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产品加工与品质管理(专科)专业规则说明—1.doc
16页农林牧渔大类农业技术类农产品加工与品质管理专业(专科)专业规则一、 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专科,最短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半,最长八年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身心健 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掌握农产品加工中的工艺流程控制、 各种机械操作与维护等操作技能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并具有 良好的创新能力,熟悉农产品加工企业所使用的各种质量管理体系, 并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状况制定管理体系文本,具备判断质量管理实施 效益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二、 课程模块设置本专业共设置6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 核心课、专业延展课、通识课、综合实践三、 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该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为8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 为14学分统设必修课: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信息技术应用统设选修课:大学语文、英语I (1)、英语I (2)、实用文体写作2. 专业基础课该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为12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 分为18学分统设必修课: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农产品 加工与贮藏原理统设选修课: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环境保护、农科化学基础知识、 农村经济管理、微生物基础3. 专业核心课该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为24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 分为30学分。
统设必修课:食品标准与法规、农产品检验技术、园产品加工技 术、园产品贮藏技术、粮油加工技术、农药残留检验技术统设选修课:食品工厂设计与设备、食品添加剂及其应用、食品 营养与安全、生产管理、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创建小企业、农药概 论4. 专业延展课该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 为24学分统设选修课:畜产品加工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果树病虫害防 治、蔬菜病虫害防治、动物常见病防治、茶叶生产技术非统设选修课:农产品包装设计、草产品加工技术、酒制品酿造 技术、畜产品检验技术、草产品检验技术、食用菌加工与贮藏5. 通识课该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 为14学分参照开放教育专科专业通识课模块选修6. 综合实践社会实践,4学分;毕业实习,8学分7. 课程实践环节成绩计入课程学习成绩,没有完成课程实践环 节的不能取得课程学分8. 统设必修课程执行统一课程名称、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 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9. 专业规则表中各课程开设学期是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提供的课 程先修、后续关系确定的,供学生选课时参考各专业所有统设必修 课首次开设后均实行全年滚动开设。
10. 关于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说明凡参加省电大及教学点的专题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 村基层干部培训等)的学员,在培训中已修与本专业相同、相近课程 且学习达36课时以上者,可置换为此专业该门课程的学分11. 关于双证培养的说明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学生可参加相关职业资格 证书的考试,从而取得食品检验工,乳品检验工,乳品加工工等相关 农产品加工与品质管理的中级资格证书12. 关于其它证书可替代课程的说明(1) 其它证书指学生个人报名参加相关职业资格或等级考试取 得证书2) 已取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或在修读本专 业过程中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的学生,可替代统设 必修课信息技术应用课程,5学分四、 毕业规则本专业各模块毕业最低学分依次是:公共基础课:8学分;专业 基础课:12学分;专业课:24学分;专业延展课:10学分;通识课: 2学分;综合实践:12学分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76学分,各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 学分之和为44学分五、 课程说明1.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于第一学期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本、专科、“一 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所有专业中开设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的 教学目的是使接受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 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远程教学模式 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 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程主要内容: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为导向,从学习者如何完 成国家开放大学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的角度,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完成 一门课程及一个专业的学习;同时描述国家开放大学基本的学习方 式,说明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环境,解释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上基 本术语的涵义,使学生能使用学习平台的基本工具辅助完成学习活 动,并且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学生相关事务与管理规定,使学生初步具 备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在国家开放大学进行学习的能力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学时,开设于第一学期课程主要内容: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帮助学员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要思想基本原 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的实质,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确 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立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 务。
3. 信息技术应用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于第于第一学期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网络使用基础,文 字处理系统Word ,电子表格系统Excel,电子演示文稿系统 PowerPoint,网页制作系统 FrontPage□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 零部件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系统 (Word)、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的操作与应用4. 大学语文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学时,开设于第二学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本课程共有四个单元,包括阅读欣赏、叙述、 说明、议论、及言语交际教学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选文,二是 知识单元5. 英语I⑴、英语I (2)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别开设于第一、二学期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1600 个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要求掌握的600个词)和若干相关的常 用词组及基础语法知识;能够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 日常生活用语,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够读懂所学词汇 和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条等;能够写出简短的私人信 函或用便条传送具体的信息。
6. 实用文体写作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于第一学期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常用的实用性文体的写作原理和写作方法: 公务文书、学术文体、生活、学习应用文体、社会活动应用文体、其 他应用文写作简介本课程注重写作实践训练7. 农产品质量管理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于第二学期本课程总结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进展和主要 做法,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实证研究我国农户开展 质量安全生产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系统提出加强和改进农产品质量 安全监管工作的政策建议,重点地回答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什么、为什 么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怎样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现实 问题8. 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于第一学期本课程立足产业经济学、制度变迁与创新理论等农业产业化发展 的理论基础,总结国际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和财政支持政策,结 合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践,围绕部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基 本情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长及绩效的影响因素、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开展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运行及财政支持政策、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等专题,深入总结探讨我国农业产业 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农业 产业化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经验借鉴和决策参考。
课程来自于实践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 其内在理论基础和客观必然性,实践呼唤着理论指导,理论的深化必 将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丰富实践活动入 手,使实践上升为理论,从中探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律本课程可 以增长知识,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的理性认识9.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原理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于第一学期本课程以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农产品贮运、加工及加工中副 产品的综合利用等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根 据农产品特性,以提髙产品品质,最大限度地保持或提髙产品的营养 价值,改善外部感官特性,提高产品耐贮性,降低成本和能耗为目的, 研究农产品加工及贮藏的原理和理论;结合现代高新技术成果,研发 各种食品;同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和营养学进展,研究并设计面向 21世纪的新型营养保健食品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解决生产中迫 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10. 农村政策法规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于第二学期本课程农村政策方面主要包括:“三农”基本问题与农村改革、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与农村税 费改革、农村集体财务资产管理与化解乡村债务、强农惠农政策、农 村综合改革与农村金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作经济与农业产业 化、乡村治理与村务公开、农村社会发展。
在法规方面为帮助学生准 确把握党和国家针对农村诸多热点问题所颁布的法律,提供全面、详 尽的常用法规查询服务,结合我国农村的社会实践,汇集了现行有效 的全部农业法律法规及重要的政策文件,为农民依法维权和村干部依 法行政提供依据11. 农村环境保护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于第一学期主要内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出现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从根 本上采了以战略转变、解决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是21世纪中国农 村和农业发展将面临的严峻挑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是实现农村和农 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 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是实现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全 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团结着人类活动而产生的,这 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导致 的生态环境破坏,另一类是人类生产的大量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因此,必须把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程度控制在环境可承受的限度之 内12. 农科化学基础知识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于第二学期主要内容: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 握与农科各专业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 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农业上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 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
13. 农村经济管理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于第二学期主要内容:农村经济与农村经济管理概述、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 形式、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工业和市场管理、农村收入分配,以及农 村现代化以及城镇化实现的方法和前景14. 微生物基础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于第一学期主要内容:围绕显微、无菌、分离纯化、形态鉴别、生长测定、 育种和菌种保藏七大微生物学基础技术构建内容体系,根据“必需”、 “够用”的原则编写而成主要包括:绪论;显微技术;消毒与灭菌 技术;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微生物鉴别技术;微生物生长测定技术; 微生物育种技术;菌种保藏技术等部分15. 食品标准与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