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讲列宁时代及其报刊活动.ppt
107页第五讲 列宁时代及其报刊活动列宁照片列宁的头像照1874年和1887年的列宁1895年的列宁1917 年的 列宁1918年的列宁列宁在休养地(1922-1923年)列宁的墓地和木乃伊年轻和年老时的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n伊涅萨·阿尔曼德(1874-1920) 190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7年任莫斯科省国民经济委员会 主席,1918年以后任俄共中央妇女工作部部长 列宁保留下来的信件中,最多的是给她的信,共125封n列宁创办和主编的党 的报刊有40多种n没有给党报党刊以外 的报刊撰写过稿件( 党纪),没有写过新 闻,在党的报刊上发 表的全部是政论n自称最关注和最乐于 从事的是报刊工作, 在填写党代会履历表 时,登记的职业是“ 新闻记者”关于列宁性格为人的描写n他本来是会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的,但是他热 爱母亲n他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控制自己的自我纪律;他 蔑视各种敌人和种种障碍;他冷静、坚定、充满 信心;他精力充沛,善于用自己坚定的目的性来 使弱者信服或者使弱者畏惧;他能够极其紧张地 进行活动;他平易近人;他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 政治上的洞察力;他对他所知道的绝对真理坚信 不疑。
n他认为目的是可以为一切手段辩护的 n任何一个组织都避免不了由个人竞争所引起的矛 盾实际上政治往往不过是掩盖野心的一个假面 具而已列宁并没有个人野心,所以他难以制服 ……列宁在得出一种看法后,他就认为这种看 法是不可动摇的,于是他驳斥别人所列举的各种 论据来捍卫这种看法,直到在一些确凿的事实面 前这种看法被一种新的观点所代替,他才放弃原 来的看法,然后他又以同样的深信不疑的态度来 捍卫这一新的观点 n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则是一种幻想,是一个热衷于 信仰的人的未能实现的幻想,而不是一位学者细心 作出的结论与约·阿·霍布森对帝国主义所做的分 析相比,列宁所做的分析,说得客气一点,是相当 粗略的n独揽大权的传统来源于俄国的过去由于个人的爱 好和外部情况的影响,列宁又回到了这种传统n像一切政治家一样,列宁在摸索着前进的过程中, 使理论适应于实践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善于看 准良机并善于利用良机就这个来讲,他是一位博 大精深的机会主义者 n显然,有些狂热者具有火热的心肠,而有些狂热 者则具有冷静的头脑……列宁则属于后者n列宁习惯于使用铁一般的逻辑、蔑视性的嘲笑和 挖苦性的形容词,而不习惯于使用演说家的辞令 。
n列宁的个人爱好和政治上的毫不留情这二者之间 没有共同之点……列宁像一个士兵,他在日常 生活中无论如何也不会杀人,但他却在作战时杀 人 n列宁善于把艰深的道理融汇在彩色绚丽的宣传激 流中 n列宁不善于和人结交,他过于算计了n列宁是一位独裁者,但他不是像后来斯大林那样 的独裁者…在布尔什维克的政权机关内部,他 却宁愿使用说服的方法…他却从来没有只是由 于党内同志不同意他的某些意见而把他们送去枪 毙…他的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使任何人都不能够 责备他有什么个人虚荣或自私自利的表现…在 列宁的那种自信心中,既有政治上的狂热,又有 清醒的估计列宁不止一次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欢迎批评,从而解除了批评的武装 列宁的报刊活动分为三个时期:n建党时期(1893年-1903年12月)n夺取政权时期(1903年12月—1917年11月)n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17年11月-1924年1月)一、建党时期的报刊活动 (1893年-1903年12月)n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4月22日( 俄旧历4月10日)生于诞生于伏尔加河畔的城市辛 比尔斯克(1924年改名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右图)列宁的故居(下图)列宁出生的小镇位于高尔克村 的列宁故居n“列宁”是一个笔名。
列宁作为一个作者、编辑、 新闻工作者和领袖,在写作时时常使用“尼·列宁” 的笔名这里的第一个字母“尼”并没有任何意思 ,列宁从来没有用“尼古拉·列宁”来署名他还使 用另外一些名字:弗·列宁、威·弗雷、克·土林、 卡尔波夫等作为苏维埃的领袖,他在署名时总 是用自己的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 夫,同时常常在后面加一个“列宁”,并用括弧括 起来列宁”这个名字的来源不十分清楚(来源于一个女中学生“列娜”?) n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毕 业于喀山大学,担任过辛比尔斯克国民教育视察 员和国民教育总监,工作敬业,思想进步,口碑 很好;母亲玛丽亚·亚里山得罗夫娜·勃兰克只受 过家庭教育,但是获得了小学教师的资格,读过 很多书,擅长外语和音乐,其母亲是德国人,其 父亲可能是犹太人列宁从种族上并非正统的俄 罗斯人n列宁有5个兄弟姐妹他们是:姐姐安娜(生于 1864年)、哥哥亚历山大(生于1866年)、大妹妹 奥丽珈(生于1871年)、弟弟德米特里(生于1874 年)和小妹妹玛丽亚(生于1878年)1873年出生 的大弟弟尼古拉夭折 列宁的父母n1879年列宁 全家的合影 从左至右 依次是奥丽 珈、列宁的 母亲怀抱玛 丽亚、亚历 山大、德米 特里、列宁 的父亲、安 娜、列宁亚历山大和德米特里奥丽珈和玛丽亚n列宁和哥哥亚历 山大中学期间都 对政治不感兴趣 ,讨厌俄国的“ 奥勃洛莫夫”习 气(烦闷无聊、犹 豫不决、萎靡不振 、不知道如何消磨 时光、回避生活斗 争等俄国人生活特 点 )。
1887年春 列宁以优异成绩 从辛比尔斯克中 学毕业 n亚历山大在彼得堡大学生物系学习期间,加入民意 党;1887年3月1日因密谋炸死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 世而与安娜一起被捕;1887年5月8日,不愿忏悔以 求赦免而被处以绞刑(在法庭上宣扬言论出版自由)n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读书1887年 12月5日因参加大学生反对学监的运动被开除,并于 12月7日被警察机关流放到喀山省的科库什基诺n1888年9月当局准许列宁同家人到喀山居住,在喀山 参加尼·叶·费多谢夫组织的 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 1889年至1893年移居萨马拉省;期间埋头读书,阅 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恩著作n1892年1月以校外生资格参加全国考试,成绩优异 ,获得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毕业文凭,担任律师助 理,组织领导萨马拉马克思主义小组n1893年8月31日,列宁抵达彼得堡,与那里的青年 马克思主义者们汇集在一起,并因卓越的组织才 能成为领导者n1894年2月,列宁参加彼得堡马克思主义者在克拉 松工程师家里的集会,第一 次同女教师娜捷施达· 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相识后相恋(工人 星期日夜校的阿波利纳里娅·雅库波娃)。
n1895年5月7日,为了同在国外的俄国马克思主义团 体劳动解放社建立联系并考察西欧工人运动,列宁 由莫斯科启程出国n1895年5月、6月,列宁在瑞士日内瓦和苏黎世分别 访问劳动解放社的主要成员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 格奥尔吉·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和帕·波·阿 克雪里罗得等在巴黎访问法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 运动活动家、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9月在柏 林访问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威廉·李卜克内西之后 回国,在克鲁普斯卡娅帮助下大力开展秘密政治活 动,把彼得堡分散的20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起 来,成了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列宁与“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其他成员n1895年12月20日列宁和其他“斗争协会”领导人 被警察逮捕n1897年2月,列宁在彼得堡监狱度过了一年多时光 后被提前释放并流放西伯利亚3年,定居在伊尼塞 省米努辛斯克州的舒申斯克村(对提前出狱的遗 憾)n1898年5月,克鲁普斯卡娅(1896年8月因组织罢 工被捕并流放到乌法省3年)以未婚妻身份获准与 母亲一起来到列宁居住地,7月10日两人举行了婚 礼为避免克鲁普斯卡娅被赶走)n1898年3月初,俄国一批社会主义者就召开了第一 次党的代表大会,没有制定党章党纲,只是发布了 一个成立宣言,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
以列宁为首的流放者集会宣布加入社会民主工党n1900年2月流放生活结束,列宁回彼得堡的请求遭 到拒绝(不允许其在大城市居住),于2月26日到 达普斯科夫,克鲁普斯卡娅申请到普斯科夫失败后 被迫回到乌法n1900年7月,列宁带着作家、新闻工作者和地下组 织者的声誉到达德国慕尼黑,同普列汉诺夫商谈 后,于12月24日在莱比锡创办了《火星报》n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 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召开会上, 围绕党员条件、党的纪律、《火星报》编辑部改 组等一系列问题,列宁同尤利·马尔托夫、托洛茨 基等人发生意见分歧;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会时 出现明显分裂,形成拥护列宁的多数派(布尔什 维克)和反对列宁的少数派(孟什维克)列宁这一时期的新闻活动n1894年在彼得堡的非法出版活动1894年写的重要著作《什么是“人民之友” 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是由秘密马 克思主义小组成员抄写并胶印成书的,这是列宁 非法出版的著作中的第一部列宁稍后写的《论 罚款》(原名《对工厂工人罚款法的解释》)也 是秘密印刷的此外,列宁还写了许多传单,秘 密印刷后在工人中散发1895年写的《告托伦顿 工厂男女工人》保存下来,刊登在1896年春的《 工人》文集上。
克鲁普斯卡亚和同伴暗访)列宁将工人传单称为“第一种社会民主主义 文献”n参与秘密报纸《工人事业报》的筹备出版工作1895年9月列宁从国外返回彼得堡后,为集合 俄国革命者,决定筹办一份秘密报纸《工人事业 报》他和“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领导小组 讨论了报纸创刊号的内容,为创刊号准备了全部 稿件但由于1895年12月8日列宁和“斗争协会” 领导人被警察逮捕,全部准备付印的稿件被抢走 ,《工人事业报》未能按计划出版保留下来的 文章是《我们的大臣们在想些什么》(1924年1月 在警察署档案中找到)n流放期间为《新语》、《开端》等杂志和准备复 刊的《工人报》撰稿流放西伯利亚期间,列宁在创办报纸的计划 不能实现的情况下,积极为《新语》、《开端》 等杂志撰写文章,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工人报》1897年8月创办,广泛报道俄国各 大工业城市的工人斗争和西欧无产阶级运动,评论 德国发生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1898年3月在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大会上被承认为党的正式机关报 ,随后只出了2期便因编辑部成员被捕而停刊1899年,应《工人报》编辑部的邀请,列宁 为准备复刊的《工人报》撰写了《我们的纲领》、 《我们当前的任务》和《迫切的问题》3篇论文( 提出办机关报的目标)。
他还给编辑部写信提出合 作条件,建议在报纸上登载一些论文进行专题探讨 ,并列举了5个方面的选题《工人报》最终未能 复刊,列宁的文章也未被刊登n创办和主编《火星报》列宁在流放期间就认识到,为消除意见分歧 、克服思想上的混乱、建立和巩固党,必须首先 创办一份全俄的政治报纸,为此他在西伯利亚多 次与战友们筹划办报事宜1900年流放结束后,列宁立即着手报纸的筹 备工作,在普斯科夫、乌法、莫斯科、彼得堡等 地召开的多次会议上,都商讨了报纸的协助者和 通信员、办报资金等问题3月底4月初他为准备 创办的《火星报》和《曙光》杂志写了一篇声明 草案1900年7月到达德国后,列宁同以普列汉诺 夫为代表的“劳动解放社”成员协商办报事宜经 过长时间的争执,普列汉诺夫同意列宁的意见, 决定在列宁、马尔托夫等人居住的德国(而不是 他们居住的瑞士)出版报纸8月底至9月初,列 宁撰写了《编辑部声明》,论述了《火 星报》的创办背景和办报方针1900年12月24日,《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正 式创刊,报头下印着一句名言:“行看星星之火, 燃成熊熊火焰”, (摘自“十二月党人”答普希金 贺词的回信)内容用小号铅字密排,用薄葱皮纸印 刷,以便秘密传递到俄国。
其办报地点以后相继搬 迁到慕尼黑、伦敦和日内瓦1901年3月23日《火星 报》编辑部负责编辑的《曙光》杂志在斯图加特创 刊该刊出了4期,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