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云-待定系数法速解试剂用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类型计算题.doc
2页待定系数法速解“试剂用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类型计算题益阳市箴言中学 周云一、熟练掌握化学反应方和程式“量不同、产物不同”的反应大概可以归为以下几类:点燃 点燃1、C 、H2S等的燃烧C+O2(足量)===CO2 2C+O2(少量)===2CO2 、CO2、SO2、H2S等与碱的反应气体少量时生成正盐,气体足量时生成酸式盐CO2(少量)+Ca(OH)2====CaCO3↓+H2OCO2+CaCO3+H2O===Ca(HCO3)2 2CO2(足量)+Ca(OH)2===Ca(HCO3)23、酸式盐与碱反应生成的正盐酸根又要与阳离子反应NaHCO3与Ca(OH)2、 Ba(OH)2 ; Ca(HCO3)2、 Ba(HCO3)2与NaOH ; Ba(OH)2与NaHSO44、Fe与稀HNO33Fe+8HNO3(少量)===3Fe(NO3)2+2NO↑+4H2O如果HNO3过量的话,生成的Fe将会被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进一步氧化为FeFe+4HNO3(足量)===Fe(NO3)3+NO↑+2H2O5、Cl2与FeBr2、FeI2反应或Fe与CuCl2、FeCl3混合液的反应该类反应涉及到一个先后顺序问题。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作用,氧化剂一般表现为先与最强的还原剂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作用时,还原剂一般表现为先与最强的氧化剂反应Cl2与FeBr2反应:Cl2(少量)+2Fe2+===2Fe3++2Cl-3Cl2(过量)+2Fe2++4Br-===2Fe3++2Br2+6Cl-Fe与CuCl2、FeCl3混合液的反应:Fe(少量)+2Fe3+==3Fe2+ 如果Fe足够多的话,在将Fe3+全部还原为Fe2+之后,才会进一步与Cu2+反应,Fe(过量)+Cu2+===Fe2++Cu6、NaOH与AlCl3反应生成的Al(OH)3具有两性,将会进一步溶于强碱中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7、NaAlO2溶液中滴加HClHAlO2酸性很弱,在NaAlO2溶液中加少量酸促进了NaAlO2水解,生成Al(OH)3沉淀过量的强酸又会将Al(OH)3溶解H+(少量)+AlO2-+H2O===Al(OH)3↓Al(OH)3+3H+====Al3++3H2O二、待定系数法“量不同,产物不同”的计算,实际上是过量计算的演化和延伸。
我们的解题思路中首先写出方程式找出完全点,即写出因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别计算找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特殊点其次是确定范围、计算判断即以恰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为其准,讨论小于、等于和大于的情况从而划出相应的区间,确定不同的范围,然后分别在不同范围内推测判断过量,从而找出计算根据,确定计算关系例:将50mL1mol·L-1的AlCl3溶液加入到6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中,得到1.56gAl(OH)3沉淀,求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解析:借此题我们介绍待定系数法它是解答试剂用量不同则反应可能不同的计算类型题的锐利武器如本题AlCl3溶液中含为0.050L×1mol·L-1=0.05mol,如果全部恰好完全沉淀则反应生成0.05molAl(OH)3,即沉淀为0.05×78g=3.9g>1.56g,不合题意,所以本题只有两种可能:第1种情况:NaOH溶液用量不足,则反应为0.06NaOH+0.02AlCl3=0.02Al(OH)3+0.06NaCl注意:此化学方程式中的配平系数就是实际反应中所消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故此式的意义:直接得出要生成0.02molAl(OH)3的沉淀,就要消耗0.06mol的NaOH.所以溶液的的浓度c(NaOH)==1mol/L第2 种情况:NaOH溶液过量,则AlCl3全部转化为Al(OH)3,而Al(OH)3沉淀又溶于过量的NaOH而转化为NaAlO2。
则此时反应实为0.05AlCl3+0.18NaOH==0.02Al(OH)3+0.03NaAlO2+0.15NaCl+0.06H2O故此时c(NaOH)=3mol/L由上述可知待定系数法的步骤一般为:①依题意分为恰量过量用量不足等方面,并判断每种情况可能生成的不同产物,分别写出每种情况下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再根据反应前后多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将反应方程式配平③剔除违背题意的不合理的情况,根据合理情况下的反应方程式作答待定系数法的特点是:①每种反应情况均可用一个总的反应方程式表述,而不管该情况是一步反应或多步反应,还是几个化学反应同时进行,所以这是一个抓两头而忽视中间反应细节的处理问题的大手笔 ②此法的实质就是物质守恒或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③此法每种情况所写出的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系数就是实际反应中所消耗反应物或生成物最终产物的物质的量,其物理意义非常直观,往往能与答案直接挂钩,即此法无须繁锁计算,只要求配平1~3个反应方程式即可,解题思路清晰,答案跃然于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