语老师因此我们说没有放之四 海而皆准的教学法,也没有一种治百病的教学法1. 7现代教育技术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学 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也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新的渠道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而不是让眼花缭乱的技术把教育者和学习者搞得目迷五色、 不辨蹊 径,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已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多样化体现在各个方面,因此才会有“ 三教 ” 问题的提出在“ 三教 ” 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师问 题,因为好的教材是好的教师编写出来的,教学法也要靠教师来实践换言之,没有合格的 教师,就不会有优秀的教材和教学法即使有了好的教材和教学法,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教 师也可能会把学生吓跑 “ 汉语难学 ” 在世界上似乎已成公论,如果再没有好的老师,很多 学习者就会知难而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