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杨的形象、品格和象征意义-模板.docx
2页白杨的形象、品格和象征意义[作者]凤城市凤凰城铁路小学王京华[内容]《白杨》是著名作家袁鹰的散文文章写于19 6 1年秋天,作者摄取了兰新线 旅途上的一个短镜头,从火车车窗中见到的白杨落笔,通过爸爸和两个孩子的谈 话,赞颂了白杨的品格,进而赞颂了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艰苦创业、建设边 疆的高尚情操作者的写作思路是:白杨的形象 白杨的品格 白杨的象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作者的思路顺序,按照白杨的形象品格(明线), 白杨的象征意义(暗线)精心组织教学,安排教学步骤一、 感知白杨壮美的形象初读课文,从两个方面感知白杨形象:(一)铁路沿线 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抓装高大挺秀”四个字,以“高大挺拔”作比较,突出了 “秀”字之壮美,让学生把“高大挺秀”四个字化为具体形象:①读兄妹俩的谈话,想像“大杀一样的白杨是怎样的;②教师读一段茅盾散文《白杨礼赞》中白 杨树外形的描写(从“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到“对抗着西北风”)让学生听,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西北高原上白杨树高大挺秀的鲜明形象;③结合平日的观 察,要生用自己的话,描绘“高大挺秀”的白杨树二)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 环境中?在这“浑黄一体”的茫茫戈壁中,白杨宽而大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 显得格外挺拔、秀丽。
它能在“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的地方生根、发芽, 长得那么高大粗壮,不是令人油然而生崇敬之心吗?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对白杨树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果学生感兴趣、不妨在课外画一张“大戈壁 中的白杨”,这样,头脑中的白杨形象就更加鲜明了二、 认识白杨树崇高的品格白杨树“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大孩子提 出的问题,也是学生心中的问题可以带着问题,进入第二阶段一一细读理解课 文内容阅读重点是爸爸的一段话,特别是其中的两个复句,第一个复句是用“ •哪•儿 哪•儿……”连接的并列复句,告诉我们白杨树能在任何地方安家落户,生根发芽第二个复句是用“ •不•管 不•管 总•是……”连接的条件复句,赞扬了白杨在任 何困难的条件下不软弱不动摇的精神风貌课文这一部分应让学生熟读,重点指 导朗读,强调把复句中带点的词用重音来表达,以理解内容,体会含义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形象地描绘白杨在茫茫戈壁是如何同恶劣的自然条件 斗争的教师可根据教材举个例子,如:戈壁滩上,严重缺水,可白杨树却把根 扎得深深的,从大地深处吸取水份;烈日晒得别的植物垂头丧气,而白杨的片片 绿叶却昂首向上……然后要生进行发散性想像。
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 概括出白杨的特点一一扎根荒原,迎难而上白杨正是因为有这种崇高的品格, 才能“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三、明确白杨的象征意义课文仅仅是赞扬白杨树吗?不,还有更深层的意思, 也是本课的“暗线”所在,“他也在表达自己的心” 一句,透露了作者的写作意 图爸爸是托物明志,作者是借物喻人,这是全文教学重点所在要师生共议:“为什么说他在表达自己的心?”表白自己的什么心?(爸爸不仅自己安心在那 里工作,而且教育自己的孩子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里,教师可做铺垫性谈 话:爸爸在哪儿工作?那里的条件怎样?爸爸安心在那儿工作吗?从课文中什么 地方可以看出来?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白杨象征着爸爸,象征着边疆的建设者们, 从狭义到广义,这也是本文作者的用心所在在课堂练习中,要生以赞扬边疆的建设者为内容,用“哪儿……哪儿……”、“不 管……不管……总是……”两个句式练习说话例如:“哪儿需要边疆的建设者, 他们就在哪儿安家落户,开垦荒地,建造工厂不管是狂风还是大雪,不管 是严冬还是酷暑,他们都在戈壁滩上辛勤劳动,打井采油还可以让学生说说 自己所了解的边疆建设者的事迹和成就,最后,要生根据边疆建设者的特点(注 意跟白杨的相似之处)一一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艰苦创业。
至此,师生可以共 同列出下列板书:白杨一一扎根荒原迎难而上边疆建设者一一扎根边疆艰苦创业明确了白杨的象征意义,课文最后一段就可以迎刃而解;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 象征着孩子们在戈壁滩上锻炼成长,预示着边疆建设后继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