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词鉴赏:戴叔伦《过三闾庙》.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6088301
  • 上传时间:2022-0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8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词鉴赏:戴叔伦《过三闾庙》 过三闾庙 唐代: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译文 沅江湘江长流不尽,屈原悲愤似水肤浅 暮色茫茫,秋风骤起江面,吹进枫林,听的满耳萧萧 解释 三闾(lǘ)庙:即屈原庙,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而得名,在今湖南汨罗县境 沅(yuán)湘:指沅江和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 屈子怨何深:此处用比方,屈子指屈原,句意屈原的怨恨好像沅(yuán)江湘江肤浅的河水一样何深:多么地深 “日暮”二句:此处化用屈原的《九歌》《招魂》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秋烟:一作“秋风”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鉴赏一 这是游屈原庙的题诗此诗题一作《过三闾庙》,是诗人大历(766-779)中在湖南做官期间路过三闾庙时所作宏大诗人屈原毕生忠贞正直。

      满腔忧国忧民之心,一身匡时济世之才,却因*邪谗毁不得进用,最终流放江潭,遗恨波涛他的峻洁的人格和不幸遭受,引起了后人无限的景仰与怜悯在汉代,贾谊、司马迁过汨罗江就曾驻揖凭吊,洒一掬英雄泪贾谊留下了的《吊屈原赋》而司马迁则在他那“无韵之《离骚》”(《史记》)里写了一篇满含悲愤的《屈原列传》时隔千载,诗人戴叔伦也感受到了与贾谊、司马迁同样的情怀:“昔人从逝水,有客吊秋风何意千年隔,论心一日同!”(《湘中怀古》)大历年间,*臣元载当道,嫉贤妒能,排斥异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来往于沅湘之上面对秋风萧瑟之景,不由他不动怀古吊屈的幽情屈原“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谒庙,感慨颇深,《题三闾大夫庙》就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景成章的 诗的前二句对屈原的不幸遭受表示深切的怜悯沅湘流不尽”发语高亢如天外奇石陡然而落,紧接着次句“屈子怨何深”又如古钟震鸣,沉重而浑厚,两句一开一阖,立刻给读者心灵以剧烈的震撼从字面上看,“沅湘”一句是说江水长流,无穷无尽,意思当句自足但实际上“流”这里是双关,既指水同时也逗出下句的“怨”,意谓屈子的哀愁是何等深重,沅湘两江之水千百年来汩汩流去,也流淌不尽、冲刷不尽。

      这样一来,屈原的悲剧就被给予了一种超时空的永恒意义诗人那不被理解、信任的悲伤,遭谗见谪的愤慨和不得施展理想的不平,仿佛都化作一股怨气充满在天地间,沉积在流水中,浪淘不尽.在这里以大胆的想象伴随饱含感情的笔调,表现了屈原的哀怨的深重,言外洋溢着无限悲慨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以沅水湘水流了千年也流不尽,来比方屈原的幽怨之深,构思妙绝屈原与楚王同宗,想到祖宗创业困难,好不简单建立起强大的楚国,可是子孙昏庸无能,不能守业,贤能疏远,*佞当权,自己空有一套正确的治国主见却不被接受,反而遭到打击*,屡贬荒地眼看世道,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朝政日非,国力岌岌可危,人民的灾难越来越深重,屈原奋而自沉汨罗江,他生而有怨,死亦有怨,这样的怨,没有个终点这二句是抒情 后二句写景:“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秋风萧瑟,景象凄凉,一片惨淡气氛,诗人融情入景,使读者不禁慨然以思,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思念之情这两句暗用《楚辞·招魂》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但化用得特别奇妙,使人全然不觉诗的后两句轻轻宕开,既不咏屈原的事,也不写屈原庙,却由虚转实,描绘了一幅秋景:“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这并不是闲笔,它让读者想到屈原笔下的秋风和枫树,“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招魂》)这是屈原曾经行吟的地方朱熹说“(枫)玉霜后叶丹得意,故骚人多称之”(《楚辞集注》)此刻骚人已去,只有他曾歌咏的枫还在,当黄昏的秋风吹起时,如火的红枫婆娑摇曳,萧萧絮响,像在诉说千古悲剧 这首诗比兴手法相当高超前二句以江水之流不尽来比方人之怨无穷,堪称妙绝后二句萧瑟秋景的描写,又从《招魂》“湛湛江水”两句生发而来,景物依稀,气氛愁惨,更增凄惋,使人不胜惆怅,吊古之意极深,为人传诵 鉴赏二 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诗人围绕一个“怨”字,以明朗而又含蓄的诗句,抒发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 沅、湘是屈原诗篇中经常咏叹的两条江流《怀沙》中说:“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湘君》中又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诗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方:沅水湘江,江流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骚人幽怨,好像沅湘肤浅的流水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

      两句都从“怨”字落笔,形象明朗而包孕深广,错综成文而回环婉曲李瑛《诗法易简录》认为:“咏古人必能写出古人之神,方不负题此诗首二句悬空落笔,直将屈子一生忠愤写得至今犹在,发端之妙,已称绝调是说得颇有见地的 然而,屈子为什么怨,怨什么,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又怎样,诗中并没有和盘托出,而只是描绘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图景,引导读者去思考江上秋风,枫林摇落,时历千载而三闾庙旁的风光依旧如昔,可是,屈子沉江之后,已经无处可以召唤他的冤魂归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这是屈原的《九歌》和《招魂》中的名句,诗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借来化用为诗的结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季节是“秋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风光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这种写法,称为“以景结情”或“以景截情”,画面明朗而引人思考,诗意隽永而不晦涩难解,深远的情思含蕴在规定的风光描绘里,使人觉得景物如在目前而余味曲包试想,前面已经点明白“怨”,此处假如仍以直白出之,而不是将明朗和含蓄结合起来,做到空际传神,让人于言外得之,那将会特别索然寡味。

      此诗结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又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凡咏古以写景结,须与其人相肖,方有神致,否则流于广泛矣钟惺《唐诗归》则说:“此诗岂尽三闾,如此一结,便不行测施补华《岘佣说诗》评道:“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感慨之气,五绝中此格无不愿定其意余象外、含蓄悠永之妙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也是最富于示意性和启发力的艺术明朗而不含蓄,明朗就成了一眼见底的浅水沙滩;含蓄而不明朗,含蓄就成了令人不知所云的有字天书戴叔伦的《过三闾庙》兼得二者之长,明朗处情景接人,含蓄处又唤起读者的想象鼓翼而飞 创作背景 三闾庙,是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依据《清一统志》记载,庙在长沙府湘阴县北六十里(今汨罗县境)诗人经过此地后,睹物思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凭吊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