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写文章文章如我.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韦**
  • 文档编号:222444856
  • 上传时间:2021-12-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6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写文章文章如我 “文如其人”的说法早已有之,但我写了半辈子文章,直到今天才专门从自身的角度来思考这次问题之所以要到这次问题,是受到一本书和一篇文章的触发准确地说,是这本书和这篇文章中各有一段话触发了我的思考这本书,是“网红书记”陈行甲所著《在峡江的转弯处》其中的“重印前言”部分有这么一段话:写作不是一项异己的东西,而是对自己生命体验诚实的记录和思考在文字里找到安顿自己的所在,能够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算是找到了写作对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为了能发表、能出名、能挣钱而撰写我手头的这本书,不是自己买的,是一位年轻写友(“写友”这次词是我“发明”的,我觉得比“笔友”更准确)托人送给我的这位写友是陈行甲的小老乡,我管他叫小张小张专门给我发来,说“您是一项善于阅读而又长于思考的前辈,相信从这本书中,您能读到另一项人不一样的人生同时,我也觉得您跟这本书的作者,有很多相同或类似的特点,真挚、真心”我和陈行甲是同龄人,他曾任职的巴东县,35年前我还是次青涩少年的时候,凑巧也去过残存的印象,一项是山县,地形地貌与山城重庆很相似,很多房子建在山坳里,远低于城市干道的路面记得当时我坐轮船从武汉出发,在巴东码头上的岸。

      上岸的时候,眼前豁然是一串长长的、陡峭的石阶,如天梯一般另一项是当地主想的也是极富特色的运输工具:“背篓+拐杖”这似乎是“标配”大街上,上点年纪的人都有这样一副装备年纪轻的,也许是脚力好,也许是不好意思拄拐杖,但也多数背着背篓背篓里面,有装米装菜装货物的,也有装着小孩子的,颇有点儿“大肚能容万物”的味道再一项,就是满街都支着大锅锅里炖的是“猪红”(也就是猪血),据说是因为当地产煤,很多人以挖煤运煤为业,吃猪红可以吸尘,防止得矽肺病尽管我相信巴东早已是今非昔比,但这样一项地方,想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陈行甲在这次县当县委书记,担子绝对不轻,难度肯定不小扯得有点儿远了,回到正题上来说实话,自从陈行甲“窜红”,他的文章、致辞稿不时被推到网上,有些数年前写的也被翻出来,我早就注意到了,之前也看过一些,包括他为《在峡江的转弯处》这本新撰写的前言因为小张的友情赠书,更因为他为我定制的“荐书语”,我拿到这本书以后,很快就仔细读了一遍,还做了读书笔记刚读完这本书,小张拜托的“送书人”,也是他的大学师兄、我的写友+同事小梁,又通过向我推荐了一篇文章——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读书就是想过河拆桥》,文末有这么一段话:从前有人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猛然跳出了陈行甲那句话:“在文字里找到安顿自己的所在,能够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联系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我的脑子里又跳出了一句话:我写文章,文章见我再认真琢磨,我写的文章里不仅有我、见我,文章还知我、懂我即便这些年我写的文章以机关文稿为主,以“受命作文”“职守写作”为主,多数情况下是在为“公家”写材料、为领导写稿子,文非己用,很多时候也未必能完全按自己的要法去写,不需想张扬自己的思维乃至次性,但“有我见我”“知我懂我”依然成立无论是陈行甲这次人,还是他的文章、致辞和书作,一项可贵可敬之处就在于真——他怎么要就怎么写、怎么说、怎么做,不装不作不掩饰,哪怕被人提醒“尺度大”所以,一位曾在他身边工作的下级同事,以“天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来评价他,认为“这句话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我比行甲兄稍年轻一点但也许是性格使然,更多的应该是工作的影响、机关文化的熏陶,无论是我本人还是所写的文章,没有他那么率真(我觉得用“率真”来形容他比“天真”更准确)。

      我并不圆滑,也不世故,但随着年龄渐长、阅历增多、经验愈丰,很多时候会“收着讲”或是“收着写”我觉得,季羡林先生所言“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可能更适合我,也更适合多数像我一样摇笔杆、写材料的人,乃至多数从政的人,即便前半句不符合世俗的“官场哲学”我写的文章,未必都能像行甲兄写书时所追求的那样,“通过整治自己最自我的东西,最不被异化的东西,找到我之为我的理由相当多的时候甚至多数情况下,我不能也无法这样做,毕竟我不是在写自己,不是在“转身离开”之后,不适合“特立独行”但是,我写的文章,即便是“官场文章”,也不会进取宣扬和刻意迎合自己不习惯、不接受的东西,不屑于写“官样文章”哪怕是在主体转移、换位思考状态下写的文章,我也只写自认为对的、该写的、该做的,写经过自己仔细思考、觉得有价值的我的“官场文章”中,多数没有我的名字、我的性格,但一定会有我的态度、我的立场、我的观点、我的方法,以及我的学识、我的见解、我的经验,甚至是我的精气神有人说:“写作是自我对话、自我审视的过程,是一种独处的境界对此,我深以为然尽管我以文章立身立业,但我从不把它当作钻营的工具无论我的文章是为谁写的,是写给什么人看的,我首先都会扪心自问,对所写的内容“懂吗、会吗”,写出来的内容“是自己的吗、有用吗”,并且凭良心作出回答;我都会给自己笔下的文章作出评判,力求公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就觉得哪哪都好,怎么看怎么顺眼。

      在为他人做嫁衣的过程中,我也力求能够找到自我、保持自我、发展自我从这次意义上说,我写文章,文章如我因为文章如我,我才愿意写下去;因为是我写的文章,我一定想让它服从我的本心,不失为文做人的本真最后,我还要对小张的赠书、小梁的荐文表示感谢我很享受与他们这样好学习、有思维、懂文字的年轻写友互动交流,以书为媒、以文为媒的交流虽然大家有着十来年的“年龄差”,但在写文章、写材料上绝无代沟每一个交流,给我的感觉是不同年份的酒在勾调(绝不是酒精和水的勾兑),既不会转变我的思维“本底”,又能在我的头脑中注入一些清新的东西、青春的气息,增强思维的层个感,也得以增强文章的活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