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乔利文学思想研究的意义.docx
12页伊丽莎白乔利文学思想研究的意义本文导读:这是一篇关于伊丽莎白乔利文学思想研究的意义的文章,乔利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丰富的文学艺术素养、宏大的后现代主义奠基者视野和对人类生命的尊重情怀,蕴含了乔利对于文学和文化领域现有理论和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学; 伊丽莎白-乔利研究; 学术价值;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WW04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ZDA200); Academic Values in the Study of Elizabeth Jolley Abstract:Elizabeth Jolley(1923-2007), as another important writer after Patrick White(1912-1990), is one of the pioneers and founders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modernist to postmodernist literature in Australia. She had lots of writings with her first-class ability of handling across subject matters and themes, resulting in her achievements as the treasure of literary thoughts. Defined as a literary thinker, her academic value lies mainly in her ideas on creative writing, aesthetic intention, and value guiding. Abundant in thoughts, with transcendence over "-ism"; and high reverence for life, the study on Jolley surely brings precious artistic values to the literature world. Keyword:Australian literature; study of Elizabeth Jolley; academic value; 一、 引 言 伊丽莎白-乔利(1923-2007)是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向后现代文学转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严格地说,澳洲文学的后现代转型并不是一种明显的变化,是在经历了多方质疑、误解之后才逐步与现代主义共存相融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也并没有像在欧美国家那样,成为文学的绝对主场因此,研究伊丽莎白-乔利的学术价值自有其独特的内涵正如约翰-科尔默(John Colmer)评价乔利的《可爱的婴儿》(Foxybaby, 1985)时指出:"乔利是当今澳大利亚最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的作家";1.原创性与创新性,二者密不可分因为原创意味着问题意识,意味着唯一性,意味着独创性,众多作家的独创性才能构成文学领域的多元性伊丽莎白-乔利坚守独创性,突破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在几十年被拒稿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以自己的风格进行文学创作,最终获得了成功,不仅推动了澳大利亚文学的国际化进程,也成为澳大利亚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在评价《牛奶与蜂蜜》(Milk and Honey, 1984)时,玛丽-哈里森(Marin Harrison)指出,"作为一本哥特式小说,《牛奶与蜂蜜》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声誉,是最有生命力,更具学术性的一本书";2.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牛奶与蜂蜜》,也适用于乔利的其他小说哈里森认为,澳大利亚文学界显然对乔利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乔利的评价并没有体现出其作品应有的学术价值,他认为是由于知识性问题导致了评论界的偏离。
大多数评论是由记者而不是学者撰写的稍微有点学术性和敏锐性的期刊文章就会改变这种状况3.在哈里森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三种:第一,可能是人们对女作家的期待值比较低乔利是一个家庭妇女的事实使评论家们在理解她的小说时思维变窄了第二,很可能是批评者的水平有问题也许批评者所受的专业或学术训练不足,所以没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透过表面看深度最后,还有澳大利亚相对滞后的文学批评 乔利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广播剧和散文方面都有建树,在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也有精彩的论述刘再复认为,有"两种不同的思想家,即哲学式的思想家与文学式的思想家";4.乔利就属于文学式的思想家,她的研究价值不仅仅在于她的文学作品,也在于透过作品形象所传达出的文学思想正如罗宾-卢卡茨(Robin Lucas)指出:"在她的文字背后,有丰富的经历和思考";5.但是,这一点至今还未引起学界充分重视虽然乔利的文学见解看起来没有怀特的那么系统,但它们集中体现了乔利作为一个思想型作家的过人见解、敏锐的学术洞察和无所不在的学术意识,无疑是伊丽莎白-乔利国际作家品质的再现本文认为,乔利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丰富的文学艺术素养、宏大的后现代主义奠基者视野和对人类生命的尊重情怀,蕴含了乔利对于文学和文化领域现有理论和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二、 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学艺术思想 早在20世纪90年代,伊丽莎白-乔利立足澳洲、享誉世界的文学地位就得到了评论家的认可彼得-克雷文(Peter Craven, 1951-)在1993年就曾断言,"即使伊丽莎白-乔利不再写一个字,她在我们文学界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6.他认为,乔利是一位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具有神奇创作力和成就的作家,从未有任何作家能像她那样不被眼花缭乱的社会生活以及令人发疯的陈规陋习所蒙蔽在描写生活戏弄与人类悲剧冲突方面,她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师她还是一位以平静方式记录人类心灵创伤的作家通读乔利的作品,读者可以看到,乔利的艺术思想透过文笔的洗练、技巧的娴熟、叙事的冷静、细节的精雕、才思的敏捷、语气的幽默、立意的巧妙和境界的高远,时刻给读者感染和冲击从叙事的节奏上看,乔利的冷静类似一个理性的学者;从故事的荒谬情节上看,乔利的冷静类似一个法官;从艺术创作的思想上看,乔利类似一个哲学家乔利作为个体人类,既置身于其中,又超然于物外置身其中时,她遍尝人生百味;超然物外时,她堪称人生导师任何一部作品,都留给世人一个未解之谜,任由读者去解读和思考因此,乔利的艺术创作,是集思想之成,是引未来之师。
通过整理和研究,作者发现,乔利的创作成就呈现如下特点: 1. 种类全面,着述颇丰,荣誉等身乔利的一生,是创作的一生,也是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世界的一生尽管发表第一部作品《五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Five Acre Virgin and Other Stories, 1976)时已经53岁了,但并不影响她更多作品问世的速度之后,几乎每年一部作品,到2007年去世之前,一共出版了23部作品其中,长篇小说15部,短篇小说集4部,散文集3部,广播剧集1部4部短篇小说集汇集了70个短篇故事,3部散文集收入了87篇文章或诗歌1部广播剧集收入了9个广播剧7.1974年起乔利就被聘为弗莱曼陀艺术中心(Fremantle Arts Centre)的创作讲习班讲师,1978年任西澳大利亚技术学院(Western Austral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现在的Curtin University)兼职英语写作教师她荣获了三个大学的荣誉博士:西澳大利亚技术学院(1988年)、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 1995年)以及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1997年)。
其作品获得过包括迈尔斯-富兰克林奖(Miles Franklin Award)在内共10个奖项个人荣誉有:1985-1986年任澳大利亚作家协会会长,1987年获得西澳大利亚年度优秀市民奖8,1988年澳大利亚文学功勋奖9,1997年澳大利亚在世国宝奖10.乔利去世后,《澳大利亚图书评论》(Australian Book Review)把"ABR短篇小说竞赛";(ABR Short Story Competition)更名为"伊丽莎白-乔利短篇小说奖";(ABR Elizabeth Jolley Short Story Prize),该奖项目前"以12 500澳元的奖金成为澳大利亚顶级奖项";11.她的众多作品可堪称文学思想的宝库,是严肃作家的经典楷模,体现了一位文学大师纵横文学世界,横跨各种题材各种主题的高超驾驭能力彼得-克雷文认为乔利是澳大利亚少有的能够驾驭众多题材的作家 2. 创作思想完整,理论见解深厚第一,乔利的作品就是她理论功底的体现在乔利1976年发表的《五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故事中,主人公在谈到霍奇茨先生时,有这样一句话:"母亲说,他坚定沉重的脚步显示了权威的步伐,这是一位聪明人对从属者的故意践踏";12.这说明,乔利的创作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创作,是不断学习、思考的结果,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沉淀。
第二,对文学创作有专门的论述在她的散文集《恶搞作家-伊丽莎白-乔利论创作、过往和自我》(Central Mischief-Elizabeth Jolley on Writing, Her Past and Herself, 1993)和《学会跳舞-伊丽莎白-乔利的生涯》(Learning to Dance-Elizabeth Jolley s Life and Work, 2006)中,前者有包含《艺术的习惯》(The Habit of Art)等16篇文章、后者有包含《创作意志》(The Will to Write)在内的5篇文章均谈到了她的创作思想和理论观点,都是她在弗莱曼陀艺术中心的讲习班和科廷技术大学兼职教学时期的成熟主张,其中有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不乏真知灼见,比如:"小说家创作戏剧性事件是对日常经验的升华";13,"想象力不是培养出来的,但可以激发";14."创作的小舞蹈是对痛苦的抚慰,是对现状的某种改善";15.第三,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框架:创作是对世界尤其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是对世界和人生的反思、想象和升华;创作是意志行为,是与天赋、激情的融合;创作是爱的行为,是爱自己、爱他人和爱人民的结合;创作是自我发现、自我愉悦、自我疗伤的行为,是人类愿景的表达。
小说家的责任在于,不能仅仅写真实发生的事情,而要表达人们的需要和愿望因此,一个成熟的作家应该能够借助想象的魔力"从真实发生的境地";迈入"可能发生的境地";,从而完成从事实向虚构的转换16.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乔利是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3. 以奇异的想象为手段,创作出多元化主题与形象乔利在创作上体现了创作有法、写无定法的理念她既注重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认为小说家的虚构要特别注意具体的细节,因为故事的可信性非常重要17;也能成功地运用现代主义的想象塑造人物形象,她认为"想象可以创造出人类真实的因素18.";在运用想象反映现实生活或创造超现实的情节方面,她堪称大师;如《善解人意的配偶》(An Accommodating Spouse, 1999)就体现了情节混乱、时空交错,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令人痛苦的错位和混乱的秩序《可爱的婴儿》和《代理母亲》(Sugar Mother, 1988)两部小说,把读者引入了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正当读者为故事的悬疑而感到揪心时,结尾处居然以主人公睡醒了,来提醒读者这不过是黄粱一梦,充分体现了奇异的想象、语言的怪诞离奇和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