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工学院管理学教学组.pptx
28页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淮海工学院管理学教学组,第八章 组织运行,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集权与分权的含义;理解组织集权倾向的原因及过分集权的弊端,分权的影响因素;掌握分权的途径2、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以及非正式组织的产生与影响3、掌握直线职能和参谋职能的含义,理解两者相互关系,认识和理解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及正确正确发挥参谋作用的方式4、理解委员会的内涵,理解组织运用委员会的原因及局限性5、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和工作程序;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掌握管理人员来源的途径及其优缺点;深刻理解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深刻理解管理人员培训的意义,掌握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基本内容,第一节 组织力量的整合,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配备,第一节 组织力量的整合,一、集权与分权,二、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三、直线与参谋,四、委员会,一、集权与分权,(一)集权与分权的概念,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即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挥。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二)组织的集权倾向,1、集权倾向产生的原因:组织的历史、领导的个性、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2、过分集权的弊端:降低决策的质量、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降低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三),影响分权的因素,1、有利因素:,1)组织的规模;2)活动的分散性;,3)培训管理者的需要,2、不利因素:政策的统一性与缺乏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3、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组织规模的大小 政策的统一性,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组织的可控性,组织所处在的成长阶段四)分权的途径,1、制度分权,2、授权,二、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一)非正式组织的产生,(二)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员工的需要;(2)使得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从而产生合作;(3)对正式组织工作得关注与合作消极作用:(,1)在目标冲突下对正式组织不利;,(2)要求成员得一致性往往会束缚成员个人得发展;,(3)其压力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三)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措施,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为之提供条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的积极贡献。
三、直线与参谋,(一)直线、参谋及其相互关系,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权力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与协调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二)直线与参谋的矛盾,(三)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1、明确职权关系,2、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3、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4、经常提醒不要越权、不要篡权,四、委员会,(一)运用委员会的理由,1、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2、协调各种职能,加强部门间合作;,3、代表各方利益,诱导成员的贡献;,4、组织参与管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二)委员会的局限性,1、时间上的延误,2、决策的折中性,3、权力与责任的分离,(三)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1、审慎使用委员会工作的形式,2、选择合格的委员会成员,3、确定适当的委员会规模,4、发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5、考核委员会的工作(C=A*B*T),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配备,一、人员配备的任务和工作程序,二、人员配备的原则,三、管理人员的来源,四、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五、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六、,管理人员的考评,一、人员配备的任务和工作程序,(一)人员配备的任务,1、从组织角度看:,1)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转;,2)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3)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
2、从组织成员需要看:,1)使每人的知识、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承认和运用,2)使每人的知识能力不断发展,素质不断提高二)人员配备的任务,1、确定人员需要量,2、选配人员,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二、人员配备的原则,1、因事择人原则,2、因材器使原则,3、人事动态平衡原则,三、管理人员的来源,1.外部招聘: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员工优点:具有外来优势;为组织带来新鲜血液;利于平息和缓解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培训成本较低缺点:外聘者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缺乏一定的人际基础;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易产生冲击方式:广告招聘;就业中介机构;校园招聘;招聘会自荐与员工推荐2、内部提升,(1)优点:鼓舞士气,提高热情;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有利于选聘工作的正确性;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2)缺点:引起同事的不满;可能造成“近亲繁殖”3)方式:工作公告法;组织成员引荐;档案记录等四、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1.管理的愿望:强烈的管理愿望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2.正直诚信的品质,3.冒险的精神,4.较高的决策能力,5.沟通的技能,五、管理人员培训,(一)走出培训的误区:,1.企业精挑细选的员工是否还需培训,2.培训支出是提高成本还是投资行为,3.培训的义务还是责任,4.培训的目的是面向不足还是开发潜力,(二),培训作用与目标,1、培训的作用:,丰富个人知识;,提高技能;,辩识个人发展潜力;,增强个人的职业安全感;,维持成员的忠诚。
2、培训的目标,1)传递信息,2)改变态度:国外有人曾统计分析,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5年后5过时,大学学到的知识仅为实际工作的10,90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补充通过培训,使得新聘管理人员逐步了解组织文化,并且接收组织的价值观念3)更新知识,4)发展能力,(三)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1、理论培训,,2、工作轮换,,3、有计划的提升,,4、设置助理职务,,5、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6、研讨会,,7、,,8、参观、考察、案例研究等,六、管理人员的考评,(一)考评的目的和作用,1、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组织内部的沟通,(二),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1、确定考评内容,2、选择考评者(上级、关系部门、下属),3、分析考评结果,辩识误差,4、传达考评结果,5、根据考评结论,建立企业的人才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