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精编》(八年级上册).doc
8页中考道德与法治考点精编(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考核要求一: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识记)考核要求二: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理解)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P4-5(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3)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社会关系的类型: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地缘关系(同乡、邻居)和业缘关系(同学、同事)考核要求三: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理解)2.社会对人的影响?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P7★(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发生联系3)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考核要求四:养成亲社会行为探究)3.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哪些行为?★谦让、分享、助人、关心社会发展等4.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1)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2)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3)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2)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考核要求五: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理解)1.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原因?P10-12★(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考核要求六: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理解)2.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P12-13★(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考核要求七:网络是把双刃剑论证)(评价)3.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怎样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P15-16★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1)好处:①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2)弊端: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考核要求八:合理利用网络探究)4.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怎样合理利用网络?)P17★★(1)提高媒介素养,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学会“信息节食”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5.怎样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P19-20★(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考核要求一: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理解)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P23(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2.为什么生活需要秩序?P23★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考核要求二:维护秩序需要规则理解)3.社会规则的含义及分类? P25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分类: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4.为什么生活需要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P25★(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现实考核要求三:自由与规则评价)5.自由与规则的关系?P27-28★★(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考核要求四:自觉遵守规则应用)6.如何自觉遵守规则?P28-29★(1)需要他律和自律2)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考核要求五:维护与改进规则探究)7.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P30-31★(1)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维护规则)(2)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改进规则)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考核要求六:尊重及其意义分析)尊重的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考核要求七:学会尊重他人探究) (应用)2.怎样尊重他人?P35-36★(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考核要求八:礼及其意义分析)3.什么是礼?礼的主要表现是什么?P37(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4.文明有礼有什么重要意义?P37-39★(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考核要求九:做文明有礼的人探究)5.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P39-40★(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考核要求十:诚信及其意义分析)6.什么是诚信?P4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7.讲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P42-43★★(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3)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4)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5)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8.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P43★(1)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2)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3)能够提高国家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考核要求十一:做一个诚信的人探究)9.怎样践行诚信?P43-45★★(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诚信记录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考核要求十二: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理解)1.违法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P48★★名 称 内 容不 同 点违反的法律承担法律后果社会危害性实 例(1)民事违法行为民法民事责任相对轻微(一般违法)欠债不还(2)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散播谣言扰乱治安(3)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刑罚处罚最严重(犯罪)故意杀人小技巧:如何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法、刑法)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①行政违法行为:拘留(1-15天)、罚款②民事违法行为:赔偿③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1-6个月)、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P48(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也叫做犯罪考核要求十三: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应用)3.我们应该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P49★(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4.为什么法不可违?(为什么说违法无小事?)(1)法律是最刚性的行为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5.怎样预防、警惕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怎样养成遵章守法的习惯?)P51★(1)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维护、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益考核要求十四:犯罪及其基本特征理解)6.什么是犯罪?P53★★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7.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P53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考核要求十五:刑罚的含义及种类识记)8.刑罚的含义及种类?P54(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1)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两大类。
考核要求十六: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综合)9.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P55(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2)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3)犯罪往往从不良行为开始10.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P55-56★★(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要从小事做起,加强品德修养,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考核要求十七:学会依法求助应用)11.遇到非法侵害时,该怎样依法维护合法权益?P57-59 (探究)★★(1)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3)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4)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考核要求十八: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综合)12.青少年该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1 (探究)★★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例如:及时拨打110报警,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去向,保护好现场等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考核要求一:责任的含义及其来源识记)1责任的含义及责任的来源?P65(1)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2)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考核要求二: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理解)2.角色和责任的关系?P66★(1)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2)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3)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和谐相处的社会考核要求三:承担责任的表现及其意义分析)3.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