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粤教版必修1.doc
8页用心 爱心 专心高一语文第二单元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粤教版粤教版必修必修 1 1【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必修一第二单元(下)二、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了解课文散文化的语言特点,理解文天祥的凛然正气及强烈的爱国情怀,掌握文章截取人物某段历史来表现其伟大人格及崇高品行的写法2、通过学习我的回顾 ,研习本文中爱因斯坦一些隽永深邃语句的含义,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人格魅力及所得的巨大成就,学习爱因斯坦坚持真理、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学习要点:一、学习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一)简介作者:(一)简介作者:卞毓方,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已出版雪冠 、 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二)人物介绍:(二)人物介绍: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市)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三)词语过关:(三)词语过关:怦(png)然 凛(ln)凛而去 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独柱擎(qng)天 煌煌(hung)笔墨 云愁雾惨 颠簸(b)黄钟大吕 戕(qing)灭 衢(q)州 迫不及待 葵藿(hu)聒(gu)噪不已 戟(j)指 辚辚(ln)绝尘 一代枭(xio)雄趾高气扬 雍(yng)容 戏谑(xu) 恼羞成怒 撒手锏(jin)箴言(zhn) 缧绁(lixi) 孛(bi或b)罗 乱髭(z)倒竖拽(zhui) 诘(ji)难 歇斯底里 黔(qin)驴技穷孤注一掷 奸佞(nng) 攘(rng)袂(mi) 心旌(jng)嵇(j)绍 祖逖(t) 颜杲(go)卿 笔走龙蛇 摧枯拉朽补充词解:怦然:形容心跳的样子。
凛凛:严肃,严厉 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比喻竭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独柱擎天:比喻独力支撑起大局煌煌:明亮 用心 爱心 专心舍身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秽土:肮脏的土精神侏儒:指精神上苍白、猥琐的人 戟指:直指的意思绝尘:完全没有了尘土,形容走远了 一代枭雄:某个时代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或智勇杰出的人物;或魁首)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 撒手锏:指旧小说中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箴言:劝诫的话诘难:追问,责难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黔(qin)驴技穷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了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奸佞(nng):奸邪谄媚的人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跨四)思考探究:(四)思考探究:1、全文主要写了文天祥一生中的哪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1279 年被元兵所俘,1280 年被押送至北京囚禁,在狱中写完正气歌 (1283 年被元朝杀害)按时间顺序叙述2、概括每部分的大意一、概述文天祥一生的伟大意义,介绍他被俘的情景 (总领全篇)二、写元人对文天祥采取的三次劝降,以及他艰苦的狱中生活,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硬骨头精神。
(场景描写)三、写文天祥在狱中创作正气歌的情景,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文学想像)3、作者在第一部分认为,假如文天祥在被捕的时候就死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但同时作者又说:“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 ”你认为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什么?在敌人的威逼引诱、软硬兼施下,文天祥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出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硬骨头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此时死去,足以流芳千古而他未完成的使命应是国家的复兴,民族的胜利 4、作者在第二部分里集中笔力写文天祥在各种考验面前的凛然正气请结合文天祥的表现,说说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名利引诱看起来比肉体折磨“美丽”得多,但它的杀伤力更厉害,因为它能直接毁灭人的灵魂,使一个人的思想变质真的,你让葵藿如何跟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对比说明英雄与叛徒之间决无共同语言,只有尖锐的对立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用心 爱心 专心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
因为同在高位,在敌对中更能感受对手的份量最为了解对方的人生价值,最为了解对方为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付出的努力5、作者说:“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诗史上一些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 “养吾浩然之气”的例子)如司马迁、屈原、曹植、诸葛亮、杜甫、陆游、辛弃疾、关汉卿、蒲松龄、曹雪芹、鲁迅、陈毅、朱自清、田间等五)全文小结:(五)全文小结:这篇传记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到的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的志向思想行为,来描画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性,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 “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硬骨头精神在写法上不同于前面几篇的一个突出点是,这篇作品采用了评传体式作品不仅仅在选择和陈述着文天祥被捕前后的客观事实本身,同时还以一个现时代的“我”去想象、理想象、理解、评说解、评说一个七百多年前的古人, “我”对文天祥的崇仰、敬重、对其意义价值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另外,作品还着重以文天祥的诗歌为线索以文天祥的诗歌为线索,说明文天祥的思想情感,用文学性的想象和电影技法文学性的想象和电影技法来塑造这一传主形象,语言文白嵌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这些多样化手法的巧妙运用,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文天祥最后的生命情形,又鲜明地突出了文天祥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二、学习二、学习我的回顾我的回顾1、作者简介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他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基本解读本文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晚年回忆录,是一篇自传体式的作品。
爱因斯坦并没有按照自己生长的时间顺序全面的叙述自己的一生,而是以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为核心,将回忆与感受、自己生活的叙述和对于科学学科的哲理认识结合起来,生动而深入地坦陈了自己所经历过的科学之路和人生观念传记以第一人称手法写出,叙述活泼流畅,用语朴素某些比喻、反语的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文章起首交代了自叙传的写作体式爱因斯坦接着说:“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大多数人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但是,作者并没有对这句话本身进行详细的到位的解释要理解这句话,必须结合整篇课文,读者还可以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关资料来解读通读全篇文章,可以发现,这句话是爱因斯坦科学人生道路的一个思想用心 爱心 专心基点和出发点 (1)在当时,宗教观念通过传统的教育机关灌输给每个人,大多数人崇奉的是有定论宗教观念,并由此可能束缚他们的创造力,陷入到“被愿望、希望和原始感情所支配的生活中” 爱因斯坦成功的一个根本前提,是摆脱宗教的影响,对所有权威、任何社会里存在的信念抱一种怀疑态度 (2)爱因斯坦成功的一个重要做法是, “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
”但很多人为了考试,把所有的废物塞进自己的脑袋,窒息了科学创造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自己在12岁那年,突然中止了宗教信仰因为, (1)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他相信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的 (2)他的脑海中充溢了一种狂热的自由主义思想 (3)怀疑所有权威,对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爱因斯坦相信, “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 ”“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的心目中 ”也就是说,爱因斯坦在摆脱了宗教定论的观念之后,走上了一条冲破狭小自我、研究宇宙万物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思索之路爱因斯坦描述了自己的科学研究道路的轨迹:12岁到16岁,熟悉了基础数学,包括微积分原理,还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整个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在苏黎世工业大学,爱因斯坦没有深造数学,而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物理实验室的工作,后来,他认识到,通入更深入的基本知识的物理学研究道路是同最精密的数学方法联系着的,不久还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 ,追踪“主要目标” ,撇开其他许多东西。
回顾自己的道路,爱因斯坦深有感慨,人们为了考试,强制性地把很多废物知识塞进脑袋,窒息了科学创造的动力,扼杀了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正是在上述理解的前提下,爱因斯坦认为,选择从事什么研究的自由,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这株脆弱的小苗” , “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3、相关资料爱因斯坦生平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热爱物理学,把毕生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人们称他为世纪的哥白尼、世纪的牛顿爱因斯坦生长在物理学急剧变革的时期,通过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物理学家的努力,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伽利略和牛顿建立的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经历了将近年的发展,到世纪中叶,由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建立,特别是由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发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使得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领域中原则性的理论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留给后人的,只是在细节方面的补充和发展可是,历史的进程恰恰相反,接踵而来的却是一系列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新现象:以太漂移实验、元素的放射性、电子运动、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等。
在这个新形势面前,物理学家一般企图以在旧理论框架内部进行修补的办法来解决矛盾,但是,年轻的爱因斯坦则不为旧传统所束缚,在洛伦兹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空间和时间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质上的变革这一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190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这一理论把牛顿力学作为低速运动理论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内它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深刻揭露了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在运动学上的统一性,而且还进一步揭示用心 爱心 专心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量和能量的相当性) ,发展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原理,并且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9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