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送别的诗小学送李侍御赴安西.docx
4页描写送别的诗:送李侍御赴安西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解释 ①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②骢:指黑色的骏马 ③虏障:指防备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④太白东:详细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⑤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惆怅:失意、难受 ⑥宝刀雄:指在边地作战建立军功的雄心壮志赏析 这首律诗被后人誉为“盛唐五言律第一”侍御”即侍御史的简称,官名李侍御,名未详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此诗为送友人参军塞外而作,其中剧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马上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 “铁骢”为青黑色相杂的马,本已强健迅疾,再加上仆人挥鞭,自然是凌厉如飞了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凭添顽强的力度故一发端,颇具顿挫之力,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概与英姿如在眼前。
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舞,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予在“一杯”别酒之中此联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呈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概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想,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忧;前程珍重的祝福;“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肤浅厚重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虏障”,指防备工事燕支”,山名,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这一联再一笔宕开,境地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宽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画,既是写景,更是托情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扬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气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表达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勉的盛唐时代精神。
洪亮警拔的声调,高亢有力的节奏,进一步增加了诗歌的力度和气概高适在诗中擅长用四声组成抑扬亢堕的声调韵律,使诗歌显得声情并茂如第一联中“对”、“指”两字,在意义上不但属对精切,声调上也去、上相对,显得抑扬有致第三句中“万里外”三字连用去、上、去三个仄声,由于音节洪亮震彻,有力地突出了仆人公奋身万里疆场的雄心尤其是最终一联,“莫惆怅”三字,以“清而远”的去声煞尾,使节奏显得平缓委婉,情深动人对句“看取宝刀雄”以金戈铁马、挥刀奋击的豪壮军旅生活,鼓舞友人昂扬奋勉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在声调上,第三字用一上声“宝”字,最洪亮有力,与后面既是写刀、又是写人的“雄”字相连,使诗句力重千钧,具有斩钉截铁之势再加之全诗一律押易于表达乐观开朗心情的东韵,和前面的中心音节相协作,使全诗神采飞动,音调铿锵,读之如“长空击鼓” 明许学夷在其《诗源辩体》一书中曾说:“尝欲以高达夫‘行子对飞蓬’为盛唐五言律第一,而‘对飞蓬’三字,殊气馁不称,欲改作‘去从戎’,庶为全作正因全诗有一种雄浑壮阔的音乐美,故当胡震亨把此诗与李白的《江夏别宋之悌》相比,认为:“太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达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似皆从庾抱之‘愁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来,而达夫较厚,太白较逸,并未易轩轾”(《唐音癸签》卷十一)时,却遭到赵宦光的反对,认为这两首诗相比:“如武夫之对韵士,而胡元瑞云‘二诗甚类’,予谓字面则同,句意悬绝”(见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三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