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01661422
  • 上传时间:2023-03-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1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知识要点+课后探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先生以笔为戈,战斗一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二、故事背景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时期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三、文学常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效劳,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四、理解词义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挖苦斗乱:飞腾杂乱客死:死在异国他乡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模胡:即“含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不逊:无礼逊,谦逊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隐藏犹言:如同说诘责:质问并责备托辞:借口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适值:正好遇到正人君子:反语,挖苦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抑扬顿挫:(声音)上下起伏和停顿转折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五、课文分段第一局部〔1-3〕:写作者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第二局部〔4-35〕:写“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第三局部〔36-38〕:写“我〞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思念和感谢之情六、问题归纳1.“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首先是感谢、思念,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描写了清国留学生肮脏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3.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略〞的理解?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4.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痛.话中叙述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5.“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表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叙述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6.“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前一个指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后一个“他们〞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7.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思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顾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8.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答复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感谢、思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思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9.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你怎样看待鲁迅的这样行为?〔叙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叙述情感: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10.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痛,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鲁迅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沛体现七、课文主题?藤野先生》这篇回顾性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情、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思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课后探究一、是一篇回顾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藤野先生中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四件事:1.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品质〕2.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品质〕3.关怀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热情诚恳的品质〕4.了解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求实的精神〕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局部,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道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怀、激励和真诚的帮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他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

      所以,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三、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课文用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全文按作者行踪的变化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用挖苦的笔调,刻画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丑态,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局部,作者回顾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燕从文的原因,充沛展示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心路历程第三局部,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思念,主要写藤野先生给鲁迅的影响,使他“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继续战斗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回顾我的母亲》知识点+课后探究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回顾录,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运用表达和描写的方式,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段以表达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文献价值二、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三、故事背景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钟太夫人以80多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哀,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四、理解词义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忙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为富不仁:只求自己发财而没有好心肠慰勉:抚慰勉励聊叙:姑且谈谈五、课文分段第一局部〔第①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顾第二局部〔第②-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局部〔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叙述了要用尽忠于民族、人民和党的办法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六、问题归纳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此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开篇点题,运用倒叙的手法,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开始回顾母亲勤劳的一生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是叙事线索,总领全文;“永远回顾〞既照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2.第④⑤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母亲对儿子有着怎样的影响?中心句是“母亲是个好劳动〞具体事例有:天不亮就起床;进行繁重的家务劳动及耕作: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整日劳碌。

      母亲对儿子的影响是“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3.第11段的“不舒服〞应如何理解?这里的“不舒服〞,是指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农民的一大特点,从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勤劳的美德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内容上明确母亲的特点,既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又深化了文章主题,突出了中心;在结构上呼应开头“勤劳一生〞5.第15段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句话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点明了社会的财富,人类的历史,就是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发明的,他们所具有的品质,所积累的知识才是最珍贵的财产从而勉励我们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丰盛的生产知识,学习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6.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义?再次叙述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哀之情和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7.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办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8.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发明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

      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发明了〔已经过去〕和发明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七、课文主题文章回顾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她勤劳俭朴、聪慧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叙述了自己要用尽忠于民族与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八、课外知识关于母爱的名言:世界上的一切光彩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祥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课后探究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顾的。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1〕在贫苦的家境中: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撑持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忙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慧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