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镛让人们诗意般栖居在大地上.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26041635
  • 上传时间:2024-01-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吴良镛,让人们诗意般栖居在大地上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2X年设立以来首次表彰了一位建筑师——2月14日,任教于清华大学的“人民建筑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吴良镛获得了这项最高荣誉  与以往获奖者不同,吴良镛是一位在科学界与艺术界都声名远扬的人物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法国政府授予他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1940年,他18岁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便做出了 “匠人营国”的人生选择1946年,他协助建筑大师梁思成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正是在导师梁思成的影响与感染下,吴良镛成长为新中国建筑界及建筑教育事业上的开拓者之一而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的学术带头人,吴良镛不断探索着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理论的发展之路他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人居环境科学”体系  入行以来,他起草过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宪章》,为世界建筑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划出路线图;他积极参与天安门广场改建工作、唐山地震改建规划,参与上海浦东规划、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规划、深圳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等等不过他说,与公共建筑相比,自己更在意的是民居而操刀北京菊儿胡同的改造,探索出一条旧城有机更新之路,得到了国内外建筑学界的充分肯定,更凭此获得了联合国授予的“世界人居奖”。

      吴良镛曾说,菊儿胡同实现了自己多年的一个梦想,“北京的旧城不能让它毁坏下去从太和殿前面的广场到小胡同里的四合院,都反映着古老的中华文明 为此,吴老曾屡屡“怒发冲冠”, 批评不少地方片面追求特色,使得一幢幢不讲究工程、不讲究结构、不讲究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也反对一些人盲目追随西方,不来个国际招标就凸显不出所谓的“规格”面对北京的旧城开发,他警告存在过度倾向,提醒北京有可能成为“二手货城市”;他痛惜,北京旧城以剃光头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改造,“已经像一个瘌痢头”,“出现一片片‘平庸的建筑’和‘平庸的街区’吴老认为出现城市建设的危机,实际上是地方意志、部门意志、长官意志在作祟,是文化灵魂失落的表现吴老的所作所为,更像今天所热议的有学术有良知有正义的“公共知识分子”  在谦谦风度的吴老身上,似乎艺术家的气质更浓于建筑师的气质在他眼中,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品他追求“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的融合 多年来,吴老一直将迷人的建筑空间和美丽的城乡环境视为人类最伟大的综合创造,并努力以艺术的形式加以表达吴良镛从两种专业修养中受益:从画中学建筑、城市、人居环境,从艺术的角度去观察自然、体验人生。

      这就是自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一代大师——吴良镛他说:“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栖居在大地上  吴老说,得这个奖,责任很大,负担很重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蜡烛他坦言,学了60多年的建筑,看到很多人无法“安居乐业”,这种现象让他难受和担忧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学术是立身之本,大师之大首先在于学术之大但对于一个大师来说,仅仅有学术还是不够的一代大师,既应该在学术上树立标杆,也应该在品格上成为社会榜样无论是研究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品格都应该是灵魂,品格都应该是学人的自觉追求、永远追求这里的品格,既包括在权贵面前的精神独立,也包括在学术上的求真务实,还包括在面对大众时的博爱情怀  有人曾经感慨“大师之后再无大师”,此感慨很大一部分指向的就是品格吴良镛、谢家麟两位大师的学术为人所景仰,他们的品格,同样为我们所景仰毛建国《扬子晚报》)      大师的追求;大师之大;一生的理想;激情与执著;学者的品格与良知;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蜡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 (编写/华放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新华网等)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