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资料.doc

49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98564334
  • 上传时间:2019-09-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2K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书笔记之《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第一版 ]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1一、希腊文化的概况 1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1三、赫拉克利特 1四、德谟克利特 2五、苏格拉底 2第二章 柏拉图 2一、美学的基本观点 21.文艺对客观现实的关系 22.鄙视艺术的根源:阶级根源 33.关于艺术美 34.对美育的看法 3二、文艺的社会功用 3三、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 4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 4一、亚里士多德 4二、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 51.肯定艺术真实性 52.艺术有机整体思想 53.和谐概念 6三、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 61.肯定文艺的社会功用 62.文艺的两种心理根源 63.文艺的目的 64.喜剧与丑 7第四章 亚历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 7一、贺拉斯 71.关于文艺的本质 72.关于诗的功用问题 7二、朗吉弩斯 81.关于崇高 82.关于文艺的现实基础 93.自然与艺术(天资与人力)的关系 94.文艺的社会功用 95.音乐与文学 9三、普洛丁 91.“分享说”(“放射说”) 92.认识与评价 10第五章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玛斯·亚昆那和但丁 10一、 奴隶社会的解体与封建制度的奠定 10二、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 11三、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 11四、圣奥古斯丁和圣托玛斯的美学思想 111.圣奥古斯丁 112. 圣托玛斯 11五、但丁的文艺思想 121.诗为寓言说 122.《论俗语》 12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代:薄迦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维屈罗等 13一、文化历史背景 13二、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领导地位 13三、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131.古典的批判与继承 142.文艺对现实的关系 143.对艺术技巧的追求 144.文艺的社会功用 145.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5第七章 法国古典主义:笛卡尔和布瓦罗 15一、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15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和美学 151.论美的定义 162.论文章的风格 16三、布瓦罗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161.理性主义 162.普遍人性论 16第八章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士,洛克,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谟和博克 17一、培根 17二、霍布士(附:洛克) 18三、夏夫兹博里 191.与经验派美学争论 192.新柏拉图主义美学观 193.美的形式 19四、哈奇生 201.与经验派美学的争论 202.审美活动与感官活动的联系和区别 203.绝对美与相对美 20五、休谟 201.美的本质 202.审美趣味的标准 213.文艺发展的历史规律 22六、博克 221.崇高感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 222.崇高和美的客观性质 223.诗与画的区别 234.审美趣味的性质和标准 23第九章 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 23一、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3二、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基本态度 24三、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241.戏剧理论 242.关于艺术、自然和美的看法 25第十章 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文克尔,莱辛 26一、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26二、几个先驱人物 261.高特雪特 262.鲍姆嘉通 263.文克尔曼 274.莱辛 27第十一章 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 28一、十八世纪意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 28二、维柯的生平和思想体系 29三、维柯的基本美学观点 291.形象思维的原始性和普遍性 29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 293.形象思维如何进行:以己度物的隐喻 294.形象思维如何形成类概念或典型人物 29第十二章 康德 30一、康德的哲学思想体系 30二、《判断力批判》 301.美的分析 302.崇高的分析 313.天才和艺术 324.美的理想和审美的意象:典型问题 32第十三章 歌德 331.浪漫的与古典的 p413 342.由特征到美,“显出特征的整体” 343.艺术与自然 34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历史发展观点 35第十四章 席 勒 35一、《论美书简》和《审美教育书简》 351.艺术家与被表现对象的关系 352.诗——如何用形式征服材料 353.《审美教育书简》 36二、《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361.感伤诗人的产生原因和心理特征 362.古代素朴诗人的心理情况 373.感伤诗与素朴诗的区别 37第十五章 黑 格 尔 37一、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 37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72.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383.艺术美与自然美 384.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 385.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情致说 396.冲突论和悲剧论 407.理想的人物性格 40第十六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 40一、别林斯基 401.思想的转变问题 412.艺术的本质和目的 413.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现实诗与理想诗,“情致”说 414.典型说 425.内容和形式:美 42二、车尔尼雪夫斯基 421.关于美的定义 422.关于艺术 423.车尔尼雪夫斯美学思想的功绩和缺点 43第十八章 “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和巴希 43一、移情说的先驱:费肖尔父子 43二、立普斯 43三、谷鲁斯 441.游戏说 442.内摹仿 44四、浮龙·李 44五、巴希 45第十九章 克 罗 齐 45一、 克罗齐的哲学体系 45二、克罗齐基本美学观点 451.直觉就是抒情的表现 462.直觉即艺术 463.直觉与艺术的统一还包括创造与欣赏的统一 464.美即成功 465.语言就是艺术,语言学即美学 466.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477.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 478.艺术不是道德的活动 479.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 4710.艺术不能分类 47 读书笔记之《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第一版 ]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一、希腊文化的概况 P29发源期 BC6 代表:毕达哥拉斯学派 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转型期 BC5 雅典的黄金时代(伯力克里期时代) 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成自由批判,有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贸易战争中的文化思想交流极盛于 BC(5-4) 代表: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P.S. 古希腊文化主要是奴隶主文化,所谓“民主”也只是“有限的民主”,即奴隶主内部的民主除德谟克利特外器物大部分美学思想家都是贵族党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P32盛行于BC6,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他们从自然观点去看美学问题,他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中的一切现象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首先他们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认为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文艺思想“寓整齐于变化”原则的最早萌芽毕达哥拉斯学派说(柏拉图往往采用这派的话),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波里克勒特 《论法规》 P33其次,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认为圆球形最美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第三,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诸天音乐”)的概念,认为天上的诸星体在遵照一定轨道运动之中,也产生一种和谐的音乐。

      即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最后,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就像天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小宇宙”)的和谐与外在(“大宇宙”)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才爱美和欣赏艺术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三、赫拉克利特(BC530-BC470) P34早期哲学中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观点的最大代表《论自然》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是最基本的,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自然趋向差异对立,协调是从差异对立而不是从类似的东西产生的,”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强调世界的不断变动和更新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四、德谟克利特(BC460-BC370) P35原子论创始人 《节奏与和谐》、《论音乐》、《论诗的美》、《论绘画》 (皆已失传)近似“余力说”:“音乐是最年轻的艺术”,因为“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席勒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才使人对物体产生“意象”(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

      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五、苏格拉底 (BC469-BC399) P36标志着希腊美学思想的一个很大转变 《回忆录》(门徒克塞纳芬著)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 美即效用:有用就美,无用就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这说明美不完全在事物,与人也有关系艺术摹仿自然,但模仿并非抄袭,艺术不应只描绘自然外貌的细节,而应“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状态”另外,还应该从自然形体中选择一些要素,构成美的整体,使艺术刻画出的形象比原来更美 第二章 柏拉图 P39一、美学的基本观点柏拉图(BC427-BC347) 《大希庇阿斯》、《伊安》、《会饮》、《理想国》、《法律》等著作多用对话体(“直接叙述”)这一独立的文学形式写成运用与学术讨论即所谓的“苏格拉底式辩证法”这种辩证法特点在于侧重揭露矛盾,剥茧抽丝地逐层揭露矛盾柏拉图在政治上的基本动机就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足以维持贵族统治的政教制度和思想基础他的思想在文艺复兴运动和浪漫运动中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文艺对客观现实的关系 理式说:(理式世界第一性、感性的现实世界第二性、艺术世界第三性)理式是指最高的绝对理念,是永恒真实的,独立于人而存在。

      客观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至于艺术,又是客观世界的摹本,因此相对于真实的理式世界来说,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所以否定了艺术的真实性换句话说,艺术世界依存与客观现实世界,而客观现实世界又依存于理式世界,艺术世界与真实的理式世界隔了三层,从而不具备真实性,不能真实地表现现实柏拉图的这种观点以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为基础的唯心哲学都是神权社会的影子,柏拉图所谓的“理式”其实是神,他的客观唯心主义正是保卫神权(贵族统治)的哲学,而神权正式没落贵族阶级所利用的思想武器柏拉图强调理式世界的永恒性,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