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队列设计研究教案.doc
8页授课章节第四章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授课对象预防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五学年上学期授课地点科技楼 401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用途及种类;2. 熟悉队列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因素的确定,结局的确定,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资料收集;3. 掌握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本研究中的偏性及其防止;4. 4.掌握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教学重点与难点1.队列研究原理;2.队列研究的实施;3.暴露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计算与意义;4.队列研究偏倚及控制教学方法讲授教具教学课件思考题1.暴露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计算与意义2.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比较讲授内容注解第四章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第一节 概述一、 概念二、 基本原理〔掌握〔一队列研究的类型及特点1.类型1> 前瞻性队列研究2> 历史性队列研究3> 双向性队列研究2.特点1) 属于观察法2) 设立对照组3) 由"因"及"果"4) 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二队列研究的目的1. 检验病因假设2. 评价预防效果3. 研究疾病自然史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实施〔掌握一、确定研究因素二、确定研究结局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一>研究现场<二>研究人群1. 暴露人群的选择<1>职业人群<2>特殊暴露人群<3>一般人群<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2、对照人群的选择<1>内对照<2>特设对照<3>总人口对照统计资料作比较。
<4>多重对照四、确定样本大小<一>计算样本量时需考虑的几个问题1. 抽样方法2.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比例3. 预先估计一下失访率,适当扩大样本量<二>影响样本含量的几个因素1. 一般人群<对照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2. 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3.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4. 效力<三>样本含量的计算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一>基线资料的收集〔掌握获取基线资料的方式一般有下列四种:① 查阅医院、工厂、单位及个人健康保险的记录或档案;② 问研究对象或其它能够提供信息的人;③ 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④ 境调查与检测<二>随访〔掌握1. 随访对象与方法2. 随访内容3. 观察终点4.观察的终止时间:5.随访的间隔6.随访者六、质量控制〔掌握1. 调查员的选择:2. 调查员培训:3. 制定调查员手册:4. 监督:① 由另一名调查员作抽样重复调查;② 人工或用计算机及时进行数值检查或逻辑检错;③ 定期观察每个调查员的工作;④ 对不同调查员所收集的变量分布进行比较;⑤ 对变量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⑥ 在访谈时使用录音机录音等应注意将监督结果及时反馈给调查员 第三节 资料的统计分析〔掌握一、基本整理模式队列研究资料归纳整理表 病例非病例合计发病率暴露组aba+b=n1a/n1非暴露组cdc+d=n0c/n0合计a+c=m1b+d=m0a+b+c+d=t 二、人时的计算1.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精确法>2. 用近似法计算暴露人年3. 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三、率的计算<一>常用指标1. 累积发病率
2. 归因危险度
4. 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5. 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二、缺点1. 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一般难以达到2. 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同时由于跨时太长,研究对象也容易从半途中了解到研究目的而改变他们的态度3. 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4. 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暴露人年的计算较繁重a) 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第1学时强调为分析性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概念比较历史性队列与前瞻性比较,强调本质皆为前瞻性与病例对照比较异同点与病例对照比较异同点第2学时结合CS2长期低剂量的暴露与冠心病的关系重点介绍在实际研究中如何选择相应暴露人群在实际情况中应选择何种对照各因素对样本量大小的影响估计失访率,增加相应样本量结合职业流行病学介绍如何获取基线信息第3学时本节为难点强调规范的资料整理格式人时概念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计算人时的方法强调各种指标的适用情况各种效应估计指标的定义、意义及适用情况第4学时队列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为失访与其他研究偏倚预防方法相同与其他研究偏倚预防方法相同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记忆本章要求的英文单词:cohort study 队列研究cumulative incidence 累积发病率incidence density 发病密度risk rat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