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现基础性 面向全体学生(1).ppt
120页体现基础性体现基础性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探究性注重探究性 引领教学改革引领教学改革————山西省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及 2013年中考数学科目说明解读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苏耀忠 sxsczsx@第一部分 山西省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第二部分《山西省2013年中考试科目说明》解读 第三部分 2013年中考命题趋势 第四部分 复习建议第一部分 山西省2012年中考 数学试题分析2012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是按照《 山西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 说明》的要求,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 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 标》)来命制的,试题立足于山西省的教 学实际,兼顾各种版本的教材,与2011 年的试题相比,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注重考查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 力,并力求创新,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一、2012年山西省中考 数学试题的基本情况(一)从试题结构上看本试题共26个小题,分I、Ⅱ两卷:第1卷为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24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填空题 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 8分;解答题共8个小题,共78分,含计算、 求解题、作图题,信息分析题,应用 题,猜想与证明题及探究题。
二)从内容上看从内容上看,本套试题基本覆盖了《课标》中所 规定的主要知识点,题目分值符合《2012年山西 省科目说明》所规定的分值比例的要求数与代 数部分占55分,空间与图形部分占50分,统计概 率占15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考查结合在上述三 个领域的内容之中试题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四 个方面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从难易度上看整份试卷,由易到难,梯度明显, 循序渐进,思维量适中,既保证多数学 生及格的前提下,又有一定的区分度, 能够体现两考合一的功能经过预估, 全卷容易题占15%,较易题占35%, 中等题占31%,较难题占13%,难题 占6 %,整卷难度系数约为0.63三、2012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的 具体变化 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具体变化如下:o1.试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延续去年 增加探究性试题的基础上,试题的呈现形式又有 新的变化更加有利于引导和改善学生的数学学 习方式,起到引领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o2.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试题一方面将“课题学 习”内容渗透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及“统 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之中,同时对教材中 具体的“课题学习”内容有所关注,如填空题第17 题,解答题第21题。
o3.去年相比,应用性试题又有所增加,加强了试 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点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2012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的主 要特点1.依据《课标》,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 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强调应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考查数学应 用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关注“课题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 考查学生的基本实践活动能力4增强探究能力的考查,激励学牛学习方 式的转变和形成,引领课堂教学改革5.精心设计有区分度的试题,考查综 合与探究能力6、以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四、地市对试题的评价晋中市o试题难度较适中,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又 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一定意义上讲, 该份试题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利 于课程理念的落实,为高一级学校的选拔 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对教学工作具有一定 的导向功能. 具体地有以下几个特点. o1、注重基础,彰显课程理念o2、联系实际,强化应用能力考查o3、题型新颖,体现导学功能o4、关注学科特点,突出能力考查o5、立足学生,体现人文关怀阳泉市o试题体现了数学由知识积累向问题探究的 过渡,体现了由解题训练向培养建模能力 的转变,对数学思想的本质进行了充分考 查,是一份较好的试题.临汾市:o突出考查了初中阶段的核心内容,既注重 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 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又加强 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探究能力 、活动经验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查,是 一份科学、公平、合理、有效的评价性试 题.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基本运算不过关2、审题能力差,不能准确的理解题目的 要求21题题目明确要求画出两段相等的圆弧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部分学生画出多条圆弧或画出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25③试判断OM,ON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部分学生在作答中只答出数量关系或位置关系。
3、过程不规范、推理不合理、解题思路 混乱4、思维能力不强,解决问题能力较差o15题,部分学生对概率中的所有“结果”不清,用“不少于1000元的彩票数量”除以“所有中奖彩票数量”即 的错误答案,有少部分学生没有进行约分出现失分现象o24题,部分学生理解不清题意,出现设列不符、计算能力差等现象如:设:每千克核桃售价x元,根据题意得:o25③图形比较复杂,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反映出学生缺乏构造图形的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o26题是一个综合性大题,涉及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较多,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很高②中在找平行四边形的顶点Q点坐标时,对于和坐标轴平行的Q点基本上都可以找出来,而对于另外两个Q点的找法还不是很熟练,尤其是平行线作的不够长,而忽略了另外一个点③中大部分学生不会处理周长最小问题,有少部分虽然找出了满足条件的M点,但却由于计算不过关导致失分第二部分《山西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 考试科目说明》解读《山西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 业考试科目说明》总体部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 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 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该考试具有两考合一功能,考试结果既是 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考试性质二、科目设置与考试形式考试 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试卷 满分12012012080707575考试 时间150120120150150三、命题依据山西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科目命题,以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全 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 要依据(化学学科以2011版新课标为 命题依据);同时,各学科可根据本学 科具体情况,适当体现2011版新课标 的理念及精神四、命题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为指针,按照省教育厅有关义务教育深 化改革的精神与要求,在稳中求变,扎实 推进的前提下,适当加大中考命题的改革 力度,特别是要将中考改革和课堂教学改 革,包括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彼此 促进,相得益彰,形成考改促课改,课改 推考改的良好局面 命题应坚持三个“有利于”: o (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实 施素质教育;要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坚持面向 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 学习水平都能得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 价。
o (二)有利于促进实施新课程,引导教师教学 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o (三)有利于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在 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基础上 ,通过等级录取,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 优录取奠定基础 五、命题原则及基本要求 (一)坚持能力立意要注意考查学生对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考知识主要是检 测知识运用的能力;试题的着力点应放在 各学科的主干知识与核心能力上,考查在 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应适当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 性,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 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二)注意联系实际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 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联系社会实际要切合教学 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已有经验 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防止只注重材料的立 意,而忽视材料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距离,偏离学 生的认知范畴导致“成人化”;要注意关注本地区 全体学生的生活经验,防止因城乡差别、地域差 别造成的不公正;试题的情境与素材应注意其典 型性、适切性、有效性,应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 情况,避免人为编造有悖常理的虚假情境。
五、命题原则及基本要求 五、命题原则及基本要求 (三)强化研究性学习,并在以后放 到愈加重要的位置当然,研究性学习反映在纸笔考试中 更多为探究性学习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 究性、开放性的题目,此类试题设计要灵 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引导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开放题要特 别注意确定清晰的评分标准,以保证评分 的一致性五、命题原则及基本要求 (四)试题应体现教育性,坚持正面 的、积极的价值取向,注意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考查试题应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 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 要防止呈现无关或影响答题的干扰性信 息,杜绝单纯“贴标签”五、命题原则及基本要求 (五)要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特有的阅 读审美心理和习惯,特别是文科,力求图 文并茂,增强卷面的“可读性”六、试卷难度及其分布各科目整卷难度约0.60~0.70,由 易到难分为容易题(强调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中等题(强调 应用能力)、难题(强调开放与 探究)三个档次各档次试题的 比例分布:50%,30%,20%七、测试形式除语文外,其他科目包括数学、英语 、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将采用分 两卷测试的办法,其中卷Ⅰ为选择题,卷 Ⅱ为非选择题。
运城和临汾考生卷Ⅰ使用 机读答题卡答题,采用光电阅读器阅卷, 第Ⅱ卷在试卷上答题;其余各市考生均采 用网上评卷,考生在答题卡上答题数学部分一、数学教育教学观念1.数学观——如何认识数学o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o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 学语言与工具 ……o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 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o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标揭示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所表现出的 文化特征及价值时代发展对数学课程要求o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变化o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o要以课程为载体实实在在推进素质教育o要体现教育的均衡、公平,要为所有学生提 供良好的教育o要体现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普及性、 基础性、发展性2.数学课程观数学课程性质o数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 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 性和发展性o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 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 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 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 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数学课程观o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o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数学教学观 o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 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 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 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教学?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o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 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 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 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o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 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 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 等活动过程o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 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