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同名4247).docx
28页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同名4247)古代汉语名词解释(仅供参考)肖庆峰 整理一、文字部分1、 甲骨文:简称甲文,指近代以来发现的商周时期写刻在龟 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叫贞卜文字、殷墟书契等2、 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青 铜铭文等3、 大篆: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一带的文字,也叫籀文 广义的大篆还包括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4、 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由李斯等整理大篆和六国文字而确立的秦国官方文字,也称秦篆5、 籀文:旧说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著《史籀篇》中的文字, 现在一般认为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的大篆6、 古文:文字学上主要指战国时期流行于东方各诸侯国的文 字,后来也叫战国古文7、 奇字:战国时期六国古文的一种别体,可能是对战国时流 行于六国的文字加以变异而来的8、 今文:文字学上特指汉代流行的隶书9、 古文字: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 篆、小篆、战国古文等10、今文字:指汉代隶书以后的文字,包括隶书、草书、楷书、 行书等 11、隶变:指发生秦汉时期由秦国篆文、六国古文演变为隶书 的过程这一过程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12、隶定:指用隶书(后来也包括楷书)转写战国以前古文字 的过程。
13、 小学:原指古代的初等教育机构,后来又指传统的语言文 字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14、 六书:指中国古代分析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后两种是用字方法15、 四体二用:四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 法,二用指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16、 初文:文字学上指反映一个字造字本义的初始写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采”的初文17、 本字:指表示本义的字,与“借字”相对18、 通假:古代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法,也叫“通借”、 “古音通假”19、 通假字:用来代替某种意义的本字的音同音近的字,也叫 “借字”20、 古今字: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一相同意义的字,先产 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21、 异体字:完全同音同义,只有字形不同的字,也叫重文22、 重文:即现在所说的“异体字”《说文解字》中指与小篆 相对的“古文”、“籀文”等异体字23、 许慎: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主要著作有《五 经异议》、《说文解字》等《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据形说义的有系统的字书,对后世影响深远24、《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说解字义、 字形、字音的字典,并首创了部首检字法,分540部首,共收 字9353个和1163个重文。
对后代的语言文字研究影响十分深 远25、 《说文》四大家:清代以研究《说文解字》著称的四位学 者一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桂馥《说文解 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 定声》26、 说文学:指以《说文解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 因为包括古代文字学的主要内容,也成为文字学的代名词27、 文字学:广义的文字学包括对古代汉字形、音、义的研究, 义近于古代的"小学”狭义的文字学指对汉字形体结构、形 义关系等的研究一般所说的文字学即指狭义的文字学28、 三仓:又作三苍,是秦代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 胡毋敬《博学篇》的合称,是用小篆作为规范文字书写的字书, 也是当时儿童识字的课本29、 《史籀篇》:相传是周宣王太史史籀所著,是中国已知最 早的字书原书已佚,《说文解字》中有引用,与秦国的大篆 近似,后世称《史籀篇》的字体为“籀文”,即大篆30、 石鼓文:唐代初年在陜西出土的先秦时期十块鼓形石上用 大篆所刻的文字,称为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31、 三书说:现代学者唐兰主张将汉字的结构归纳为象形、象意、形声三种,称为三书说后来文字学家裘锡圭主张将汉字 结构归纳为表意、形声、假借三种,也称为三书说。
32、 右文说:宋代学着王子韶首倡从声符推求字义的一种文字 学见解,即声符相同的字,其意义也相同如从“戋”得声的 字都有“小”义,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贝之 小者曰“贱”等这一学说对探讨同源词和文字的音义关系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后世学者也指出其具有牵强附会之弊文字学上指源词派生出新词后,便要造一个记录新 这种现象叫孳乳由孳乳派生而产生的新字叫孳乳33、 孳乳 词的新字, 字省形:如《说文》'‘耊,从老省,至声省声:文字学上指作为形声字声符的字形有所省略的现如《说文》“炊,从火,吹省声亦声:文字学上指合体字的一个偏旁作义符,另一个偏旁文字学上指作为形声字形符的字形有所省略的现34 象35 象36、 也作义符同时兼作声符的现象如《说文》“坪,地平也,从 土从平,平亦声二、训诂、词汇、修辞部分1、 训诂:解释疏通古代书面语言的工作,即以今语释古语, 以通语释方言2、 训诂学:对解释古代词语的方法、术语和规律进行研究的 一门学问因为《尔雅》是训诂学最早的经典,有时也把训诂学称作“雅学”3、 训诂的基本方法:(1)形训(据形索义):通过分析字形来解释字义的一种训诂 方法,也叫据形索义。
这种方法有助于探求字的本义,“六书” 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可用于形训的解释2) 声训(因声求义):又叫音训,即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 释词义的训诂方法,也叫因声求义其作用在于明假借、溯语 源、探词义、寻词族3) 义训:用定义、归纳等解释字词内涵和外延的训诂方法4、义训的具体方法:(1) 同训:用同一个词来解释两个以上的同义词的方法如 “初、哉、首、基、徂、落、权舆,始也2) 互训:用同义词相互训释的方法如《说文》“吹,嘘 也”、"嘘,吹也”3) 递训:以乙训甲,又以丙训乙,层递而下的训释方法 如《说文》:“讥,诽也”、“诽,谤也”、“谤,毁也”4) 反训:也叫反义为训、相反为训,用反义词来作训释的 方法训诂学上也叫“美恶不嫌同名”、“美恶同辞”如《说 文》:“乱,治也”,《尔雅》:“故,今也”5) 直训:用已知或常用的词揭示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方法, 即直接以词解词6) 转训:即甲字有某义项,则可与该义项意近的乙字辗转 相训如:"许”有“可”义,“容”有"许”义,故''容” 可训“可”5、 训诂常用术语:(1) 曰、为、谓之:被解释的词放在“曰”、“为”、“谓之” 的后面,作用是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 之间的细微差别。
2) 谓: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往往以具体释抽象, 或以一般释特殊3) 犹: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被释词4) 之言、之为言:用于声训,训释词和被释词有音同或音 近关系5) 读曰、读为:一般用于以本字训释通假字,即所谓“破 读”6) 读若、读如:一般用于注音,“读如”往往同时兼带释 义7) 貌:一般加在动词、形容词之后,用来说明被训释词所 表示的某种状态,相当于“……的样子”6、 对文与散文:训诂学术语1) 对文则异(对文则别):“对文”指"相对为文”即在 同一文句中对举的同义词,在句中显示的意义是有区别的2) 散文则通(散文则不别):“散文”指“单个为文”即 单独使用同义词中的一个,上下文中没有与之比较对举的 其它同义词,该词在文句中显示的是一组同义词的类义7、 统言与析言:训诂学术语,即“统言不别,析言则别”1) 统言:也叫浑言,就是笼统地说,即只就一组同义词的共同点而言,它们的意义没有区别2) 析言:就是分开来说,即就着一组同义词各自的特点而言,它们的意义是有区别的8、 本义与引申义:(1) 本义:指词的本来意义,即由汉字形体结构显示的和文 献语言所能证明的词的最初意义2) 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如“引”的本义是开 弓,开弓就要把弓弦拉长,故引申为“延长”9、 单音词和复音词:(1) 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叫单音词2) 复音词:具有两个音节以上的词叫复音词3) 偏义复词:双音节复音词的两个词素中,只由一个来表 达词义,另一个只起陪衬或占音节的作用,叫偏义复词如《墨子》:“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的“I(4) 联(连)绵词:也叫连(联)绵字、联(连)语、连文、 连言等,是单纯复音词的一种,指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 不能分割的词组成联绵词的两个语素之间一般都有语音 上的联系,主要是双声、叠韵的关系5) 重言:也叫重言词、叠音词、叠字,是单纯复音词的一种,由两个形体、读音都相同的字组成一个表示新意义的词如《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中的“夭夭” “灼灼”10、词类活用:某个实词经常用作甲类词,但有时也临时活用 为乙类词,就叫词类活用11、 同源词:也叫同根词,指语言中由同一语源所派生出来的 词,这些词在语音上有同音、双声或叠韵等关联,在语义上有 同义、近义或反义等关联如“不”和“弗”,“阴”和“暗”,"柔”和"弱”等12、 重要的训诂专着:(1) 《尔雅》:共十九篇,战国秦汉之际陆续编成,以解释先 秦的经典词义为主,是中国最早的同义词汇编性质的词典,也 是最早的一部训诂专着,对后世影响深远。
后代产生了大量模 仿《尔雅》的训诂专着,如《小尔雅》、《广雅》、《埤雅》《别 雅》等,合称为"群雅”,后世也因此把训诂学称为"雅学”2) 《方言》:共十三卷,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西汉末扬雄所著,是我国最早训释方言的词典,也是古代一部 重要的训诂专着,对方言学和训诂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3) 《释名》:共二十七篇,东汉刘熙所著,是我国最早的一 部采取声训的方法解释研究词义的词典,是古代一部重要的训 诂专着,对于探求词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 《经典释文》唐代陆德明编着的一部博采众说,注释儒、 道两家经典音、义的训诂著作5) 《一切经音义》唐释慧琳(或玄应,他也编有同名同类 著作)编纂,是注释汉文佛典中字词音义的词典和训诂著作6)《广雅疏证》:清代王念孙编着的一部注释《广雅》的训 诂名著该书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声音通训诂,论证严密,创 获甚多,在训诂学上影响巨大7) 《经传释词》清代王引之编着的专门研究经传中虚词用 法的训诂专着,论证充实,断制谨严,多有创见8) 《康熙字典》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纂, 是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分为214个部首,共收4万7千 多字该字典体例完备、引证详实,注音、释义都比较准确可 靠,使用便捷,对后世的字典编纂影响较大。
10) 《经籍纂诂》清代阮元主编的一部规模巨大的古汉语词 汇训释的训诂资料汇编,该书对于考证古代词义和收集训诂资 料带来极大便利11) 《助字辨略》清代刘淇编着,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讲解 古汉语虚词的训诂专着,总结了前代的虚词研究成果,对后来 虚词和语法的研究有较大的影响12) 《古书疑义举例》:清代俞樾编着,是疏通解释周秦两汉 古书“辞例”的专着,涉及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的问题, 对后代的古汉语研究有较大的影响13) 《马氏文通》清末马建忠编着,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 借鉴西方语法理论编着的古汉语语法专着,对后代汉语语法学 的建立和研究影响深远14) 《词诠》:现代学者杨树达所著的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古汉 语虚词词典13、重要的训诂专家:(1) 郑玄:东汉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汉代今古文经学的 集大成者他对古代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注释, 遍注群经,成就卓著,对后代学。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