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15页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测试!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共8页,三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2.答案须认真工整地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均无效3.答题前,需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相信沉着冷静、充满自信的你定能收获成功!一、积累运用(2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凫水(fú) 掸子(dǎn) 行辈(háng) 戛然而止(jiá)B. 腰臀(tún) 恬静(tián) 锵然(kēng) 翩翩起舞(piān)C. 两栖(qī) 龟裂(jūn) 缄默(jiān) 销声匿迹(ruò)D. 闭塞(sēi) 怅惘(wǎng) 狩猎(shòu) 大彻大悟(chè)【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字音的识记B.锵然(kēng)——(qiāng);C.销声匿迹(ruò)——(nì);D.闭塞(sēi)——(sè);故选A2. 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怠慢 彗星 枯燥 马前卒B. 思慕 腐蚀 沟壑 一小撮C. 皎洁 迁徙 撺啜 熙熙然D. 辐射 斡旋 灯盏 暖融融【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字形的识记。
C.撺啜——撺掇3.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一次又一次地循环B. 母亲因分担家务便不能在夏间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鲁镇住几天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C.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 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偏僻,忧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D.幽悄:幽深寂静;故选D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明同学做作业时,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B. 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C. 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D. 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也指事物或者队伍整齐地排列着。
本句用来形容王明同学作业字迹潦草、杂乱无章,与语义相反,使用不正确;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本句用来形容晚会音乐终止,使用正确;C.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本句用来形容客人应和当地姑娘的歌声,对象识用,使用不正确;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本句用来形容竞渡的龙舟奋勇争先,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正确;故选B5.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件羚羊木雕是爸爸从非洲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B. 《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C.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D. 润文中学评选出了十名不同年级的“读书之星”,他们在读书方面各有高招,对选书、读书、用书也有自己的见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C.成分残缺,缺宾语,可以句末加“的情景”或“的场景”等;故选C6.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B. 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C.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D.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D.“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这是个选择问句,前两个“?”号应该改为“,”号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汉代即列为“五经”之一C. 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感”的内容单薄,被淹没在引述当中,这是要注意避免的D. 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如《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有误;故选B8. 补全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关雎》)(2)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4)挑兮达兮,___________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5)______________,一座座楼房披彩虹;______________,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贺敬之《回延安》)(6)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答案】 ①. 参差荇菜 ②. 寤寐求之 ③. 徒有羡鱼情 ④. 微君之躬 ⑤. 在城阙兮 ⑥.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⑦.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⑧. 寂寥无人 ⑨. 悄怆幽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差、荇、寤寐、羡、阙、寥、邃语言综合运用7分)9. 语言综合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你的探究所得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余晓洁) “我看到一项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
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的孩子全都争着当官当企业家挣大钱,我们的国家很难实现大国到强国的转变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29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说今天科学家与媒体对话的主题为“科学普及——科学家与媒体共同的社会责任”师昌绪建议,国家应该在媒体上加大科普投入,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国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科教兴国是国家战略,国家要像支持科技人员搞研究一样,支持媒体搞科普尤其是启发、唤醒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才智2)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3)发挥想象,为下面写一段解说文字答案】 ①. (1)示例:中国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国家应该加大科普投入,启发、唤醒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②. (2)示例:在“好好读书,别胡思乱想”的吆喝声中,孩子的想象力被无情地剪断了 ③. (3)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消息内容的概括能力在答题时,要紧扣新闻的每一句话,提取关键词,然后准确、精炼的概括主要内容根据第一段的“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和第二段的“国家应该在媒体上加大科普投入,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国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炼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即可。
2)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它不仅考查学生对画面的理解能力,而且也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时要注意画面上有哪些内容,有哪些文字提示,答题时不要遗漏了内容根据漫画中的文字“好好读书”和“想象力”来描述画面示例:来自外界“好好读书,别胡思乱想”的声音,严重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3)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再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三是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这幅图画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一只手,也是鸽子的形状,整体构成爱心图案二、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诗歌,完成题目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0.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1.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答案】10.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诗中景物,描绘即可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1题详解】本题是对重章叠唱这样写作手法的考查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蒹葭》中,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
第二章、第三章是对第一章的反复咏叹,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重章叠句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