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学生专用).doc
8页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学生专用)(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2、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5、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一一蔗糖分子分解了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6、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加热液体C.闻气体气味 D.连接仪器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8、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用蓝紫色火焰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0、某学生测定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用100 mL量筒量取7.5 mL液体 B.用温度计测得体温为37.52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6 g D.用烧杯量取200.0 mL盐酸1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13、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4:1 D.5:1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15、下列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A.沉淀 B.过滤 C.消毒 D.蒸馏16、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7、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18、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19、2015年3月20日联合国发布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40%的国家和地区面临干旱问题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的义务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C.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20、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我们已经学习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打磨干净,这个变化属于_____变化.(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_____.(4)火柴的目的是为了_____.(5)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2、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______;(2)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的离子________;(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4)生活中常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3、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3)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做氯化氢的气体4)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5)蔗糖更易溶于水_____(6)冰雪融化____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A所示,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 2)红磷燃烧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 ,待红磷熄灭且装置 __________ 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 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 4)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5)误差分析: 若实验结果小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 6)实验反思:为确保实验成功,选择可燃物应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7)拓展提升:图B也能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和A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氧气时,加入过氧化氢的液面应达到_________位置(填a或b);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2)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的电石(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乙炔气体(化学式为C2H2),同时生成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由于该反应比较剧烈,必须严格控制加入水的速度,以免因剧烈反应而引起装置炸裂①电石与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②该实验应选用的反应装置为______,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_____③该实验收集乙炔气体,应用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请计算:(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3)14.4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2、为减少龋齿,制造口香糖时常用木糖醇(C5H12O5)代替蔗糖.(1)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2)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有_____个原子,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3)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结果保留至0.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B3、A4、A5、B6、C7、B8、C9、C10、C11、B12、C13、D14、B15、D16、A17、D18、B19、C20、D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物理变化. 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 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 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 铁丝上有铁锈; 氧气的浓度太低等; 2、2H Al3+ CH4 CaO 3、③ ① ④ ② ③ ①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产生大量白烟 冷却到室温 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水位上升到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处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红磷不足量或者装置漏气 反应后生成物不能为气体(合理即可) 测量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2、b F B 分液漏斗能控制加入水的速度 F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144;(2)21:8;(3)2.3克2、(1)152;(2)22;5:12:5;(3)39.5%8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