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清单及审查程序简约版.docx
30页绿色食品申报材料清单及审查程序绿色食品申报材料清单及审查程序申报材料清单申请人向所在省绿办提出认证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文件,每份文件一式两份,一份省绿办留存,一份报中心:1.《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2.《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3.保证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4.生产操作规程(种植规程、养殖规程、加工规程)5.公司对“基地+农户”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合同、基地图、基地和农户清单、管理制度)6.产品执行标准7.产品注册商标文本(复印件)8.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9.企业质量管理手册1对于不同类型的申请企业,依据产品质量控制关键点和生产中投入品的使用情况,还应分别提交以下材料:1.矿泉水申请企业,提供卫生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及专家评审意见复印件;2.对于野生采集的申请企业,提供当地____为防止过渡采摘、水土流失而制定的许可采集管理制度;3.对于屠宰企业,提供屠宰许可证复印件;4.从国外引进农作物及蔬菜种子的,提供由国外生产商出具的非转基因种子证明文件原件及所用种衣剂种类和有效成份的证明材料;5.提供生产中所用农药、商品肥、兽药、消毒剂、渔用药、食品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产品标签原件;6.生产中使用商品预混料的,提供预混料产品标签原件及生产商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使用自产预混料(不对外销售),且养殖方式为集中饲养的,提供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使用自产预混料(不对外销售),但养殖管理方式为“公司+农户”的,提供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预混料批准文号及审批意见表复印件;27.外购绿色食品原料的,提供有效期为一年的购销合同和有效期为三年的供货协议,并提供绿色食品证书复印件及批次购买原料发票复印件;8.企业存在同时生产加工主原料相同和加工工艺相同(相近)的同类多系列产品或平行生产(同一产品同时存在绿色食品生产与非绿色食品生产)的,提供从原料基地、收购、加工、包装、贮运、仓储、产品标识等环节的区别管理体系;9.原料(饲料)及辅料(包括添加剂)是绿色食品或达到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相关证明材料;10.预包装产品,提____品包装标签设计样。
申请人及申请认证产品条件1、申请人条件申请人必须是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____和行政机构等不可作为绿色食品的申请人同时,还要求申请人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绿色食品生产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2)生产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3(3)加工企业须生产经营一年以上方可受理申请;(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作为申请人:a.与中心和省绿办有经济或其它利益关系的;b.可能引致消费者对产品来源产生误解或不信任的,如批发市场、粮库等;c.纯属商业经营的企业(如百货大楼、超市等)2、申请认证产品条件(1)按国家商标类别划分的第5、29、30、31、32、33类中的大多数产品均可申请认证;(2)以“食”或“健”字登记的新开发产品可以申请认证;(3)经卫生部公告既是药品也是食品的产品可以申请认证;(4)暂不受理油炸方便面、叶菜类酱菜(盐渍品)、火腿肠及作用机理不甚清楚的产品(如减肥茶)的申请;4(5)绿色食品拒绝转基因技术由转基因原料生产(饲养)加工的任何产品均不受理绿色食品文审要点及评判标准一、申请认证材料完整性、规范性1.审查要点:(1)申请材料缺项;(2)无申请材料目录;(3)未装订成册。
2.评判标准(1)出现(1)、(2)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2)出现(3)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装订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封面1.审查要点:(1)是否填写和盖章;(2)申请单位全称是否与公章全称一致52.评判标准:出现未填写和盖章,或全称不一致,要求企业补充材料三、“表一生产企业概况”1.审查要点:(1)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未盖章;填表人未签字;(2)“产品名称”是系列产品名称或集合名词;(3)年销售量大于实际年生产规模;(4)实际年生产规模单位未换算成“吨”或“kg”单位;(5)“原料供应单位情况”栏“年供应量”大于原料单位生产规模2、评判标准:(1)出现(1)、(2)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填写;(2)出现(3)、(4)、(5)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四、“表二农药、肥料使用情况”1.审查要点:(1)此表填写不完整;缺填表人或种植单位负责人签字;6(2)此表填写不规范;填写单位及公章单位不符合要求;(3)此表有关农药使用栏目随意涂改;(4)“农药使用情况”与“主要病虫害”不符;(5)使用了无“三证”农药(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号);(6)使用了绿色食品禁止使用农药;(7)农药使用量超标;(8)农药使用次数超标;(9)使用了混配有机合成农药,且表中同时又有单一成份的同种农药;(10)末次使用与收获时的间隔期小于该农药的安全间隔期;(11)由于采摘周期长,无法判定末次使用与收获时的时间间隔;(12)“剂型规格”填写不完整,无法计算每次用量(有效成份);(13)使用的商品肥料无登记号;(14)只施用了化肥,而没有施用有机肥;7(15)使用了硝态氮肥或复混(合)肥中含有硝态氮肥或稀土肥;(16)使用了氮磷钾复混(合)肥;(17)使用了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18)“农药品种”与“目的”不符,如杀虫剂在“目的”栏填写“杀菌”;(19)混配农药(肥料)中含有绿色食品禁用成份;(20)附报材料中,缺农药及商品肥料产品标签。
2.评判标准:(1)出现(1)、(2)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填写;(2)出现(4)、(11)、(12)、(16)、(20)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3)出现(3)、(5)、(6)、(7)、(8)、(9)、(10)、(13)、(14)、(15)、(17)、(18)、(19)任何一种情况,按不通过处理五、“表三畜(禽、水)产品饲养(养殖)情况表”1.审查要点:(1)此表填写不完整;缺填表人签字;8(2)此表填写不规范;填写单位及公章单位不符合要求;(3)此表中有关饲料成份名称、比例及药剂使用情况栏目随意涂改;(4)饲养规模小于申请认证产品规模;(5)饲料成份不全,比例相加不到100%;或饲料成份不明确;饲料量不足;(6)饲料成份中存在可能为转基因的原料(如棉籽壳、进口豆粕);(7)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了以哺乳动物为原料的动物性饲料产品(如骨粉等);(8)饲料中使用了工业合成油脂或畜禽粪便;(9)饲料中来源于已认定的绿色食品或副产品或通过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的成分相加不到90%;(10)饲料中添加了无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号的预混料;(11)预混料中添加了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添加剂(如乙氧基喹啉、人工合成的着色剂、药物性添加剂等)(12)饲料添加剂使用量超标;(13)无预混料产品标签、三年购销合同(协议)及批次购买发票复印件;9(14)使用药剂不全,缺少动物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15)使用了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药剂;(16)使用药剂对象超出了限定范围;(17)使用药剂超出了限定的使用方法;(18)使用剂量填写不规范,如“10g/头”、“3瓶”;(19)使用剂量超标;(20)未注明停药期;(21)末次使用与宰杀(挤奶、捕捞)时间间隔小于停药期;(22)“使用的药剂”与“用途”不符,如抗菌剂在“用途”栏填写“防治寄生虫”;2.评判标准:(1)出现(1)、(2)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填写;(2)出现(4)、(5)、(13)、(14)、(18)、(20)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10(3)出现(3)、(6)、(7)、(8)、(9)、(10)、(11)、(12)、(15)、(16)、(17)、(19)、(21)、(22)任何一种情况,按不通过处理。
六、“表四加工产品生产情况”1.审查要点:(1)此表填写不完整;缺填表人签字或公章;(2)此表填写不规范;(3)“实际年产量”大于原料供应单位“年供给量”;(4)执行标准不明确;或已发布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产品,仍执行国标或企业标准;(5)主原料来源不符合加工产品原料有关认证规范要求;(6)无法判定辅料是否达到绿色食品产品标准;(7)原料年用量与产品“实际年产量”间无损耗率(增长率);(8)使用了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添加剂;(9)使用的复合添加剂中,含有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成份;(10)添加剂使用量超标;(11)添加剂使用超出了限定范围;11(12)缺添加剂产品标签;(13)添加剂名称系缩写,无法判定其有效成份;(14)使用了绿色食品相应产品标准中“不得检出”的添加剂,如果脯中添加了合成色素2.评判标准:(1)出现(1)、(2)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填写;(2)出现(3)、(4)、(6)、(7)、(12)、(13)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3)出现(5)、(8)、(9)、(10)、(11)、(14)任何一种情况,按不通过处理七、生产操作规程(种植、养殖、加工)1.审查要点:(1)缺生产操作规程;(2)规程制定不规范;或缺少内容;没有可操作性;缺公章;(3)生产操作规程不是本单位依据当地(或自身)的情况制定,而是国标、行标、地标或技术资料的复印件;(4)操作规程过于简单,缺关键技术环节;12(5)操作规程制定没有体现绿色食品生产特点;(6)操作规程中投入品使用情况不明确,如农药缺剂型规格,兽药缺停药期;(7)操作规程中投入品使用品种数小于表二(表三、表四)中填报的品种数;(8)生产操作规程中有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投入品(农药、肥料、饲料添加剂、兽药、渔用药、食品添加剂等);(9)操作规程中投入品使用量超标;(10)操作规程中投入品末次使用与收获(屠宰、捕捞)时间间隔小于安全间隔期(停药期、休药期);(11)加工工艺不符合绿色食品相关标准的要求;(12)缺投入品产品标签(原件);(13)植物(动物)品种或投入品品种为转基因产品;(14)植物(动物)品种从国外进口。
2.评判标准:(1)出现(1)、(2)、(3)、(4)、(5)、(6)、(7)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制定操作规程;13(2)出现(12)、(14)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3)出现(8)、(9)、(10)任何一种情况,检查员现场检查,确认当年生产实际使用情况,如实际使用情况符合要求,要求企业重新制定操作规程;(4)出现(11)、(13)任何一种情况,按不通过处理八、质量控制体系1.审查要点:(1)无质量控制体系;(2)质量控制体系不完整;缺农户清单;缺基地图;缺组织机构图;缺管理制度;缺公司与基地(农户)合同(协议);(3)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面;缺生产中投入品管理;缺技术指导制度;缺监督管理制度;(4)公司与基地(农户)合同(协议)无有效期;或有效期不足3年;(5)基地图编制不规范;(6)基地(农户)名单提供的种植面积(养殖规模)大于申请认证产品的规模;(7)基地(农户)名单提供的种植面积(养殖规模)小于申请认证产品规模的规模;14(8)公司委托第三方技术部门进行基地管理,缺少技术部门对基地管理制度;缺委托合同;委托合同无有效期或有效期不足3年;(9)基地管理制度或合同(协议)中有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投入品;(10)基地管理制度中有公司转让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现象(如公司本身不销售认证产品,而是经公司同意(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