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畜平衡培训教材(共11页).doc
11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草畜平衡培训教材1 草畜平衡提出的背景1.1 国家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视1.1.1 政策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把草原建设提高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牧区经济和维护边疆稳定的战略高度2010年10月,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起,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1.1.2 资金投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对草原生态方面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仅草原建设方面的投入,每年都有几个亿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我区牧民将获得近20个亿的草原生态保护资金补助1.1.3 重大项目支持如:三北防护林工程、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草原恢复与保护工程、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牧草种子基地建设以及自治区富民兴牧安居工程等1.2 草原退化现状及草畜矛盾突出我国有4亿多公顷草地,其中90%以上的草地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中,大面积草原的退化,不仅直接影响牧民的生产生活与牧区的经济发展,退化严重的地区,牧民生活条件与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而且可能引发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如沙尘暴的肆虐、水土流失的加剧、的频繁洪灾、城市空气污染的加重与空气质量的下降,这些都与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有很大关系,而这些又可能危及我国的生态安全。
草原退化有一个逐步发展和加剧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干旱化和温暖化更加剧了退化进程,这是自然原因;然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中超载过牧、盲目开垦以及乱挖滥采是重要的人为原因超载过牧实际就是草畜不平衡新疆有天然草原5725.88万公顷,理论载畜能力为3224.86万只羊单位目前退化情况,80%以上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产草量下降30-60%,草层低矮,杂草滋生蔓延,草地生产与生态功能减弱截止2000年,草原面积为5136.05万公顷,牲畜头数增至4524.07万头只,平均超载47%,严重的甚至超载1至数倍到2008年底,草原面积为5111.38万公顷,牲畜头数为5882.59万头只,平均超载82.4%致使草畜严重失衡,草畜矛盾进一步加剧,草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 建立草畜平衡制度的依据2.1 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45条规定,国家对草原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第33条还规定,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合理利用草原,不得超过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载畜量;保持草畜平衡2、《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国家对草原实行草畜平衡制度本办法所称草畜平衡,是指为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时间内,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量保持动态平衡。
第10条规定,草畜平衡核定每5年进行一次第12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畜平衡管理规定(试行)》第二条规定,自治区对天然草原放牧利用实行草畜平衡制度2.2 技术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635-2002《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579-2007《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439-2008《草原健康状况评价》3 建立草畜平衡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1 建立草畜平衡制度的核心是以草定畜、核定合理的载畜量有效遏制超载过牧现象,合理利用草原,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地永续利用3.2 从根本上解决草原退化问题,恢复草地的生态系统功能,从根本上遏制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3.3 减缓自然灾害发生的危害,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3.4 推动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4 实施草畜平衡应遵循的原则(一)以草定畜、增草增畜;(二)因地制宜,科学指导;(三)示范带动,稳步推进;(四)强化监管,规范操作;(五)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并重。
5 草畜平衡制度的主要内容5.1 确定范围(区域)和界限5.2 草原现状评价(面积、类型、等级及退化情况)5.3 现有牲畜调查(种类和数量)5.4 核定草原合理载畜量5.5 确定实现草畜平衡的主要措施5.6 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6 草畜平衡的相关概念6.1 草畜平衡的概念草畜平衡,是指为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草原使用者或者承包经营者通过草原和其它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量保持动态平衡草畜平衡,简单讲就是保持草地内牧草与采食家畜的动态平衡其概念内涵为:在单位面积草地上,根据年度和季节中牧草的供应量,经常性地调整放牧家畜头数,以求得草地牧草产量与家畜数量之间达到的相对平衡它是草业生产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天然草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同时还是核定草地载畜量的基础草地生产力因受到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年度间或一年中季节间的牧草产量变幅差异很大,这种情况在我国北方温带干旱草原表现尤为突出一般,丰年、欠年相比,牧草产量可以相差两倍以上,而夏秋季与冬春季相比,其差异更为明显,这就是草地放牧家畜体况随丰、欠年和季节变动而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6.2 草畜平衡的相关基本概念1、草原:大面积的天然植物群落着生的土地,其植物或植物的部分可直接用于放牧或刈割后饲养家畜。
草原的原生植被(顶级群落或自然条件下潜在的顶级群落)不是乔木,而是禾本科、豆科、莎草科、杂类草等草本植物或家畜可采食嫩枝叶的灌木2、天然草原:指一种土地类型,它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与其所着生的土地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3、草原资源: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可供草业生产利用的土地和生物4、草地可利用面积:除去草地内的居民点、道路、水域、小块的农田、林地、裸地等非草地及不可利用草地的草地面积5、草地利用率:维护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在既充分合理利用又不发生草地退化的放牧(或割草)强度下,可供利用的草地牧草产量占草地牧草年产量的百分比6、草群总产量:指草原上草群地上部植物体的总重量,其中草本产量是齐地面剪割所获得的产草量,而灌木产量是当年生长的枝条部分(包括叶、花、果)7、可食草产量:指草地可食牧草(含饲用灌木和饲用乔木的嫩枝叶)地上部的产量8、牧草再生率:草地牧草地上部生物产量达到最高时进行放牧或刈割后,牧草继续生长的地上部可食草产量占草地牧草最高月可食草产量的百分比9、产草量年变率:多于或少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年份的草地可食草产量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年份的草地可食草产量的百分比10、标准干草:达到最高月产量时,收割的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温性草原草地或山地草甸草地之含水量14%的干草。
11、标准干草折算系数:不同地区、不同品质的草地牧草折合成含等量营养物质的标准干草的折算比例12、载畜量:一定的草地面积,在一定的利用时间内,所承载饲养家畜的头数和时间载畜量可区分为合理载畜量和现存载畜量13、合理载畜量: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其含义为:在一定的草地面积和一定的利用时间内,在适度放牧(或割草)利用并维护草地可持续生产的条件下,满足承养家畜正常生长、繁殖、生产畜产品的需要、所能承养的家畜头数和时间合理载畜量又称理论载畜量合理载畜量可以用家畜单位、时间单位和草地面积单位三种方式表示14、合理载畜量的家畜单位:在单位利用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所能承载饲养的标准家畜的头数采用:羊单位/(hm2.d)15、合理载畜量的时间单位:单位面积的草地可供单位标准家畜利用的时间采用(羊单位.d)/hm216、合理载畜量的草地面积单位:在单位时间内,可供1头标准家畜利用的草地面积采用:hm2/(羊单位.d)17、现存载畜量:一定面积的草地,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实际承养的标准家畜头数现存载畜量的单位为:羊单位18、家畜日食量:维持家畜的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及正常地生产畜产品,每头家畜每天所需摄取的饲草量。
19、羊单位:1只体重50kg并哺半岁以内单羔,日消耗1.8kg标准干草的成年母绵羊,或与此相当的其他家畜为一个标准单位,简称羊单位20、羊单位日食量:1羊单位家畜每天所需从草地摄取含水量14%的标准干草1.8kg7 草原的功能和特性7.1 草原的基本功能草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生态维持功能,同时也是畜牧业生产资料、生物多样性保护、游憩娱乐、生产野生或自然产品、生产可再生能源、产生和传承民族文化及科学研究和教育等基地据《2009年新疆统计年鉴》资料:截止2008年底,全疆草原面积是耕地面积的12.4倍,是林地(含园林)面积的7.2倍所以说,草原是新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和维护我区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生态作用7.2 草原的特性:可以自然更新、可再生资源,具有重复利用、自我修复功能7.3 草原畜牧业最终目的:就是在保证草原生态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及所提供的饲草料资源,使草原得到永续利用,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各类优质畜产品8 天然草原面积量算在进行草畜平衡前,首先要明确范围(区域)和界限,并进行天然草原面积量算,准确计算草原总面积和草原可利用面积。
草原总面积:是草原图斑面积的总和草原可利用面积:是指草原总面积减去难量算的地物(如:小居民点、道路、冲沟、零星裸地、盐斑、小溪、流沙等)的面积这些地物占地面积因分布地区和地形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面积利用系数进行折算(详见不同类型草原利用系数表)具体方法如下:1、现场实测法:就是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量测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草地资源实测,同时结合地形图利用GPS定位仪进行点线的精确定位,绘制草地现状图,然后进行面积分类统计量算常用方法为求积仪法2、专家会议法:利用专家的经验结合相关资料和图纸(如:农业区划、草调资料以及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20世纪80年代的草地资源图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地类界限,然后进行面积分类统计量算3、利用计算机进行面积量算:这是目前较为科学和先进的量算手段特点是:处理数据量大、运算速度快、精度高9 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9.1 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天然草地上生产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要的饲草饲料总量保持动态平衡用公式表示如下:草地可利用饲草料总量=牲畜所需饲草料总量草原可利用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牧草利用系数=羊单位日食量牲畜头数草地利用天数则:合理载畜量(羊单位)=草地牧草总产量(kg)/羊单位日食量(kg/d)草地利用天数(d)9.2 计算单位牧草产量:千克/公顷(kg/hm2)。
牧草重量:千克(kg)草地面积:公顷(hm2);1公顷=15亩载畜量:羊单位利用天数:日(d)9.3 计算方法9.3.1 草地牧草总产量计算方法1、原始样方计算法利用草地资源调查原始样方表的数据进行测算方法如下:(1)计算出每平方米可食牧草的产量牧草生产量(m2)=可食牧草总产量(含灌木产量)-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