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学]音韵学第3章.ppt

78页
  • 卖家[上传人]:tia****nde
  • 文档编号:69923459
  • 上传时间:2019-01-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10MB
  • / 7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音韻學的術語,第一節 反切 第二節 聲母 第三節 韻母 第四節 聲調 第五節 等韻圖,第一節 反切,O.漢字的注音方式 一.反切各部分的名稱 二.反切注音的方法 三.反切的優點 四.反切的局限性,O 漢字的注音方式,每個漢字都有字音,古今給漢字注音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古人最初採用描寫的方式—描摹發音方法或口形—來説明漢字的讀音,這種注音方式,通常叫“比況(譬況)”例如, “轔讀似鄰急氣言之乃得之也”、 “螣讀近殆,緩氣言之”、 “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淺”、 “伐人者為客,讀伐長言之……見伐者為主,讀伐短而言之”、 “風,兗、豫、司、冀橫口合唇言之,風,氾也……青、徐言風,踧口開唇推氣言之,風,放也漢代學者開始採用一個字為另一個字注音的方式例如《說文解字·鼻部》:“鼾,讀若汗《禮記·少儀》:“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鄭玄注:“皇,讀如歸往之往這種情況叫做“讀若” 漢末以後,產生了一種純注音的“直音”方式,也是用一個字為另一個字注音例如, 《漢書·地理志》:“故穰盧陽鄉、宛臨駣聚”應劭注:“駣音桃《漢書·高帝紀上》:“從間道走軍”顏師古注引服虔曰:“走音奏漢代末年,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外來的拼音文字(梵文或中亞古文字)和語音知識跟我國長期運用“雙聲”“疊韻”而形成的語音認識相結合,便逐漸風行了一種用兩個字拼讀一個字音的注音方式,即“反切”。

      其方法粗略的說是取前一個字(反切上字)的聲母、後一個字(反切下字)的韻母和聲調,兩音拼合成另一字(被切字)的讀音用清人陳澧的話説就是:“切語之法,以二字爲一字之音,上字與所切之字雙聲、下字與所切之疊韻,上字定其清濁,下字定其平上去入 ( 《切韻攷·序錄》 )例如: “同,徒紅反”;“孔,康董反”;“送,蘇弄反”一直到現在,一些工具書中還都標註反切 由於語音的演變,後人往往不能準確地拼讀出古反切的讀音,例如 《切韻》“貯,丁呂反”、“貶,方冉反”等等所以後來又有人對這些反切作了些改良,例如《集韻》把上面兩個反切改爲“貯,展呂切”“貶,悲檢切” 系統地用西方音素字母標註漢字拼寫漢語,始於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西字奇跡》(1605年)→法國傳教士金尼閣《西儒耳目資》(1626年) →清末拼音文字運動 (盧戇章、蔡錫勇、沈學、力捷三、王炳耀、王照 、勞乃宣等人的字母方案 )→ “注音字母” (教育部 1913年制定1918年正式公佈) → “國語羅馬字”方案 (北洋政府 “國音統一籌備會” 1923年決議,由錢玄同、黎錦熙、周辨明、林語堂等人主持制定 )→ 《拉丁化新文字》( 1929年瞿秋白設計方案,經吳玉章、龍果夫等人修訂,於1931年正式產生) →《漢語拼音方案(PY)》(“拼音方案委員會” 1956年發表 ),一.反切各部分的名稱,,同 徒 紅 切,,,,被切字,切上字,切下字,反切下字,下字,切語,反切上字,上字,二.反切注音的方法,,,同: 徒 紅 切,哀: 烏 開 切,tÁu,xuN35,kÁAi55,·u,+,,tÁuN35,+,,Ai55,,拼寫時不必標出,三.反切的優點,1.避免了用生僻字給常用字注音 2.可以給所有漢字注音,,四.反切的局限性(一),1.部分反切不能切出現代音⑴ 例如: 圮 房 美 切,,f + ei214,pÁi214,,,四.反切的局限性(二),1.部分反切不能切出現代音⑵ 再如: 原因:,,東: 德 紅 切,t + uN35,tuN35,古 東平 紅平,今 東陰平 紅陽平,平,陽平,tuN55,陰平,,,四.反切的局限性(三),2.反切上下字含有多餘成分,,tÁu35,xuN35,同: 徒 紅 切,tuN35,四.反切的局限性(四),3.切語用字紛繁⑴ t → 都丁多當得德冬(7個) p → 博北布補邊伯百巴晡方甫府必彼卑兵陂并分筆畀鄙封(23個),四.反切的局限性(五),3.切語用字紛繁⑵ 冬: 都宗切 端: 多官切 鞭: 卑連切 奔: 博昆切,t,t,t,t,p,p,p,p,,,,,附錄:音韻地位,“音韻地位”是一組指稱某一個字或某一批字的音韻狀況的重要的坐標項。

      通常是由中古時期的“聲、韻、調、等、呼、攝”六個參數(有時候還加上“轉”這個參數)組成 等韻學利用這些參數把當時的語音編制成等韻圖,圖中的每個字音都處在由這些參數界定的特定地位,相鄰的位置上的或相關圖中同樣位置上的字音都處在一種最小對立狀況,從而展現出整個語音系統的整體框架第二節 聲母,一.聲、紐、字母 二.宋人三十六字母 三.五音和七音 四.清濁,一.聲、紐、字母,紐的圖解:,,江,支,模,灰,真,宵,先,唐,幫,韻,聲,一.聲、紐、字母,字母的理解: 幫 滂 並 明,p,AN55,代表,,pÁ,b,m,可稱爲,,幫母或幫紐,滂母或滂紐,並母或並紐,明母或明紐,代表,,可稱爲,,代表,,可稱爲,,代表,,可稱爲,,二.宋人三十六字母,分析:,,幫組,非組,端組,知組,精組,照組,見組,影組,,不可寫爲“并”,,讀tÁ«N35,不讀t«N51,,讀an51,不讀tÁan35,,讀tþÁi55,不讀þi55,四 字 組,五 字 組,,,四 字 組,,三.五音和七音(一),分析:,,七音,五音,雙脣,舌尖中,脣齒,舌面前,舌面前,舌尖前,舌面後,舌面後,舌尖中,舌面前,影 ·,喻 j,古人術語,今人術語,三.五音和七音(二),“五音”和“七音”的實質: “五音”、“七音”不僅指發音部位,實際上含有發音方法的内容 重脣 → 塞音:p幫組 輕脣 → 塞擦音:pf非組 舌音 → 塞音:t端組、¦知組 齒音 → 塞擦音、擦音:ts精組、tþ照組,(鼻音m、M除外),四.清濁,不送氣,,清,,濁,,濁,,清,送氣,塞.塞擦,鼻.邊.半,擦,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影 ·,(全清),(全濁),分析:,第三節 韻母,一.韻、韻部、韻目 二.開合(呼) 三.韻等 四.洪細 五.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六.舒促 七.韻攝,一.韻、韻部、韻目(一),《廣韻》韻例,,,《廣韻·唐韻》,,一.韻、韻部、韻目(二),唐詩例: 杜甫《蕃剑》 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

      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 虎气必腾踔,龙身宁久藏 风尘苦未息,持汝奉明王∆,∆,∆,∆,AN35,AN35,AN35,t,AN55,m,tsÁ,平聲,u,u,,一.韻、韻部、韻目(三),韻、韻母、韻部、韻目示意圖⑴,唐,蕩,宕,韻,韻母,韻目,韻部,,,,,,,,,,,一.韻、韻部、韻目(四),韻、韻母、韻部、韻目示意圖⑵,幽,黝,幼,韻,韻母,韻目,韻部,i«u平,i«u上,i«u去,,,,,,,,,,一.韻、韻部、韻目(五),韻、韻母、韻部關係圖,韻母,韻,韻部,韻頭,韻尾,韻腹,聲調,,,,一.韻、韻部、韻目(六),現代漢語普通話的韻部,《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 過她, 我有心採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i,u,,,《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實在難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門口«u,i«u,«u,《誰説女子不如兒男》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 誰説女子享清閑 男子打仗到邊關, 女子紡織在家園ian,ian,uan,yan,«u,二.開合(一),開合區分韻母脣形的圓展 韻頭(或韻腹): 有 u 则圓,卽爲合口,如: uan、iuan 無 u 则展,卽爲開口,如: an、 ian,二.開合(二),在中古,i和u可以同時作韻頭,如: iuan 中古沒有“齊齒呼”的説法,有 i- 的韻母也不叫“齊齒呼”。

      iuan 是合口呼,二.開合(三),開合的要點: 開合是對韻母的前面音素(韻頭或韻腹)的分析,韻尾中u的有無與開合無關 練習:判斷下列韻母的開合 uA au u iuN ieu,開口,合口,開口,合口,合口,二.開合(四),關於“開合同韻”和“獨韻” 《廣韻》中,有的韻既有開口,也有合口: 唐韻 有的韻只有開口或只有合口: 幽韻 i«u 虞韻 iu,,AN,uAN,開合同韻,合口獨韻,開口獨韻,二.開合(五),中古只有“開合”兩“呼” “撮口呼”的術語是在 y- 產生之後才出現的 明朝末年北方話: iu- → y- y- 產生之後,才有了“四呼”的術語三.韻等(一),韻等區分韻母開口度的大小 古人把韻母分爲四個等:,三.韻等(二),守溫“四等輕重例” ⑴,,開口,合口,古肴反,古宵反,古蕭反,古刪反,古仙反,古先反,三.韻等(三),守溫“四等輕重例” ⑵ 由於明清之際: 於是: 古 今 嬌 kiEu → tþiau 勬 kiuEn → tþyan,三.韻等(四),韻等的要點: 韻等是對韻母的前面音素(韻頭或韻腹)的分析,韻頭或韻腹中如果有 i 一定是三等或四等,但韻尾中 i 的有無與韻等無關。

      四.洪細(一),洪細也區分韻母開口度的大小: 洪細把韻母開口度的大小區分爲兩級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洪細實際上區分了韻頭或韻腹中i 的有無洪音,,i-,i-,細音,,四.洪細(二),洪細的要點: 洪細是對韻母的前面音素(韻頭或韻腹)的分析,韻尾中i 的有無與洪細無關 練習:判斷下列韻母的洪細 uA iA iuA ai uai,洪音,細音,洪音,細音,洪音,iai,u«n,iu«n,細音,洪音,細音,四.洪細(三),洪細與四呼: 近現代漢語的“四呼”也可以用洪細來劃分 開口 合口 齊齒 撮口 在漢語語音的演變過程中,洪細起的作用比韻等大洪音,,i-,y-,細音,,五.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一),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區分韻尾 中古有9種韻尾:,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零、元音,鼻音,雙脣,舌尖中,舌面後,塞音,後高,前高,五.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二),現代漢語方言保留中古韻尾的情況 北方話一般只剩下5種韻尾: 南方話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入聲韻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m,五.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三),-m、-p、-t、-k韻尾的發音: 陰、陽、入三聲不是聲調的術語 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也可以稱爲“陰、陽、入三聲”,但它們與聲調中的陰平、陽平無關。

      am,ap,at,ak,發音:周殿福,六.舒促,舒促區分韻尾 舒促只把韻尾區分爲兩類: 舒促是根據韻尾發音的響亮度來區分韻尾的舒聲韻,促聲韻,,,七.韻攝(一),韻攝是按照音近原則歸併韻得出的大類⑴ 歸併的原則是:不計聲調、不計韻頭、 韻腹相近、韻尾相同(或相近)效攝,,,,七.韻攝(二),韻攝是按照音近原則歸併韻得出的大類⑵ 歸併的原則是:不計聲調、不計韻頭、 韻腹相近、韻尾相同(或相近)宕攝,,-k,,-N,,,七.韻攝(三),《廣韻》的韻攝名稱 《廣韻》一共有16個韻攝:,1.通攝 2.江攝 3.止攝 4.遇攝 5.蟹攝 6.真攝,13.曾攝 14.流攝 15.深攝 16.咸攝,7.山攝 8.效攝 9.果攝 10.麻攝 11.宕攝 12.梗攝,第四節 聲調,一.四聲(調) 二.舒促與聲調 三.平仄 四.四角標圈法,一.四聲,四聲即中古漢語的四個聲調 調類:4個 調名:平、上、去、入 調型:平、升、降、促 調值:? (33、35、41、3),二.舒促與聲調(一),聲調的舒促 舒促可以指韻母,也可以指聲調舒促區分聲調的舒緩和急促 平聲 上聲 去聲 入聲 因此,“舒聲”、“促聲”的説法有時指韻母,有時指聲調。

      舒聲調,,促聲調,,二.舒促與聲調(二),聲調和韻母(韻尾)的聯係: 因此,入聲韻總是具有入聲調,不可能有平、上、去聲調; 陰聲韻、陽聲韻具有平、上、去聲調,但不可能有入聲調韻母韻尾,聲調,,三.平仄(一),平仄區分聲調調型 “仄”,小篆作 ,本義爲“傾側”,即“不平”,與“平”相對平聲,仄聲,,,,,,,三.平仄(二),平仄在古詩中的運用 古人讓平仄在詩句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