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54670481
  • 上传时间:2023-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8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湖南商学院专业实习汇报题 目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汇报学生姓名刘振宇学 号学 院经济和贸易学院专业班级经济1001指导老师尹向飞职 称教授9月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汇报一、调查背景两型社会指是“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省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省资源基础上,建设节省型社会关键是节省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步骤,经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方法,厉行节省,不停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大家日益增加物质文化需求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人和自然友好共生社会形态,其关键内涵是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连续发展 党十七大汇报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深入发展循环经济”指示要求,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汇报,既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又提供了操作性较强对策提议和评价标准,研究结果为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制订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部分提议已被发展计划部门采纳并考虑在湖南省“十二五”计划中深入吸收长株潭城市群是中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

      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59所高校,9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杂交水稻、人类干细胞、复合材料等研究国际领先长株潭城市群在湖南省东北部,包含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经济总量2818亿元,分别占湖南全省13.3%、19.2%、37.6%,是湖南省经济发展关键增加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6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4.7%,含有较强环境承载能力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被列为中国第四批试验区——“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又一重大决议年底,试验区改革总体方案和城市群区域计划方案经国务院同意,1月,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正式迈入新征程湖南省委、省政府正确决议指导湖南省长株潭试验区建设,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依据“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全方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在关键领域和关键步骤率先突破,大胆创新,率先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省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新模式,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成功转型新经验,加紧转变经济发展形式,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进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友好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将改革创新贯穿于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圈过程,全方面把握“两型社会”要求和湖南特色,立足科学跨越发展,推进试验区改革建设,以新型城市为载体,强化省委省政府领导协调二、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关键内容(一)创新资源节省体制机制1、构建城市群循环经济体系加紧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促进湘潭竹埠港、下摄司和长沙坪塘等深度污染区循环经济改造,支持各市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循环农业示范区,构建以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为关键循环经济产业体系2、探索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健全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统一、开放、有序资源初始产权有偿取得机制健全资源产权交易市场,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培育水权、林权等产权交易市场3、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差异化能源价格制度,理顺能源、矿产品价格,逐步建立表现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恢复成本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绿色电价机制推行分质供水和阶梯式水价制度,对居民生活用水实施阶梯式水价,对非居民用水实施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4、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节能减排投入机制,综合利用价格、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有效促进社会、企业节省能源资源。

      安排专题资金并主动争取中央财政经过增加“以奖代补”专题转移支付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健全新建项目能效评价制度,提升高耗能项目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评体系,健全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机制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1、建立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将湘江流域纳入国家长江中下游污染治理计划,加大国家对重大项目支持力度以控制沿江沿湖地域项目准入和开发强度为关键,加强水系、水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和流域生态修复和保护,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探索建立跨区域流域综合整改和保护机制新模式发行湘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收益债券,创新投融资模式2、建立区域性生态环境赔偿机制建立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排污许可证、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在长株潭设置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推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市场化运行改革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费征管措施,创新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模式在湘江流域开展国家生态赔偿试点,设置生态赔偿专题资金,关键是建立湘江流域水源保护区、长株潭“绿心”保护区等区域生态赔偿和污染赔偿机制和部分重金属污染河段治理修复赔偿机制3、建立城市群环境治理一体化体制机制制订城市群统一环境保护和生态赔偿地方性法规,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编制实施城市群生态建设计划,根据区域功效实施分类管理,探索一体化计划环评机制、项目布局协商机制建立城市群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和环境保护督察中心,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 “一票否决”制,完善协同监控管理体系提升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制订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推行绿色产品认证和消费扶持等制度建立企业环境保护诚信档案建立城市群一体化垃圾分类、搜集、运输、处理体系三)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制机制1、建立优化产业布局协调促进机制探索建立企业、项目在城市群内转移利益协调和赔偿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产业集聚功效国家支持资源节省和环境保护领域重大产业项目布局长株潭选择城市群内条件很好省级开发区,比照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方法,主动推行园区法人资格制度,探索开发区发展新模式2、建立分类引导产业发展导向机制根据“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编制城市群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产业分类标准,实施分类引导对限制类产业,严格控制其规模扩张,限期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建立淘汰产业退出机制,强制高能耗、高排放企业逐步退出,采取补助、奖励等方法对淘汰落后产能给财政支持,在城市群开展全国产业退出赔偿试点。

      3、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发展一批含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环境保护技术优异、带动性强大型企业集团4、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制环境营造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法制、政策环境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区域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四)创新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1、建设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体系推进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深化公益类科研院所分配制度改革加强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现有各类关键试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建一批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基地和研发中心支持和引导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中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建立优势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支持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靠长沙、株洲、湘潭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构建长株潭创新创业试验区探索科教资源整合共享机制,以岳麓山大学城为关键,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区3、创新科技结果转化机制加紧科技结果转化基地建设,建立以高新技术园区为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依靠区域孵化网络,以长株潭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龙头,推进长株潭湘江沿岸高技术产业带建设。

      推进长沙、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开展非上市企业股份报价转让试点探索产学研联合开发、利益分享新机制,形成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产业基地协调发展“链式”发展模式扩大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规模,激励发展各类创业投资基金4、创新人才开发和配置体制机制整合省内人才资源,健全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探索保障各类人才养老、医疗保险等异地享受新模式,破除影响人才流动体制性障碍,加紧建设统一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五)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1、创新节省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实施城市土地投资强度分级分类控制,调整和实施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探索建立工业园区和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降低相挂钩实施机制和管理制度探索实施国家机关用地、基础设施和各类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开展土地立体开发等多个节省集约用地模式试点实施“城中村”改造对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湘江沿线严重污染地域耕地,在确保计划确定耕地保有量不降低前提下,依法变更土地地类2、创新耕地保护模式制订耕地和基础农田分区保护计划,开展农用地分类保护和耕地有偿保护试点,探索建立耕地保护有偿调剂制度在确保省内耕地总量和质量动态平衡前提下,探索建立省域内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机制。

      完善耕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探索建立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多元投入机制,设置耕地保护资金统筹实施耕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改3、完善征地用地制度对长株潭土地利用专题计划确定为建设用地范围内集体用地,依据法定程序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同意手续,纳入政府土地贮备试行统一征地域片综合地价,探索建立征地协议制度在确保“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前提下,先安置后拆迁,采取公寓式安置、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个形式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体系4、创新土地市场机制建立长株潭城市群统一土地市场信息平台,加紧建立区域统一、城镇统筹土地市场体系和土地价格体系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交易许可制度,建立流转交易平台,加强收益分配管理,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划拨、转让、抵押等制度,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探索土地粮食生产能力定级分类措施,开展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推进土地资源最好使用建立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方法,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扩大“迁村腾地”试点范围,稳步推进合理迁村并镇工作六)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1、推进投融资主体建设组建国有建设性投融资集团在做大做强城市群城市商业银行基础上,经过重组设置区域性商业银行,并主动推进上市整合金融资源,组建大型金融控股集团设置金融租赁企业、汽车金融企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动引进、设置保险机构实施长株潭城市群金融机构同城化管理,激励三市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支持设置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产业投资基金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提升上市企业再融资能力支持发行服务“两型”社会建设项目收益债券,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整合全省产权交易市场,组建联合产权交易机构加紧发展期货业,在长株潭设置稻米、生猪、有色金属等大宗优势产品交割库支持保险资金参与“两型”社会建设,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型保险业务试点3、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计划建设长株潭金融服务区,制订设置金融机构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长株潭设置分支机构、总行(总部)、后台服务基地,促进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主动开展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 “绿色信贷”规模,关键扶持符合“两型”要求企业和项目开展金融生态建设试点,加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和扶持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