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学院校园北区学生宿舍、食堂、风雨操场建筑设计说明.doc
4页新安学院校园北区学生宿舍、食堂、多功能体育馆 建 筑 设 计 说 明1 设计依据1.1 新安学院规划及单体设计任务书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深圳市政府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设计规范1.3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颁发的“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用地红线图2 工程概况2.1 地理位置 拟建的新安学院新校园项目位于南山区沙河东路以东,北环大道以北,龙珠四路以西、广深高速公路以南区域,本项目地块中有一东西向市政道路将本地块分隔成南北两区,同时地块中部还有南北走向的高压走廊项目场地呈不规则多边形,用地局部地势有一定的高差变化2.2 设计规模 新安学院校园项目按在校生3000人规模规划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北区规划为配套服务区及体育活动区,总建筑面积为3.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宿舍楼、食堂及教工宿舍、多功能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及其他体育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等用房整体风格统一、美观、大方,体现现代高等学府的严谨、务实、新颖的现代建筑风格3 设计宗旨3.1 注重建筑整体布局,使校园内部空间一体化,合理利用现有地形,创造良好群体公共建筑广场空间关系,体现综合性教育学院建筑特色。
3.2 注重绿化环境设计,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及绿化资源3.3 注重单体设计,使其完善细腻,功能合理,造型上体现教育建筑自我特色,体现人文建筑的特性3.4 立面造型简洁,大方得体,颜色搭配协调,经济实用,体现教育建筑的严谨、务实、大方美观的特色4 单体设计构思4.1 学生宿舍楼 学生宿舍楼采用单边走廊布局形式,采光良好,宿舍单元内部功能布局合理,平面紧凑经济,并在交通体系位置设置学生活动平台,注重学生的活动及人流集散空间的设置,底层设置架空层,局部设置学生活动室,多方面考虑学生活动及运动的空间,为其提供半室外的全天候活动空间4.2 食堂及教工宿舍综合楼 食堂综合楼功能组织上分区明确,就餐人流与厨房服务人流完全分开,不产生交叉干扰,教工宿舍出入位于建筑西侧食堂每层均设有厨房,每层厨房均可通过内部食梯及内部楼梯相互联系,各层之间既可独立操作又便于相互联系4.3 多功能体育馆 多功能体育馆用地红线内外有6米左右高差,因此,多功能体育馆结合地形特点,设计成半地下空间,室内作为篮球场及羽毛球练习场,屋顶作为活动场地及绿化用地。
这样既丰富建筑空间,又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场地面积及校园绿化用地4.4 环境设计 尽量利用空间,增加绿地面积,多方面考虑学生活动及运动的空间,建筑物底层设置架空层,将绿化引入建筑物内部,并与内庭院相结合,内外空间相渗透穿插,空间景观效果良好,4.5 防噪措施 校园北区的外部噪声主要来源于城市干道,从目前的交通分析,主要是广深高速及沙河东路, 北区临沙河东路一侧主要是学校运动场,以此将噪音隔离在宿舍区以外,并以多重常绿乔木分隔运动场及沙河东路,确保校园有较安静的环境,且宿舍多采取底层架空方式,就将噪音的干扰减倒最低限度4.6 造型设计 灰白质感外墙,局部玻璃幕墙,仿木质百叶,黑色横向通长金属栏杆以及彩色跳跃的实体栏板等造型元素的运用,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氛围,简单体块分离切割的造型手法,造就了体型简洁大方,虚实对比强烈,稳重中不失细节处理,立面造型充分展示教育建筑的自我个性各单体建筑造型手法一致,强调建筑群体的整体性,各单体建筑造型新颖,颜色搭配协调,美观大方,与高校教育气氛相适应,体现教育群体的严谨、务实、现代、新颖的现代建筑风格,展现自我个性。
5 技术经济指标 北区规划技术指标:北区用地总面积: 37283.90 m2 用地编号2006-513-0059 北区建筑总面积: 34533.99 m2 其中:计入容积率面积: 32368.49 m2 调整容积率面积: 29786.88 m2 包含: 学生宿舍: 19459.46 m2 教工宿舍: 1889.64 m2 食堂: 3199.51 m2 配套服务设施: 998.60m2多功能体育馆: 4239.67 m2核增面积: 2581.61 m2 包含:宿舍架空层: 1630.02 m2体育馆架空绿化: 951.59m2不计入容积率面积: 2165.50m2地下室面积: 2165.50 m2底层占地面积: 8395.92 m2北区容积率: 0.80覆盖率: 22.5%机动车停车位: 95位 其中:地面停车数: 59位 地下停车数: 36位6 消防设计6.1 建筑部分消防车道均可直接到达建筑物周边进行扑救,特殊情况下消防车可进入校园内部,通过广场硬铺地及绿化草坪到达建筑扑救登高面进行消防扑救,各建筑间间距满足消防防火间距。
各单体室内疏散距离均满足消防规范6.2 给排水部分本工程室外消防水源引自周边市政给水管网,分别从两个不同的市政道路引入两个DN200给水管来满足园区室内、室外生活消防用水,园区给水管道成环网布置,每隔110米左右布置一个地上或室外消火栓7 结构7.1 设计依据地震设防烈度7度基本风压Wo=0.75KN/ m27.2 设计荷载宿舍:2.0KN/ m2 (其中厨房、卫生间按2.0KN/ m2,悬挑、阳台按2.5 KN/ m2) 食堂:2.5 KN/ m2 地下车库:4.0 KN/ m2 楼梯:宿舍(2.0 KN/ m2)、教室、食堂(2.5 KN/ m2) 上人屋面:2.0 KN/ m27.3 结构形式本工程主体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中食堂地上3层,4-8层为教工宿舍1#及3#宿舍楼均为8层2#宿舍为地上8层,地下一层为设备房及车库7.4 基础形式拟采用浅基础或预应力管桩基础,具体情况待地质报告后确定8 给排水设计8.1 概况本工程包括一栋多功能体育馆,一栋食堂和三栋宿舍楼六栋建筑及总建筑面积34533.99 m2。
其中多功能体育馆一层,食堂及教工宿舍为八层,三栋宿舍楼均为八层给水系统有生活给水、消火栓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系统8.2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3 生活给水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最高日用水量为480m3/d,一至五层供水直接采用市政压力供水,六至八层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有地下生活水池的水泵房,生活水池贮水120m38.4 排水污水:生活污水量接近生活用水量,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水均伸顶通气,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屋面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小区雨水管道,路面雨水也汇入小区雨水管道,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8.5 消防消火栓系统:本工程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屋面设有12m3屋顶水箱供火灾初期十分钟消防用水本工程地下室设有150m3地下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有消火栓加压泵二台(一用一备)室外设有消火栓水泵接合器二套,供消防车使用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5L/S9 电气9.1 电力负荷级别与负荷计算负荷级别:消防负荷为一级,客梯及生活水泵为二级,其余为三级。
负荷计算:多功能体育馆负荷密度70W/m2 ,Pe=294kw, kx=0.8,Pjs=235.2kw;食堂负荷密度40W/m2,Pe=167kw,kx=0.7,Pjs=117kw;宿舍楼负荷密度30W/m2,Pe=454.4kw,kx=0.7,Pjs=318kw;合计计算功率:P=670.2KW9.2 电源与变压器选择:电源引自市10KV专用线路(或环网线路),学院内设变配电所一座,内设变压器功率因数补偿到0.95在学院由两路专用10KV电源供电时,备用电源引自两路低压供电的应急母线,在其余情况下,均由备用发电机组供电9.3 低压配电:主要及重要负荷均采用放射式供电,线路敷设经由电缆桥架、竖井再穿管引向负荷点,一、二级负荷均由两路供电,消防负荷末端切换,耐火电缆供电,其余经桥架、电井敷设的电缆均选用阻燃型9.4 避雷与接地:在屋顶设置避雷带,利用建筑结构中的主钢筋焊接成引下线和接地网,避雷接地,电源接地及其他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形成总等电位联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9.5 综合布线及有线电视:各幢建筑内布设综合布线系统,设置通讯网络有线电视,信号取自有线电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