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pdf
370页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篇 第1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部分 基础篇 第3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部分 习得篇 第5章 语言习得理论 5.1 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6.1 复习笔记 6.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部分 教学篇 第7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 8.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部分 结语篇 第10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一部分 绪论篇 第1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1.1 复习笔记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 (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 语言有的人还会学习和使用第三语言、第四语言,因为学习这些语言 的规律与第二语言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统称为第二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 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的现象 2母语和外语 按国家的界限区分: (1)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2)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区分: (1)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2)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 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4目的语 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 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 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5“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分 (1)第二语言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 他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别的国家的语言 (2)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进行分工 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 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则称为外语 6总结 (1)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 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2)狭义的“第二语言” 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 外语; 是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学科名称含义:学科名称是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 1对外汉语教学 (1)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 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 行的汉语教学 (2)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 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 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能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当是“汉语作 为第二语言教学”,即“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英文 缩写为TCSL)这一名称既能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即对外汉语教学,也能指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而且还能包括与之性质 大体相同的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4以上三个学科名称之间的关系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则涵盖国内外所有作为第二语言的汉 语教学,而且也显示了它本身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在学术研 究中很多情况需要用这个词语。
(2)“汉语教学”本来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包括汉语作 为第一语言的教学,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如国际学术讨论中,可以专指汉 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5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1)提出:19世纪末就由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 (Baudouin de Courtenay)提出 (2)含义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跟理论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指把理论语言学 的理论、规律、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从而产生的新的边缘 学科,如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词典编 纂学、机器翻译学,乃至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则专指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特别 是指第二语言教学 6外语教学(法)(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这是国外语言教学界广泛使用的名称,我国外语教学界长期以来也 一直用它 问题:不能表示出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层次和它所包含的全部内 容即使后边加上一个“法”字,仍只是强调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层 面 7外语教育学(Foreign Language Pedagogy)和教育语言学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针对外语教学(法)这一名称的缺陷,很多国内学者(如许国璋先 生等)主张用“外语教育学”。
8第二语言教学(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这是一个使用得愈来愈多的名称,在西方有取代“外语教学”这一名 称的趋势,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使用也日渐普遍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 1提出原因 不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第二语言教 学”,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正确体现“教学”与“教育”的关 系 2“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1)“教学”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 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 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是以教学过程及其 规律为对象; (2)“教育”的内涵则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 动主要是学校的活动对教育的研究,除了教学过程和规律以外, 还要研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全过程和教育规律 (3)本学科研究的任务也就不仅限于教学一个方面,而是涉及到学 习者健全人格的养成;涉及到对一般教育原理和教育规律的探讨;涉及 到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 跨文化交际学与本学科的关系;涉及到教育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甚 至包括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所能提供的教育方面的设备条件等。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1任务 (1)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 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 的 (2)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 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2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的生理、 心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 语; 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 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与实践 (2)外部因素 是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 学和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 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所产 生的影响; 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社会及具体的教育单位所能提供的各种 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1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 (1)美国学者斯波尔斯基于1980年提出的“教育语言学理论模式” 斯伯尔斯基模式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主要来源:语言描写、语 言学习理论和语言运用理论,其中的语言学习理论又源出于语言理论和 学习理论,语言描写也由一定的语言理论所决定。
上述诸因素又分别由 普通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作为理论基础, 从而构成了斯波尔斯基称之为“教育语言学”的学科 优点:这一模式不仅较早地提出语言教学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 同时更明确指出,单单语言学不足以构成语言教育的理论基础他具体 列出作为该学科理论基础的各相邻学科及它们与该学科有关部分的联 系 缺点:“教育语言学”系统内部的层次不够清楚,另外,像教学原 则、教学方法这样一些语言教学理论的实质内容未能表示出来 (2)加拿大教学法专家斯特恩于1983年提出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的一般模式” 特点 a把模式分成三级,模式内部各层次的关系显然比斯波尔斯基模 式更为清晰,更体现了系统性这个三级模式的核心是在第二级,即由 语言、学习、教学和语境四个方面所组成的学科体系,相当于斯波尔斯 基所说的教育语言学位于模式中层的第二级理论部分成为沟通第一级 理论基础与第三级教学实践之问的桥梁 b把“实践”部分(即第三级)纳入到学科体系中来 不足之处 主要在第三级实践部分,即其中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教材、 效果评估等不仅仅是单纯的实践,本身也有一定的理论性,是学科理论 的一部分,应属于中层“教学”部分的具体内容。
此外,该模式在层次划 分上也并非完美无缺 (3)我国从事语言教育的学者们提出的不同的学科体系 张鸿苓先生提出过“中学语文教育系统的结构”; 章兼中先生提出过“外语教育学的理论模式”; 吕必松先生有关第二语言学科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结构的论述; 崔永华先生从学科的理论体系、教学体系和人才体系三个方面来 论述,并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称为“支撑理论”,以表示这些是 别的学科来支撑我们学科的基础理论 (4)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模式的共同处 所有模式都认为本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尽管名称不同,但其 组成部分却大体一致这一理论体系正是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标 志之一 所有模式都强调学科的综合性、跨学科性,受到多种学科的影 响;各模式所列举的主要相邻学科也基本相同 很多模式都提到教学实践这一层面,把教学实践纳入学科体系之 中能更好地体现本学科应用性的特点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的组成: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 (1)理论基础部分提出与本学科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七个基础学 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 (2)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 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部分。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基础理论包括的四个方面: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汉语习得理论和学科研究方法学 对外汉语语言学是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和研究的汉语语言学,包 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 面 对外汉语语言学的研究与母语研究的区别 a研究的目的不同本学科研究汉语是为了让常常是从零开始的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有效地掌握汉语的词语和造句规 则,培养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如何提高早已具备汉语交 际能力的人对其习焉不察的语言规则系统的理性认识. b研究的内容不同本学科主要研究那些通过与学习者母语对比 所揭示的汉语特点和汉语作为目的语学习所遇到的难点,也就是汉语的 特殊规律,并研究如何将这些规律、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技能;而不是 面面俱到地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c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本学科需要从意义的表达出发,突出用法 和功能的研究,多讲句子的条件,建立汉语的组装规则体系;而不是单 纯从语言结构出发,集中于描写语言现象、分析语言现象 d研究的角度不同本学科要求除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