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课.docx
14页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P28宋太祖像 ;P29北宋形势图 ;P31宋代科举考试图)1. 北宋建立: 960年,赵匡胤(后周大将)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2. 宋朝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中原和南方方针:先南后北)3. 与赵匡胤有关的典故: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4.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 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频繁调动军队 ③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④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 中央上:①采用分化事权方法,削弱相权 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权力3) 地方上:①文官出任地方长官②设通判(行政权、监督权),分知州权力③设立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5.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限度,皇权大大加强6.宋朝实行的政策:重文轻武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武将专权弊端重现2)重文表现:重用文官、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影响:促进北宋社会文化素养提高,造就宋朝文教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3) 轻武表现:武将受牵制,打仗按照朝廷“阵图”布阵,社会地位低等4) 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①扭转五代十国尚武风气,克制武将专权,有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
②出现冗员、冗官过多的问题7. 北宋政治的特点:(1)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2)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3)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 契丹族(生活方式:游牧)(1) 兴起:隋唐时期;9世纪末学会农耕;10世纪初统一部落2) 建立政权:10世纪初(92023),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定都上京3) 发展:发展生产,创制文字2. 党项族(生活方式:游牧;原属羌族一支)(1) 建立政权:11世纪初(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定都兴庆府2) 发展:创制文字,效仿唐宋制度,发展生产3. 辽与北宋的战与和(1) 辽太宗时期: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五代十国时期),冲突2) 宋太祖晚期:和谐(3) 宋太宗时期:北宋战败多转为防御4) 宋真宗时期:宰相:寇准战争:澶州之战北宋胜)议和:签订 澶渊之盟 ①内容:辽军撤兵,宋给辽岁币,互称兄弟之国 ②评价:总体讲,使得辽宋间保持和平,促进双方经济和民族交流交往 对辽来说,结束战争,获得岁币,得以发展本国经济。
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和约,以岁币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承担4. 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战争:西夏获胜多,连年战争使人民处在苦难中;北宋战败多,损失惨重议和:签订 宋夏和约 内容:元昊向北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 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宋与辽、西夏交界处开设的贸易场合叫做:榷场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一、 金的建立1. 女真族崛起:过游牧生活2. 112023,完颜阿骨打建立金,他就是金太祖,定都上京二、 金灭辽、北宋1. 金灭辽:1125年金与北宋联盟攻辽)2. 金灭北宋: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只想妥协,靖康之耻)三、 南宋偏安1. 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定都临安(现在的杭州)2. 南宋抗金(1) 抗金英雄:岳飞,统领岳家军获得郾城大捷2) 南宋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3) 宋金战争结果:宋金议和内容: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为分界线4) 金迁都:由上京迁到燕京(北京)(5) 南宋统治的特点:满足现状,偏安东南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 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3.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二)南方手工业的兴盛1.丝织业: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生产发达;2.棉织业:南宋时,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3.制瓷业:(1)全国五大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2)北宋兴起的景德镇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4.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 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 2.宋朝商业出现的变化、特点:商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草市2.海外贸易:(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外贸范围:近至朝鲜、日本 ,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3. 纸币:(1)产生:北宋 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会子”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影响:有助于商业发展二、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1.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2.三国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开始经济重心南移)3.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渐赶上北方,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4.唐朝中后期,江南经济加速发展,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5.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毕三、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1.社会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2.经济因素: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3.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政治因素:唐末以来,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背景:蒙古族的兴起,铁木真统一蒙古族各部2.蒙古政权建立:122023铁木真完毕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3.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后,建立军政生产相结合制度,发明蒙古文字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西夏灭亡:1227年,蒙古灭西夏2.金灭亡:蒙与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连续了40数年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背景: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2.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3.统一:1279年,元灭南宋,完毕全国统一4.元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11课 元朝的统治一、 元朝的疆域1. 元朝疆域特点:元朝的疆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2. 元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3. 范围: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二、 元朝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1、 中央:设中书省(行政),下设六部; 设枢密院(军事);设御史台(监察职能)2、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1) “腹里”直属中书省:山东、山西、河北;(2) 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3) 行省制度的作用:①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三、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 采用的方式:因地制宜2. 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机构设立的意义:历史上中央王朝初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3. 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机构设立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4. 民族政策:四等人制第一等级蒙古人;第二等级色目人;第三等级汉人;第四等级南人悲观影响: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是元朝灭亡因素之一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繁华的都市1.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是大相国寺(二)瓦子1、性质:宋朝娱乐兼营商业的场合,也叫做瓦肆、瓦舍2、组成:由摊位和勾栏组成3、瓦子里面专供表演的圈子叫做勾栏4、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结果瓦子产生的因素)5、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二、宋元时期的文化(杂剧——宋词——元曲)(一)宋词1、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叫做长短句,在唐朝出现,是宋朝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格式:叫做词牌,如《满江红》、《念奴娇》、《蝶恋花》3、重要流派:豪放派、婉约派4、代表词人:词人朝代流派备注代表作品苏轼北宋豪放派对词的发展有突出奉献,改善词的创作,扩大词的境界《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李清照两宋之间婉约派前期重要写夫妻感情,后期描写家国之难《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南宋豪放派抒发报国情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元曲1、内容:散曲、杂剧和南戏2、最优秀戏剧家及作品:关汉卿《窦娥冤》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过程(1)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 (2)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3)元朝:王祯在《农书》中改善技术,发明转轮排字法;元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2.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产生重要影响(1)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2)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蒙古人西征传到欧洲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一)指南针1.汉代:人们用天然磁石发明“司南” (战国已出现)2.宋代:人们用人造磁石制成罗盘3.传播和影响 (1)传播:北宋末年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阿拉伯商人将其传到阿拉伯国家和欧洲(2)影响: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二)火药1.唐朝:发明火药2.宋朝:火药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3.传播和影响:(1)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14世纪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
2)影响: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推动欧洲社会变革拉开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序幕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陆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1)宋、元驿站发达;(2)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2.海上丝绸之路:(1)因素: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发展;政府支持;指南针的运用;掌握潮汛、气象等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