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语文 暑期阅读计划之古诗词阅读5.写柳诗.doc
7页垂 柳 〔唐〕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阅读训练】 1.“绊惹”是什么意思?有人说“绊惹”二字可谓绝妙,试简要分析 2.“谁敢斗轻盈”问得极妙,妙在何处? 3.本诗运用楚灵王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4.本诗虽然没有精工细描垂柳,但也写得风姿绰约,栩栩如生,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 【知识链接】 唐彦谦,字茂业,并州人,累官至副使,阆、壁、绛三州刺史唐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于书画音乐,无不出于辈流,号鹿门先生 楚王,即楚灵王楚灵王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即位不久,便大兴土木,筑章华台,造章华宫,并尽选细腰美女藏于宫内,故章华宫又称“细腰宫”灵王在宫内寻欢作乐,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那些被选入宫的女子因害怕腰身变粗而不敢饱食,多被折磨致死楚灵王不仅喜好细腰女子,也宠幸细腰大臣腰粗者或弃之不用,或降罪于身,人们不得不减餐节食,勒紧裤带后世留下了“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的诗句楚灵王这种怪癖曾导致楚国国势一度衰落,灵王的倒行逆施也激起天怒人怨,最后落得孑然一身,死于荒野之中《战国策》楚策一《威王问於莫敖子华》篇:“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
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阅读训练】 1.“犹未变初黄”,除了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外,还有什么深意? 2.“倚得东风势便狂”一句中,诗眼是哪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3.“不知天地有清霜”中“不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托物抒情,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意深长,令人深思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知识链接】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他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他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阅读训练】 1.这首诗第一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2.本诗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3.本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其中蕴涵了诗人什么感情? 【知识链接】 李商隐(约812—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他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被后人合称“小李杜”,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有些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他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乐游春苑,即长安乐游苑,又称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以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每逢节日士女如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时常灯红酒绿,歌舞升平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阅读训练】 1.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描写生动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杨柳”怎样的形象? 2.“嫩于金色软于丝”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
3.本诗的三、四两句描写了永丰柳生长的环境,试用简洁语言概括其生长环境的特点 4.本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绝诗诗人托丰姿绰约的杨柳,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知识链接】 白居易(772—846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他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歌词形式就是七言绝句,此题专用于咏柳。
关于这首诗,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并写了题序说:“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近有诏旨,取两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称柳 枝 词 〔清〕汪 绎 一种风流得自持, 水村天与好腰支 月残风晓无穷意, 说与桃花总不知 【阅读训练】 1.诗歌第一句“一种风流得自持”中,“风流”是如何体现的?“自持”有何深意? 2.诗歌第三句“月残风晓无穷意”,化用了什么典故?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 3.全诗不以描摹柳枝形态为主,而将笔墨集中于刻画柳的风格神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知识链接】 汪绎(1671-1706年),字玉轮,号东山,江苏常熟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状元,被授职翰林院修撰,历任礼部分校、《朱子全书》纂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他赴扬州校刊《全唐诗》 风流,风韵,多指好仪态腰支,即腰肢 柳诗二首比较阅读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柳 〔唐〕唐彦谦 春思春愁一万枝,远村遥岸寄相思西园有雨和苔长,南内无人拂槛垂游客寂寥缄远恨,暮莺啼叫惜芳时。
晚来飞絮如霜鬓,恐为多情管别离 【阅读训练】 1.郑诗中两个“半”字和两个“映”字用得很妙,妙在何处? 2.“千丝万絮惹春风”一句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3.郑诗和唐诗中的“柳”都是多情的,但又有不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知识链接】 郑谷,字守愚,袁州区人,唐末著名诗人,光启三年(887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光启三年,举进士第,授京兆鄂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897年)为都官郎中,诗家因称郑都官在晚唐,郑谷诗名颇盛,列为“芳林十哲”之一尤以《鹧鸪》诗传诵广远,有“郑鹧鸪”之称成语“一字之师”出自郑谷逸事:郑谷隐居仰山,诗僧齐已奉《早梅》诗求教郑谷将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改为“一枝”齐已当庭拜郑谷为“一字师”《全唐诗》收录郑谷诗327首参考答案: 《垂柳》:1.“绊惹”,撩逗的意思在春光明媚的季节,像顽皮的姑娘一样的垂柳绊惹着春风,时而鬓云欲度,时而起舞弄影,真是婀娜多姿,别具柔情 2.这一反问,从另一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3.借古讽今,讽刺那些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的晚唐大臣 4.本诗讽刺了争宠斗艳的"宫女(大臣)"们,含蓄蕴藉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
《柳》:1.此句的“诗眼”是“舞”,“舞”字,形象地表现了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回答"逐"也可以,"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2.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凋枯;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诗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绘,来表现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3.本诗描绘了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表达了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情感 《杨柳枝词》:1."杨柳"形象:枝条繁茂,舞姿优美,秀色夺目,婀娜多姿,生机勃勃 2.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柳枝绽出细叶嫩芽,远远望去一片嫩黄,形似金色;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喻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 3.特点:荒凉冷落,人迹罕至,终日寂寞 4.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抒发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咏柳》:1.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暗喻才疏学浅,徒有外表之人 2.诗眼是"倚",柳枝仗恃春风而飞快地变绿了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暗喻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3."不知"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愚蛮可笑的辛辣嘲讽。
4.哲理:咏柳而讽世,全诗讽刺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柳诗二首比较阅读》:1.渲染了春雨迷漾中,如烟似雨的柳树遮掩了桃杏,笼染了桃杏,表现了桃杏因而黯然失色的情态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柳树能会人意,懂得江桥畔送别人的心思,用它的干条柳丝万条柳絮来招惹春风,渲染了无限的离情别意 3.郑诗中的"柳",是懂得离人的无限别意,为他们送上美好春光;唐诗中的"柳",操心人间的别离事,变得苍老了,譬喻新鲜隽永. 《柳枝词》:1.柳树生于河堤湖岸之上,千丝万条,流绿滴翠,纤细柔软,旖旎可爱;风韵毕现垂柳的"自持",不是随风摇摆,柔弱无力,而是它扎根于泥土中,枝干坚忍,挺拔不屈,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品质 2."月残风晓",化用了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意),寄托了诗人情意绵长,失意怅惘的情调 3.本诗是借咏柳而有所寄托(托物抒情),柳风姿绰约却能自持,不与桃花为伍,寄寓了诗人稳重自持,独立高洁的情怀,同时也蕴涵了诗人知音难觅,不为人理解的苦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