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河一江水乡园林城市调研材料.doc
11页汉川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搬子“两河一江一湖”文章建设水乡园林宜居城市的 调 查报 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两河一江一湖”文章,建设水 乡园林宜居城市的调研方案》,根据政协湖北省汉川市委员会的要 求,我局迅速成立专班,对我市“两河一江一湖”的情况进行了调 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境内水资源状况汉川作为水乡城市,水资源相对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渠685条, 大小湖泊13个,堰塘1253个,水域面积约为226平方公里,约占 全市国土面积13. 6%,其中湖泊面积75平方公里,河流面积70平方 公里,渠道及其他水体面积为81平方公里本次调查的“两河一江一湖”是指涵闸河、泵站河、汉江、叼 汊湖泵站河位于城南,擦汉川城区而过,上与叼汊湖相通,下游 入汉江,是一个集防洪、排涝、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护城河;涵闸河穿汉川中心城区而过上连叼汊湖,下通汉江,其中涵闸河 既是城区排泄渠道,又具有叼汊万亩氣田排泄抗旱功能,还是城中 唯一的水系景点汉江贯穿我市全境,从仙桃出境后由沉湖芦林口入境,经石剴、 万福、脉旺、杨林沟、分水、城隍港、庙头、马口、城关、横堤、 小河,再由新河镇郭家台出境进入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
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汉川市内,过境长度为93. 4km左右,江宽290—400m左 右汉江平均过境流量1320立方米/秒,历年最大流量为146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18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414. 6亿立方米 平均水位26. 48m,最高水位31. 54m,最低水位22. 94m,其现状功能 为饮用、工业用水、农灌、养殖、娱乐和航运,是汉川市及下游沿 江城市的引用水源叼汊湖为我省第一大封闭式淡水湖泊,它位于汉川城区西13km, 长16.1km,宽5.5km,四周被人造干渠环绕,水面面积约12万亩, 上接天门净潭来水,从中洲农场新河口入境,通过涵闸河、泵站河 入汉江二) 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08年我市对汉江监测的统计数据,汉江二水厂、三水厂、 马口水厂、脉旺水厂及汉江小河段年均水质为II类,符合地表水环 境质量及饮用水源水质标准要求;泵站河、叼汊湖水质为III类,符 合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城区涵闸河水质为IV类,超过国家规定III类 标准三) 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近年来,我市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泵站河除2003年水质 中氨氮超过功能区标准外,其余7年均符合III类水质标准;涵闸河 受城区生活和工业废水影响,水质从2001 — 2006年连续6年为劣V 类,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自2007年关闭造 纸厂后,水质有所好转,连续两年水质恢复至IV类;汉江水质从2001 一2004年连续4年保持II类水平,符合功能区标准,2005年氨氮指 标略有超标,水质为III类,2006 — 2008年水质再度恢复至II类;叼 汊湖水质良好,从2001 — 2008年,连续8年达到功能区III类标准。
(详见汉川市主要水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一览表)汉川市主要水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一览表水体斜尔年度般鋼超标因素及水质湖监灘M2001—III2002—III2003NII-N ( 0. 31 )IV泵站河20042005III—IIIIII液化气—站2006—III2007—III2008—III2001TP (1.82)、COD,, (1.90)、NRr~N (2.2)劣V2002TP (1.79)、COO, (1.73)、NHr~N (2.1)劣V2003TP (1.15)、COD.t) (1.77)、NHrN (1.65)劣V涵闸河20042005IIITP (0.69)、COD,, ( 1.53)、NHS-N (0. 79)劣V大兴闸TP (0.72)、COO, (0.19)、NHHJ (1.34)劣V2006DO (0.12)、COD.t) (0.15)、NHrN (2.1)劣V2007COUh (0.22 X NHrN (0.11)IV2008TP (0.07)、COO, (0.64)、NHr~N (0.13)IV2001—II2002—II2003—II汉江2004II—II汉江2005NH-N ( 0. 35 )III小河段2006—II2007—II2008—II2001—III2002—III2003—III叼汊湖叼汊湖2004III—III南、北干2005—III渠及湖2006—III心2007—III2008—III(注:TP—总磷 CODMn_高猛酸盐指数 NH^ - OL 超标倍数单位为倍)(四)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涵闸河和泵站河是贯穿我市城区的城中河,在枯水季节,涵闸河水位高于水位,涵闸开启,城区污水通过大兴闸进入涵闸河,最后排入汉江。
在丰水季节,涵闸河水位低于汉江水位,涵闸紧闭, 城区污水70%通过大兴闸排放涵闸河,20%通过洪西渠向东排放徐家 河等地,10%排入泵站河由于城区规模的扩大,原来主要用于排灌 的涵闸河成为城区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的纳污河;随着城区人 口的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与日倶增,根据汉川市第一次污染源 普查数据统计,2008年城区污水排放总量为1417. 34万吨,排放化 学需氧量5323. 54吨,其中:工业污水排放总量为196. 83万吨,排 放化学需氧量254. 83吨,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220. 51万吨,排放 化学需氧量5068. 71吨汉江是汉川市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是汉川赖以 生存的的母亲河,同时汉江也是全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受 纳水体据汉川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统计,全市2008年工业和生活 废水排放量为3391.4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247. 85万吨, 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为2143.56万吨,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占全市 废水排放总量的63.21%;工业和生活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 11353. 88吨,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为2743. 57吨,生活化学需氧量 8610. 31吨,生活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占全市总量的75. 84%。
叼汊湖养殖场工业企业和人口相对比较少,根据汉川市第一次 污染源普查数据统计,2008年叼汊湖养殖场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 量为4454吨,排放化学需氧量27. 47吨,其中:工业污水排放总量 为1550吨,排放化学需氧量11.73吨,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2904 吨,排放化学需氧量15.74吨叼汊湖的主要污染源来自畜禽养殖 和农业面源污染二、存在的问题1、生活污染治理刻不容缓根据汉川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统计 数据,2008年全市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为11 353. 88吨,其中城区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5323. 54吨,占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 总量的46. 79%,全市生活污染源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8610. 31吨, 其中城区生活污染源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5068.77吨,占全市生 活污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58.87%,全市的“两河一江一湖”水 体中,流经城区的就有“两河一江”,而城区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占全 市排放总量的46. 79%,城区生活污染源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占全市 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58. 87%,因此城区城区水污染的防 治是全市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城区生活污水的治理刻不容缓。
我市 现有三个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区污水处理厂、新河污水处理 厂、马口镇污水处理厂)尚在建设过程中,随着我市城镇化率不断 加快,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必将越来越大,因此加快城区生活污水处 理设施的建设步伐是完成我市“十一五”环境规划目标及污染物总 量减排任务的关键2、工业污染防治尚需深化我市工业生产的空间布局,主要体 现“二线三区”的格局,即荷沙公路沿线、刘家隔到北河公路沿线集 镇和汉川经济开发区、沉湖福星工业区、马口纺织工业区其中,除 刘家隔到北河公路沿线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大部分进入汉北河外,其 它“一线三区”内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直接进入汉江在我市汉川 经济开发区、沉湖福星工业区、马口纺织工业区三大园区内,共分布 有130多家企业,而只有11个较大型的企业配套有一定处理效果的 治理设施共12套,其它小型企业因为规模小、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 的限制,所涉及的治污技术也限于一些较常见的治污工艺,在工艺和 治污效果上很难有所突破,其工业污染防治能力较差,企业外排废水 大多数只经过初步处理后排放水体,致使我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仅 为92.91%,其它未达标的废水也排入了汉江,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离“十一五” 95%的目标规划还有一定的差距。
汉川的优势在水,汉川的忧虑也在水,汉江作为汉川的重要水源,也是“两河一湖”水体 的最终汇集点,只有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提高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 才能变“忧”为“优”,达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3、 产业结构布局有待优化我市各类污染源相对分散,缺乏合 理的规划,行业布局较混乱,排放的废水成分较复杂,污水难以实 现集中处理,单个企业治污受到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等条件的限制 同时我市水污染按行业或按照地域分布均不平衡对于化学需氧量, 按照行业,其排放大户主要为纺织印染、金属制品化工和食品制造 行业,其COD排放量占全市工业COD排放总量的73. 13%;按照地域, 我市化学需氧量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开发区、马口镇、沉湖镇和仙女 山办事处,其COD排放量占全市工业COD排放总量的89.6%,按照受 纳水体而言,我市90%的化学需氧量进入汉江,给区域水环境质量和 容量带来较大压力4、 畜禽养殖污染比重加剧叼汊湖作为我市畜禽和水产品养殖 基地,其养殖废水排放总量尽管不大,由于绝大多数养殖户和养殖 场未配备综合利用和污水处理的设施,加之产用的养殖模式多为投 肥养殖和围田养殖模式,造成叼汊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沟渠及养 殖面渐渐呈现富营养化,如不及时对畜禽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调整 水产养殖模式,随着其规模地不断扩大,“二河和一江”的水质会 不断恶化。
5、 环保机构建设亟待完善尽管环保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我 市环保机构建设基本上停留在91年建局之初水平,根据市“三定方 案”,我局目前仅设有人秘股、污染控制股和规划科技股三个股室, 远远满足不了当前日益增长的环境管理需求;局机关现有13个事业 编制全部为副局级以上干部所有,机关3个业务股室工作人员没有 编制,全部由二级单位临时抽调同时,随着形势发展,环境监测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监测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许多工作无法得 以有效开展,环保机构建设与当前日益加强的环保发展形势极不协 调6、 建设项目管理有待加强先上车后买票”、“只上车不买票” 现象依然存在,只办理“环评”手续不落实“三同时”配套环保设 施,部分行业或区域不通过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擅自投入试生产的现 象依然存在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在某 些地区和部门尚未得到真正落实,环境保护齐抓共管机制有待进一 步完善7、 环保产业尚未形成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