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描写艺术》.docx
15页绪论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不仅勾画 出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阶级的矛盾,还集中描写了由上述冲突造成的作为社会 最小形式的家庭变革安娜这一人物形象即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下,妇女要求个性 解放的理想《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艺术成 就也不可小觑托尔斯泰娴熟地运用了心灵辩证法,将安娜从与伏伦斯基相遇、相 知,到最终因情感的纠结与社会的否认而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心灵变化过程描摹得细 致入微作者还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并 不是静止不动的,在安娜恋爱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尽相同的描绘,这就使得安娜的形 象愈加鲜活生动并且,安娜恋爱时期所使用的语言是含蓄、纯洁的,在女主人公 轻描淡写的话语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她对伏伦斯基强烈的爱情,这是一般言情小 说家所不能企及的作家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他的外部 环境并不是单纯的写景抒情,每一场环境的描绘,对于小说的悲剧结局都有一定的 暗示作用目前,学术界对托尔斯泰的研究主要包括他的艺术观、文艺观、创作方法、创 作特色;对几部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了托尔斯泰 和俄国其他作家的关系等等。
对于《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目前的学术界已 经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安娜的人物形象;对她的悲剧命运,不管是从社会角度还是人 物性格的角度,都做了充分的剖析关于《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技巧这一大方 面,学术界主要从作品的人物心理、肖像、环境进行阐释,但每一部分都比较孤立而从《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描写艺术这一角度展现人物心理、性格,目前的研 究尚少研究《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描写艺术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把这部作 品中每一个孤立的艺术特色串联起来,对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托尔斯泰的艺术技巧有 一定的辅助作用细腻深入的心理变化展示安娜的心路历程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托尔斯泰伯爵才华的特点就是他不限于描写心理过 程的结果:他所关心的是过程本身,——那种难以捉摸的内心生活现象,彼此异常 迅速而又无穷多样的变换着的,托尔斯泰伯爵却能巧妙地表现出来 1在《安娜•卡 列尼娜》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运用他惯用的“心灵辩证法”描绘了安娜与伏伦斯 基恋爱时期心理变化的全过程,并通过几个特定的心理独白,揭示安娜错综复杂的 内心世界一)安娜心理变化的四个阶段安娜在与伏伦斯基恋爱的过程中,她的内心世界有着起起伏伏的变化,由开始 的自我否认到后来的坚决,以致最后由爱生恨,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爱情产生的萌芽期安娜本身是一个俄国贵族妇女,她与丈夫卡列宁和她的儿子谢辽沙过着平静而 安逸的生活在别人的眼里,安娜生活富足,家庭美满,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但对于她自己来说,与卡列宁八年来的婚姻生活是无爱情可言的直到伏伦斯基的 出现,才使安娜体会到了爱情的滋味安娜对于伏伦斯基的爱,始终是强烈而狂热 的但在安娜与伏伦斯基初次接触时,由于长期受到宗法制家庭的束缚,安娜一再 否认自己的感情如她在调解哥嫂关系后回家的路上,想到了自己与伏伦斯基的微 妙关系,很果断地对自己说:“那有什么呢?有什么大不了的?难道我怕正视这事 儿吗?那有什么呢?难道在我和那个军官小伙子之间,除了一般的熟人关系外,还 有或者可能会有什么别的关系吗?”[2]在安娜否认自己感情的同时,她又无法抗拒 伏伦斯基对她发起的爱情攻势,她的表情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伏伦斯基的爱 意,在舞会上“每次他和安娜说话,安娜的眼睛里就迸溅出喜悦的光芒,那朱唇上 也浮起幸福的微笑[3]对于安娜来说,伏伦斯基的出现使她平静的生活激起了巨大 的涟漪,她的爱火在时间的流逝下愈演愈烈2.恋爱关系确立后的矛盾期不可否认,安娜是一个不愿掩饰自己的情感,不愿像培特西那样虚伪生活的人。
在这一时期,安娜在享受爱情的甜蜜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摆脱不明朗的境地对 于伏伦斯基的爱,安娜也开始有一点敏感的表现,比如在伏伦斯基接待外国亲王后, 与安娜约会时谈及陪同亲王的经过,安娜拿着编织物却不织,并说:“你们男人多 下流啊!你们怎么会不明白,一个女人是不会忘记这种事的,”“尤其是一个无法知 道你生活的女人[4]安娜的占有欲是极其强烈的,对于爱情至上的她来说,既然伏 伦斯基与她相爱,她就不允许任何女人走进伏伦斯基的视线这只是安娜嫉妒心的 开端,随着安娜家庭关系与社交关系的紧张化,这种对伏伦斯基的占有欲会愈加强 烈在安娜经历分娩之痛以前,她也一直想着怎样摆脱卡列宁,使得自己与伏伦斯 基的关系合法化的同时,又争得儿子谢辽沙的抚养权但在经历了分娩之痛以后, 由于卡列宁的宽恕和她本身的负罪感,安娜曾有过回归家庭,继续与卡列宁生活的 想法可她最终还是无法欺骗自己,在伏伦斯基开枪自杀未成功后,她离开了丈夫 和儿子,随伏伦斯基去了国外3.国外旅行的蜜月期在意大利旅行期间,安娜过着短暂的幸福生活,她与伏伦斯基暂时摆脱了家庭 问题伏伦斯基在这一时期专注于绘画,但他的专注只是一时的,伏伦斯基不会为 了爱情彻底放弃他从前的习惯。
国外旅行这段时间,安娜与伏伦斯基看似过着平静 而甜蜜的生活,实际他们的关系也逐渐出现了裂痕对于安娜来说,和伏伦斯基私 奔就等于与她从前的家庭、社交界决裂,就等于她今后的生活除了伏伦斯基外别无 他人,这使得安娜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安娜对于伏伦斯基的占有欲就 变得愈加强烈了,以至于面对他们身边那个标志的奶妈,安娜都把她视作自己的一 块心病4.矛盾激化的崩溃期在安娜与伏伦斯基回国后,各种各样的矛盾已经明朗化社交界已经对安娜关 上了大门,安娜背上了抛夫弃子罪名的同时,伏伦斯基对她的爱也逐渐变冷安娜 始终追求着合理的生活与爱情相统一,但是她毕竟只是一个妇人,它既没有像卡列 宁那样强大的政治力量,也没有社会舆论上的支持,这只是其中次要的一点对于 爱情至上的安娜来说,伏伦斯基对她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但伏伦斯基并不像列文 那样有足够的持久性,他的不稳定性,安娜也早已看出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安娜 想要摆脱卡列宁,争取儿子的抚养权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伏伦斯基的冷淡, 昔日对自己含情脉脉的情人对其不闻不问,还经常表现出不耐烦,致使她最后的一 根救命稻草也开始动摇了,这使她的神经更加敏感英国大诗人拜伦曾经说过:“男 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爱情却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
[5安] 娜正 是这样一个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女人,当她察觉到自己的爱情正在悄悄溜走时,这种 情感失衡的状态导致了她走上了极端的境地最终,安娜挣脱不出自己心灵的枷锁, 走上了卧轨自杀的道路二)特定环境下的内心独白皮萨列夫在分析托尔斯泰的艺术技巧时说过:“没有谁比他更善于心理分析, 没有谁比他更能深入洞察人的灵魂深处, 善于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最隐秘的内 在动机,甚至是灵魂的偶一悸动[6]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每一次心灵的悸动都作了 深入的描绘,具体体现在安娜的每一次内心独白,这对直接展示人物心理,塑造安 娜独特的一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安娜与伏伦斯基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安娜的内 心独白不尽相同1.萌芽时期的内心独白,在安娜与伏伦斯基初次相识的这一阶段,虽然竭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但她想起 伏伦斯基,她的春心就开始荡漾了例如在安娜调解完哥嫂关系回家的路上,“就 在她想起伏伦斯基的时候,心里好像有一个声音对她说:‘很温暖,太温暖了,很 热火哩'”[7]从这段内心独白就可以看出,安娜非常憧憬这一段恋情对于从来 没有过爱情滋润的安娜来说,伏伦斯基的追求无疑就像一簇炉火,温暖着安娜冰冻 已久的心之后,安娜又迅速否定自己微微陶醉的心,很果断地对自己说:“那有 什么呢?有什么大不了的?难道我怕正视这事儿吗?那有什么呢?难道在我和那个 军官小伙子之间,除了一般熟人关系之外,还有或者可能会有什么别的关系吗?” 短短的几句内心独白就把安娜在恋爱萌芽时期那种渴望爱情的到来,又怕自己出轨 极力否定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的状况全部呈现出来。
托尔斯泰如此高超的内心独白 对读者认识人物的内心世界,起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般的用客观描述来展现人物 性格所不能匹敌的2.矛盾时期的内心独白在安娜与伏伦斯基确立关系后,安娜在坚守自己爱情的同时,由于其本身受到 宗法制家庭模式的长期束缚,她的内心备受谴责比如,在安娜向丈夫卡列宁摊牌 以后,她见到伏伦斯基,并没有马上告诉情人,她向丈夫挑明事实的情况我见 了伏伦斯基,也没有告诉他就在他走的时候,我想把他叫回来,告诉他,可是又 改变了主意,因为我一开始没有告诉他,就显得很奇怪为什么我想告诉他却没有 告诉他呢?”[8]安娜没有马上告诉伏伦斯基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本身的自尊,她 很清楚虽然她认为自己的爱情是如此的崇高,但在旁人的眼里,这种状况无非就是 一个上流社会贵妇人的出轨行径,她害怕她的丑事会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她不告 诉伏伦斯基首先是碍于自己的面子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娜不明 确伏伦斯基的态度她向丈夫摊牌,就意味着原有的生活模式即将打破,她会失去 家庭,也可能会失去儿子谢辽沙,而到了那时候,安娜也只剩下爱情了,她害怕伏 伦斯基的举动会违反她的意志,所以在与伏伦斯基见面后也没有马上告诉他。
在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安娜的举动与她的内心独白实际上是相对立的一 方面,安娜继续保持着和伏伦斯基的情人关系;另一方面,安娜的大部分内心独白 都是在进行自我谴责比如在安娜分娩后,神志不清期间,安娜的独白一直是在进 行忏悔,“我要的是:你宽恕我吧,完全宽恕我吧!”[9]她要求卡列宁能原谅她和 伏伦斯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安娜在爱情之外,她的身上其实有很多东西在拖 着她向另一个方向走,这就好比一个人的手的两端有两个重物向相反方向拉扯这个 人一样,当两边的力量足够大时,这个人必将死亡3.蜜月时期的内心独白在与丈夫决裂后,安娜与伏伦斯基来到了意大利旅行在此期间,安娜觉得自 己无比的幸福虽然她承认给丈夫带来极大地痛苦,但在安娜看来“就像一个落水 的人甩掉了一个死死抓住她的人那人淹死了当然,这样做是不好的,但只有这 样才能自救[10]安娜认为自己应该痛苦,但由于蜜月旅行使安娜沉浸在与伏伦斯 基的绵绵爱意中;并且,安娜在国外也避免了在俄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所以,此 时的她还是非常幸福的在享受爱情滋润的同时,安娜也预料到了自己将会失去很 多,也将要面临痛苦 “‘我现在很痛苦,今后还会很痛苦,因为我失去了我最珍爱 的东西,——失去了名声和儿子。
我做了坏事,所以我不想幸福' 可是,无论安娜多么心甘情愿忍受痛苦,她却不痛苦,也不觉得有什么羞耻[11]4.崩溃时期的内心独白安娜与伏伦斯基回国后,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她不得不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 不得不承受失去儿子之苦于此同时,安娜也越来越感觉到伏伦斯基对她正在一点 点变冷由于失去了名声和心爱的儿子,安娜的内心无比失落和空虚,她把所有的 爱都寄托在伏伦斯基一个人身上,对伏伦斯基的狂热发展到故事的后半部,已经变 得病态了在伏伦斯基向安娜诉说他参加宴会,看到又老又丑的女游泳教练穿着红 色的泳衣,无聊地表演时,安娜马上表现出不悦,她不允许任何女人走入伏伦斯基 的视线,即便是一个又老又丑得女教练也是如此安娜经常猜忌伏伦斯基“肯定, 他爱上了别的女人,不可能不是这样[12]此时伏伦斯基对安娜的敏感,也表现出 不满,伏伦斯基的变冷,使得安娜的思想更加偏执保加利亚著名学者瓦西列夫在 其《情爱论》中说:“在爱情中遭到挫折的,既仇恨自己的感情对象,同时又仍旧 爱着他这种意识的分裂可能导致心理失常 [13]此时的安娜就是处于这种心理失 常的状态下一方面深爱着伏伦斯基,另一方面对于伏伦斯基的冷漠又表现出仇恨。
最终,由于和伏伦斯基的争吵,安娜的心灵堤坝崩塌,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使 伏伦斯基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