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章腔肠动物门.ppt

83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7186898
  • 上传时间:2019-10-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51MB
  • / 8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腔肠动物门,主讲:雷火军,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慨述,一、辐射对称(进化:两辐对称) 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三、组织分化 四、漫散神经系统___神经网 五、刺细胞 六、水螅型和水母型 七、生殖和世代交替,一.辐射对称,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口面到反口面),有多 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份. 具有这样体型的动物适于漂流生活 两辐对称: 即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 体分为相等的两部份如海葵,具有这样体形 的动物适应固定生活水螅型-水母型,两幅对称,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1.两胚层: 外胚层——保护,运动,感觉,动物极分裂球形成,分化出皮肤、神经等, (钙质、角质)的骨骼源自外胚层 中胶层——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凝胶比果冻(5%明胶)稀得多,几乎无细胞结构,(多孔动物中胶层细胞较多)水母中胶层密度要比海水密度稍低,海蜇中胶层仅比海水低0.001左右发水母与海水密度相等 内胚层——消化,植物极分裂球形成,分化出一些脏器等 2.消化循环腔——由内外胚层细胞所围成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具有消化作用(胞内、胞外),且能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份,有口无肛门。

      通过胃层腺细胞分泌消化液,使食物在消化腔进行初步消化,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细胞外消化 消化腔内水的流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消化腔只有一个对外开口,是原肠期的原口形成的,兼有口和肛门两种功能(有口无肛门) 一些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体外三. 结构特点,分为皮层和胃层,皮层(epidermis):由外胚层发育而来.,中胶层(gastrodermis):由皮层、胃层共同分泌的物质构成胃层(gastrodermis):由内胚层发育而来1.外胚层: (1)外皮肌细胞 (2)腺细胞 (3)间细胞 (4)感觉细胞 (5)神经细胞 (6)刺细胞 2.中胶层: 3.内胚层: (1)内皮肌细胞 (2)腺细胞 (3)感觉细胞 (4)间细胞,水螅-结构,皮层,上皮细胞(epithelio cell): 其基部有肌原纤维沿身体纵轴排列,它的收缩使身体和触手变短,故又称上皮肌肉细胞(epitheliomuscular cell),因即是上皮细胞,又是肌肉细胞,故称皮肌细胞; 腺细胞(gland cell): 分布于皮肌细胞之间,能分泌粘液,使水螅便于附着或在基质上滑动; 感觉细胞(sensory cell): 体积小,在口和触手等处较多,它的基部与神经纤维连接;,神经细胞(nerve cell): 位于皮肌细胞基部,接近中胶层,它的细胞突起彼此相连成网状,构成神经网,起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的作用; 刺细胞(cnidoblast): 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

      刺细胞内有刺丝囊(nematocyst),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 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利于防御和捕食 间细胞(interstitial cell): 主要在外胚层细胞之间,是一种未分化的胚胎性细胞,可以分化为刺细胞和生殖细胞等中胶层(gastrodermis),由皮层、胃层共同分泌的物质构成,主要以胶原蛋白的形式存在 皮肌细胞突起也伸入中胶层 中胶层作为弹性“骨骼”,起支持作用胃层(gastrodermis),由内胚层发育而来: 包括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少数感觉细胞和间细胞 内皮肌细胞:顶端多具鞭毛(1-5根),鞭毛摆动能激动水流,同时皮肌细胞伸出伪足吞食食物;内皮肌细胞基部肌原纤维呈环状排列,收缩时使身体和触手变细; 可见内皮肌细胞兼有收缩和营养功能 胃层的腺细胞能分泌酶进入中央腔消化食物四.漫散神经系统___神经网,1.由两极和多极神经元以及感觉细胞基部的纤维互相连接而成.(原始性,传导无定向,无鞘和无中枢) 2.外界:光,食物等刺激——感觉细胞接受刺激——神经细胞传导——皮肌细胞,刺细胞产生发反应(避敌,摄食).,神经系统,中胶层靠近皮层的一侧,分布有很多神经细胞: 主要为多极神经细胞——一般有多个树突,彼此联络成网状——网状神经系统。

      1971年,Westfall 等首先证明腔肠动物的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存在突触传递(乙酰胆碱) 腔肠动物的神经传导为不定向,因此无神经中枢 刺细胞等少数细胞仍然具有独立反应的能力 腔肠动物的神经传递速度很慢:海葵 12-15cm/s;人类 12500cm/s腔肠动物-神经系统,五.刺细胞,刺细胞分布于外胚层细胞中,以触手最多. 由刺针(接受刺激),刺丝(毒液)组成.,六、呼吸和排泄 无专门的呼吸和排泄器官,由各细胞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六.水螅型和水母型,水螅型:圆筒形,固着生活. 水母型:盘形浮游生活.,水螅型-水母型,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形态比较,区别 水螅型 水母型 体制 圆筒型 盘状 生活方式 固着 浮游 中胶层 薄 厚 口部 向上 向下 神经 不发达 发达 生殖 出芽、有性 有性,七.生殖和世代交替,无性繁殖 :出芽生殖(母体的一部分长成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成为新个体),群体生活的种类,芽体不离开母体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群体代表动物:水螅、薮枝螅 有性生殖:多数雌雄异体,也有雌雄同体; 性细胞由间细胞形成。

      水螅雌雄同体 世代交替——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交替进行的生活史类型某些腔肠动物的种类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同时存在水螅型以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母型个体(无性世代);水母型个体有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型的个体(有性世代)例如:薮枝螅世代交替,水螅-芽体,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浮浪幼虫: 腔肠动物(海产种类)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的幼虫称为浮浪幼虫,有性生殖,,水螅有性生殖,薮枝螅生活史,,海月水母的世代交替,,出芽生殖,有性生殖,第二节 腔肠动物分纲,一、水螅纲 1.薮枝虫(Obelia) 营养个体 生殖个体,2.水螅纲的主要特征,1.小型 2.结构简单 3.水母有缘膜、平衡囊 4.水螅型和水母型 5.生殖腺外胚层产生,,钩手水母,缘膜,薮枝虫,筒 螅,钩手水母,桃花水母,僧帽水母,二、钵水母纲,1.海月水母 Aurelia aurita 形态: 上伞面 下伞面,结构,触手囊: 笠 平衡石 缘瓣(2) 嗅窝(2) 眼点(2),水管系统,正辐管 从辐管 环 口 胃 胃囊 间辐管 管 口 胃 4 从辐管 腕 丝 个 正辐管 水流的意义: 循环、呼吸、排泄、生殖,,,,,,,,,,,,,,,,,钵水母 水螅水母 (真水母) (缘膜水母),1. 大 小 2. 无缘膜 具缘膜,3. 具胃丝 无胃丝,4. 生殖腺(内) 生殖腺(外),5. 触手囊 平衡囊,6. 全裂(内陷) 全裂(移入法),重要种类,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蜇头:口腕部分 蜇皮:伞面部分 水 88.2% 蛋白质 5% 脂肪 1.5% 糖 1.2% v 0 生活时含:Vb1、vB2,常见种类,海月水母,海蛰,彩色水母,珍珠水母,三、珊瑚纲Anthozoa,是腔肠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约有7000余种。

      全部为水螅型、无水母型;群体或单体生活,口道发达,大多数可以形成骨骼;生殖腺由内胚层产生,外胚层均有刺细胞,消化循环腔内有隔膜如红珊瑚、红海葵等代表动物--海葵,1.生态 固着于海滨岩石上生活,捕获鱼和甲壳 类动物为食,无骨骼 2.结构 身体呈圆柱形,固着一端为基盘,另一端为口盘,口盘周围有触手.,内部构造,消化循环腔 隔膜: 初级 次级 三级 一个隔膜: 肌束 生殖腺 隔膜丝,生殖,无性:碎裂 纵裂 有性:♀/♂,受精卵---浮浪幼虫---新个体 无世代交替:,珊瑚纲与水螅纲水螅型的区别,1.消化循环腔复杂 2.生殖腺的来源不同 3.珊瑚 珊瑚骨胳:由珊瑚虫外胚层细胞的分泌物形成2.重要种类,八放类:海鳃 触手和隔膜各8个,六放类:菊珊瑚 触手和隔膜为6的倍数,back,(一)八放珊瑚亚纲 触手和隔膜各8个 1、海鸡头目,花环肉质软珊瑚,水珊瑚,红鸡冠珊瑚,柔指软珊瑚,2、柳珊瑚目,柳珊瑚,红海树,3、走根珊瑚目,笙珊瑚,满天星珊瑚,4、海鳃目,海鳃,海笔,(二)六放珊瑚亚纲 触手和隔膜为六的倍数 1、海葵目,樱花海葵,绿海葵,2、群体海葵目,拳头海葵,3、石珊瑚目,河谷脑珊瑚,,石芝(蕈珊瑚),鹿角珊瑚,平滑气孔珊瑚,气泡珊瑚,腔肠动物各个纲特征比较,第三节 腔肠动物的经济意义,有益: 食用、药用 仿生学 计时作用 生物钟 珊瑚礁和珊瑚岛的形成及其利用 有害: 有毒:刺丝囊毒 破坏渔网,back,复习题:,思考题:,1.水螅的体壁有何特点? 2.消化循环腔与中央腔有何区别? 3.为什么说腔肠动物是处于动物演化上的主干地位? 4.腔肠动物分几纲?常见种类有哪些? 5.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在演化上的关系怎样? 6.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7.腔肠动物门分为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腔肠动物的体壁结构、组织分化等基本特征,为什么说腔肠动物是处于动物界在单细胞向多细胞演化过程中的主干地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