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_4865.doc
5页下载之前请注意: 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 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 抱歉!请邮箱联系:lcs012@广州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摘 要: 地铁车站属交通建筑的一种, 服务广大乘客本文通过对广州 地铁地下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的介绍, 探讨如何解决地铁出入口易识别 性和城市景观相协调、和谐的问题关键词: 地铁站; 出入口; 建筑设计; 城市景观1 前言地铁车站出入口是连通地铁车站与外界的建筑物, 是乘客进出车 站的通道为吸引和方便疏散客流, 车站出入口以分散的形式布置为宜,通常一个车站设置 2~4 个出入口随着地铁线网的不断扩展, 城市 内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不断增加, 其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 必然对城 市景观和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车站出入口的设计除满足吸引、 疏散乘客的需要外, 还应满足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做到协调、 美观、易于识别由于轨道交通地面、高架线路的车站出入口与车站主 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筑设计, 这里不作深入讨论, 本文只对广州地铁 地下车站出入口的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2 设计原则由于地铁出入口属城市公共交通建筑, 其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满足功能的原则; 易于识别的原则; 与城市景观协调、和谐结合的原则 以及生产、安装模数化、工业化的原则 2.1 满足功能的原则满足功能需要是设计和建设出入口的首要任务, 能否为乘客提供 方便、快捷的进出通道是设计者优先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2.2 易于识别的原则出入口的使用者是乘客, 只有醒目, 易于识别, 才能方便乘客出 入, 做到以人为本 2.3 与城市景观协调、和谐结合的原则城市景观能够塑造城市形象, 提高环境品质,它是城市文化的重 要载体之一出入口作为城市景观构成部分, 其设计不可能游离于城市 景观之外, 更不应与城市景观相矛盾 2.4 生产、安装模数化、工业化的原则地铁建设, 其目的是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但由于其线路主要沿城市交通干线布置,建设期间势必对地面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和 干扰为了把这种干扰减少到最小, 一是必须做好施工期交通疏解方案 的合理设计和论证; 二是要尽量缩短施工工期为此, 出入口尽可能采 取模数化设计, 实现工厂生产、现场装配, 缩短现场安装工期, 以减少 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和影响 3 出入口建筑设计及其适应性分析目前, 广州地铁地下线路的车站出入口, 从建筑形式上分, 主要 包括独立设置有盖、独立设置敞口、与其它建筑合建等几种类型 [2]。
3.1 独立设置有盖出入口此类出入口, 建筑形式和风格尚未统一广州地铁早期的一号线 考虑满足功能为主, 但为了方便乘客识别起见, 从二号线开始, 便慢慢 形成了统一的风格这类出入口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反 “∫”铝 材飞顶; 二是支撑飞顶的工字钢支撑; 三是通透的钢化玻璃侧墙 ( 详 见图 1) 通过铝材飞顶、工字钢支撑的用色与其它建筑区别铝材飞 顶和钢化玻璃侧墙分块拼装, 采用模数化设计, 工厂生产, 现场安装 此外还设置灯箱,突出广州地铁醒目的红色 “Y”字标志, 方便乘客识 别该类出入口造型简洁轻巧、线条流畅、视觉通透、现代感强, 通过 统一的建筑形式设计,统一醒目的色彩运用, 容易被乘客识别缺点是 由于作为单独建筑考虑, 规划要求其与周边建筑进行距离控制, 并要设 在道路的控制红线外, 需占用较大的用地面积, 造成拆迁工程量大3.2 独立设置敞口出入口此类出入口设计形式最为简单, 即地面不设上盖, 仅在出入口周 边安装安全防护不锈钢围栏和钢化玻璃, 高度控制在 1.5m 以下为了防止地面雨水流进车站内, 出入口周边高出地面 100~200mm, 通过数 级台阶与地面连接 ( 见图 2) [2]。
此外还在出入口旁设置灯箱, 突出 广州地铁醒目的红色 “Y”标志, 方便乘客识别此类出入口形式简单,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小但广州属多雨地区, 需在出入口与车站的连接 通道设置集水坑和排水系统, 增加部分运营成本此外车站出入口的提 升高度超过 6m 时, 应设置自动扶梯 [1], 自动扶梯露天遇雨水容易锈 蚀, 尤其是城市工业飞速发展, 空气中酸性物质增多, 雨天酸性物质溶 入雨水, 对露天扶梯的腐蚀更加严重, 影响自动扶梯使用寿命因此露 天扶梯设计上要进一步研究防腐蚀处理在城市景观严格控制区域, 如 城市新轴线的珠江新城地区, 较多地采用了此类形式的出入口3.3 与其它建筑合建的出入口这类出入口的特点是与周边建筑合建, 作为同一建筑统一考虑建 筑设计洞口张贴 “Y”标志并设置灯箱, 给乘客以明确指引 ( 详见 图 3、图 4) 合建的形式分为两种, 一是与既有建筑合建, 通过适当 改造, 把地铁出入口功能赋予既有建筑这种合建的前提是要做详细的 方案设计和论证, 还要变更既有建筑部分面积的使用功能,协调难度较 大; 二是与周边建筑统一设计, 同步建设这要求建设工期上做到同步,施工工序紧密协调和配合。
合建出入口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最小, 但其 受到距离条件的限制地下出入口通道长度不宜超过 100m, 超过时应 采取能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措施, 有条件要设自动人行道 [1]因此合 建通道过长, 出入口建设就会变得不经济, 同时也不方便乘客进出4 几点思考 4.1 出入口建筑方案的选用出入口建筑设计, 建筑形式选用比较灵活,同一车站出入口可选 用不同的建筑形式, 它是因地制宜, 反复进行方案比选的结果 4.2 建筑材料发展与出入口体量的弱化建筑材料日新月异发展为出入口在体量上进一步弱化准备了物质 基础 4.3 地铁 “Y”标志的作用随着宣传工作的深入, 广州地铁的 “Y”标志符号将越来越深入 人心通过轨道交通特性抽象出来的 “Y”符号, 也可以反映地铁出入 口作为交通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 因此未来线路的出入口在建筑形式 上面临更广阔的选择, 真正做到与城市景观结合5 结束语随着地铁出入口设计研究的不断深入, 设计观念、设计手法也不 断更新, 未来线路的出入口在建筑形式上面临更广阔的选择, 其将真正 做到与城市景观有机结合参考文献 [1] GB 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 [S] . [2] 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等. 广州地铁二号线设计总结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利益,请立刻和我联系,我将第一时间内做 出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