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未来城”设计说明.doc
11页武汉“未来城”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建筑专业部分一、 设计依据1.国家有关建筑法律、法规2.武汉有关建筑法律、法规3.甲方要求二、 概述a) 本项目地处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的核心,北临阜华大厦,西临珞狮南路,东临群光广场二期用地,南临武汉理工大学,由湖北阜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用地面积 22312.64 平方米,东北角为洪山影剧院及群光广场,是武汉市江南区域重要的商业中心,也是洪山区政府重点打造的街道口“黄金十字架”的标志性工程之一b) 项目辐射水果湖、南湖等大型居民区,周边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部属高校,聚集了大量的消费人群,拥有极其优越的区域优势及巨大的发展潜力c) 本次拟建建筑根据用地状况自然分为南北两区,商业裙房地上为 2~3 层商业,塔楼为 26~31 层,地下 3 层,总高度< 100md) 塔楼分为: A、B 、 C、D、E 座其中 A 座为还建楼,1~2 层为商业,3~30 层为住宅;DE 座为商住楼,首层架空,2~31 层为住宅;BC 座为公寓式写字楼,负 1 层~3 层为商业,4~30 层为公寓式写字楼三、规划及建筑设计鉴于本项目是一组现代化的综合性建筑群体,且涵盖功能内容繁复。
本概念规划力求从整体入手,以合理的空间布局把商业空间,居住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体布局主要特点是:1. 上部五幢塔楼:A 座为还建楼(建筑面积:13877 M 2),BC 座为公寓式写字楼(建筑面积:43874.86 M 2) ,DE 座为商住宅楼(建筑面积:28138.36 M 2) 2. 商业南北分区a) 南北区 1 栋塔楼底层为商业,设 2~3层,内部设商业休闲广场,底部利用南北的高差设地下商业车库b) 设三层地下室(车库建筑面积为 34748.37M2) 为组织好商业人流在地块的北端设置一条东西向公共通道,并沿南北向设置两道南北向内街,地块上分北区和南区,其中间有七米公共通道相隔四、建筑形体及立面设计建筑形体上以板式点式组合,平面线性流畅,雕塑感强,力求体形简洁、大方、挺拔秀美塔楼在造型上具有装饰构件少、表面面光洁平滑、富现代感、成本较低的特点塔楼在造型上以现代简洁作为建筑风格,追求形式反映功能的建筑理念,注重功能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摒弃一切纯粹为造型而设计的多余构件,以精致的细部、合理的比例、适中的体量,创造了一个简洁明快、富有强烈时代感的现代建筑群其横向与竖向线条的处理流畅统一,精细而富有细腻的质感。
建筑外形稳重大方,平面方正实用,隐于城市规划的轮廓线之中公寓住宅立面上以竖板,横隔栅,玻璃栏板,以及凸凹有致的阳台组合成一简约现代的立面形式商业裙楼上以形体的组合贯穿,强化入口,以活泼跳跃的色彩以及穿插变化的体量突出商业气氛,整体上商业的活泼与住宅、公寓式写字楼的现代简约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五、交通设计交通设计是建立在注重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生活效益的基础之上的,尽量界定相对活动范围,做到人车分流的原则地下车库靠近公共通道的西南侧和北侧各有一个出入口.与主要商业人流和住宅人流尽量分开六、消防设计利用紧临城市干道的有利条件,公共通道直接与城市干道接驳,并尽量形成环道,以有利消防使用通畅塔楼依据实际情况相应设置必要的消防应急通道,可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消防车能通达各建筑物各建筑物按照消防规范要求,亦留有足够的消防登高面室外结合园林设计布置相应的消火栓及紧急照明各建筑体内均考虑了建筑消防的需要,设置各种必要的消防器材项目经济技术总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1 建设用地面积 m2 22312.64 2 净用地面积 m2 19190.77 3 总建筑面积 m2 138954.59 1)地上建筑面积(计容积率) m2 102953.71 (1)商业建筑面积 m2 17063.49 (2)住宅建筑面积 m2 42015.36 包含(3) 公寓式写字楼建筑面积 m2 43874.862)地下建筑面积 (不计容积率) m2 36000.88(1) 地下室建筑面积 m2 34748.37 其中包含(2) 架空面积 m2 1252.51 4 容积率 5.375 建筑密度 % 306 绿地率 % 307 建筑总高度 M 1008 住宅户数 户 5329 公寓式写字楼 间 95310 总停车位 辆 726(1) 地下室停车 辆 65811 其中(2)地面临时停车 辆 6812 非机动停车 辆 400部位 层高 M 面积 m2 功能负三层 3.8 13167.86 变配电房、发电机房、消防水池、风机房、水泵房、停车库负二层 5 13167.86 设备用房 、停车库负一层 5.5 8412.65 设备用房 、商业停车库负一层 5.5 2139.1 商业一层 5.0 5010.86 商业二层 4.5 5358.67 商业三层 4.5 4822.31 商业南区 3~30 层 3 DE 座 480.78 X 28 住宅南区 2~30 层 3 A 座 496.28 X 30 住宅南区 4~29 层 3 B 座 795.04 X 27 公寓式写字楼北区 4~29 层 3 C 座 861.87 X 26 公寓式写字楼A 座 B 座 C 座 DE 座 合计一房 36 324 364 296 1020二房 96 135 130 60 421三房 44 44四房五房复式合计 176 459 494 356 1485结构专业部分(一) 结构设计依据1.1 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规程、标准:(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 年版) (GB50009-2001 ) 。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及 2008 年局部修订4)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33-2008 ) 5)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6)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 DB42/242-2003) 地方标准7)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 (DB42/269-2003) 地方标准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 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二)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武汉市武昌,基地西临珞狮南路,南面为武汉理工大学项目总用地面积 22312.64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39049.59 平方米,包括二层地下室和一层半地下室,17158.49 平方米的负 1 层到 3 层商业配套,5 栋26~31 层塔楼三) 上部结构体系选型塔楼均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D、E 座框支层设在建筑的一层顶,A 座框支层设在建筑二层顶,B、C 座框支层设在建筑三层顶。
裙房采用框架结构四) 抗风设计及雪压基本风压值W 0=0.40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基本雪压值 0.50KN/m2五) 抗震设计5.1 地震设防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50011-2001)附录 A,武汉市区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抗震加速度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类5.2 建筑场地类别场地等级二级,地基等级二级,中软场地土,Ⅱ类建筑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5.3 抗震等级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剪力墙抗震等级:底部加强区为二级, 上部为三级,各座主楼与裙房相连的上下相邻各一层柱墙,按提高一级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六) 基础设计基础形式优先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并与筏板基础比较后最终确定给排水专业部分一. 设计依据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 (2005 年版)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40084—2003) ;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 ;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5. 其它专业所提条件;6. 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设计资料及政府有关部门对本工程的方案批文。
二. 设计范围 本工程红线范围内的室内外生活、消防给排水设计三.设计内容1.生活给水1). 室外给水由市政给水管上引二路 DN300 给水管供本小区内生活、消防、等用水,该环网兼作室外消火栓环网,市政水压约 0.25Mpa, 2). 室内给水塔楼生活用水由地下蓄水池、生活变频恒压给水装置供水,给水系统由市政给水管网、地下水池、加压泵、减压阀等联合供水生活、消防水池及泵房均设在地下室3). 生活给水系统分区-1~4 层(包括洗车等杂用水) ,由室外给水环网供水塔楼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为三个区:低区:5~13 层由低区生活变频恒压给水装置供水,最大供水压力为0.35Mpa;中区:14~22 层,由中区生活变频恒压给水装置供水,最大供水压力为0.35Mpa;高区:23~31 层,由高区生活变频恒压给水装置供水,最大供水压力为0.35MPa;4). 生活用水量生活用水量详见生活用水量表生 活 用 水 量 表用水量(m 3)序号用 户 名 称用水单位数 用水标准 时变化 系数使用时间最大日最大时1 公寓生活用水 1932人 250(L/人·日) 2.5 24 483 50.312 住宅生活用水 1764人 250(L/人·日) 2.5 24 441 45.943 车库冲洗 19382m2 3L/ m2·日 1 4 58.15 14.544 商业 15977m2 8L/㎡·日 1.5 12 127.8 15.985 绿化 6727.8m2 3(L/m2) 20.18 1 20.18 20.186 未预见水量 15%总用水 169.52合计 1299.65 146.955). 生活储水池及生活泵生活水池及泵房均设在地下室。
生活水池储水容积 330m3. 6). 管材选用室外生活给水管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固定接头,电热熔连接室内给水管采用 PP-R 给水管,热熔连接地下室内给水管、塔楼生活给水立管及其它明装管道采用内筋嵌入式衬塑钢管,卡环连接2. 排水1). 室内污水室内排水采用污、雨水分流;污、废水合流制污水量为每天1169.7m3, (按生活用水量 90%考虑) 污水系统采用双立管排水,底层污水单独排出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化粪池选择按照总人数 70%确定,即 2587 人选用若干个 13#钢筋混凝土化粪池2). 压力排水在消防电梯集水坑和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底部集水坑内各设置污水提升泵两台,一用一备;污水经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井;在地下车库设置集水坑,每个车库集水坑内设置污水提升泵两台 ,一用一备;污水经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井;3). 室内雨水屋顶雨水有组织排至室外,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室外雨水设计重现期为三年,降雨强度采用 4.0L/S.100m2;塔楼屋顶雨水设计重现期 10 年,降雨强度采用 6.25L/S.100m2每个塔楼设置多条 DN100 或 DN150 的排水管排除塔楼雨水。
并用 50 年重现期暴雨强度校核4). 管材选用1、自流排水管:污水立管使用螺旋 UPVC 排水管,横管使用 UPVC 排水管,承插粘接2、压力排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3、塔楼屋面雨水管采用承压排水塑料管,乘插粘接强电设计说明一、 设计依据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2.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6. 《火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