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6章综合测试试卷02及答案.pdf
10页第六章综合测试第六章综合测试第卷(选择题,共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分)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50 分)分)1.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A.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是变异的结果C.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实质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3.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物进化的本质D.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正确解释“寒武纪大爆发”等现象4.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C.基因频率的变化不受环境的影响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两个生物属于同一物种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因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属于同一物种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没有隔离就一定不会形成新的物种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个体遗传物质的改变B.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C.生物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协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7.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某兔群中雌兔的基因型及其频率为 FF(30%)、Ff(60%)、ff(10%);雄兔的基因型及其频率为 FF(20%)、Ff(40%)、ff(40%)。
假设该兔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B.Ff 基因型频率为 52%C.F 基因的频率在雌兔中为 60%、在雄兔中为 40%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不同8.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 2 是由物种 1 形成的,则物种 2 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物种 1 形成物种 2 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 1 与种群 2 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9.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B.C.D.10.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A.突变和基因重组B.自然选择C.协同进化D.地理隔离11.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协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12.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机交配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基因型C.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13.关于协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14.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16.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 16%,aa 个体占 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17.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C.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18.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19.图中 A、B、C 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 3 个地区A 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 B、C 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 A 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20.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这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21.蟒蛇外形上没有四肢,但它的体内还保留着后肢骨的残余,说明蟒蛇是起源于有四肢的动物。
这属于生物进化的()A.胚胎学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生物化学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22.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 S,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S 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B.S 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 s 纯合子C.S 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D.该种群基因库中 S 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23.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细菌造成耐药性,如果真的被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B.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中“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细菌发生了进化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细菌(物种)不一定产生2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 35 亿前的古细菌化石B.原核生物出现时,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三级生态系统C.最先登陆的植物主要是蕨类植物,随后才是原始两栖类D.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5.下列有关雷鸟换羽的叙述,错误的是()A.雷鸟在冬季来临时换上白色羽毛,是低温刺激的结果B.基因是决定雷鸟换羽行为的内在因素C.雷鸟夏季的棕褐色羽毛是一种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某年冬季来临时,雷鸟已换成白色羽毛,但如果此时还未下雪,则易被天敌发现,这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第卷(非选择题,共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分)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小题,共 50 分)分)26.2013 年 3 月,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麦维尔角地区发现一种独特的壁虎(壁虎甲)。
它们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巴,修长的身形和四肢,还有一双巨大的眼睛,而这些特征利于该壁虎很好地适应丛林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1)麦维尔角地区还有一种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_(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理由是_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何解释?_3)壁虎甲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 XAXA、XAXa、XaXa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 60%、30%和 10%,雄性个体中XAY、XaY 两种基因型各占 50%该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约为_(用分数表示)由 于 不 含 A 基 因 的 个 体 易 被 天 敌 捕 食,致 使 该 种 群 中 这 对 等 位 基 因 频 率 的 变 化 情 况 是_,由此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4)若壁虎甲的某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倒位如图仅绘出相应区段的碱基序列,请在空白虚线框内写出原虚线框内倒位后的碱基序列27.现有 G、H、Q、W、X 五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它们的进化历程及亲缘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五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是_2)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上述五个不同物种的外部因素是_和_3)H、W 两个物种都生活在海洋中,体形都为纺锤形的事实能够说明_4)如果 W 物种始终处在一个没有地理隔离的环境中,W 物种将一定会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种吗?_为什么?_W 物种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中将会进化吗?_,为什么?_28.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理由是_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的结果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变小。
5)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 A 和 B 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基因型A 种群(个)B 种群(个)XDXD2000XDXd50160XdXd100200XDY1800XdY170270计算 D 基因在 A 种群中的频率为_你认为造成 B 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_就 D 基因而言,A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29.请回答下列问题:(1)19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 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白色蛾黑化蛾项目地区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污染区641625.0%1548253.2%非污染区3935413.7%406194.7%表中两组数据_大于_、_大于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2)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 AA(30%)、Aa(60%)、aa(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