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试题.pdf

18页
  • 卖家[上传人]:r****
  • 文档编号:193771688
  • 上传时间:2021-08-2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87M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题 古代城市的形成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居住的形式由流动的原始群落发展到固定的居民点,其间经历了数十万年的岁 月 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广大地区进入氏族社会农业从狩猎、牧业中 分离出来,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物 质基础,组成氏族公社的先民开始聚族而居,形成固定的居民点村落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 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 2、 规模: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较密集 3、 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房屋建造方式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木骨泥墙房屋和干栏式桩上建筑 4、 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起源:我国最早城市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 期这个时期,从考古文化上说,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前 2000 年) ;从我国历史上说,相当于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经尧、舜、禹直到夏朝 前期其间经历数百年之久 作为刚开始时产生的城市,其规模一般都还不够大,内部设施也很不完善,远不能 与今天意义的城市相提并论,还不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严 格说来是些城堡。

      这一萌芽时期产生的城市称为“雏形城市” 我国早期城市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产生以后,但还不能认为其就此已经形成经过 夏朝中前期300 年左右的发展,大体至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谈到国外最早城 市产生的时期时这样写道:“城市,作为一种明确的新事物,开始出现在旧新 石器文化的社区中 ”又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大部分都起始于公元 前 3000 年,前推后移不多的几个世纪 【我国城市产生的条件】 (生产力 +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精神文化 +战争 +夯筑技术) 1、 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并与农业相 分离,发生了社会第二次大分工 2、 其次是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这是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两次社会 大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以外,开始有了 剩余,产品的交换也就日益频繁和扩大,于是产生了私有制,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 现象也就出现了一些公社的首领们为了保护自已人身及财产安全,就在他们居住 地的周围建筑专门的防卫设施城郭沟池,于是产生了城市 3、 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 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 化的中心 4、 第四,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 【城市形成评判标准】 应该而且必须具有和广大乡村聚落不同的形态要素和特征 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 需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以行使一定的政治和文化职能 需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 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 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上述五条标准,第一条是前提,第二三条是实质,第四五条是基础和保证 【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标志】 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古城 西周时期周礼考工记主要内容及对古代规划的影响 【所记载的城建制度】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 一夫 ” 大意: 建筑师营建都城,呈方形, 每边长九里, 各开三门, 城中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 也可能是有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的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道路组成;道路 宽度为车轨的九倍,城中间为王宫,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后面为商业市场,市与 朝各占地一百亩 这一规划的 主导思想 是突出天子为中心,强调都城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 窄还规定: “环涂以为诸候(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说明按封建等级,都城 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 【制度产生背景】 1、 社会伦理 探讨自然、社会的规律和秩序 2、 周朝礼制思想是儒家学说的基石 3、 礼乐关系的建立,本质是城市物质环境的创造为精神世界政治制度而服务 【对古代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影响】 唐长安,宋汴染,元大都,明北京,都遵循“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此种城 市建设空间布局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 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 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 等级思想贯穿其中严整、有韵律感、程式化 2、 城市规划的独特艺术观:礼乐思想观念的建立城市物质环境的创造要为政治制度的建 立服务礼乐并重” ,在礼制原则下体现城市与建筑的形象与空间序列 3、 周礼中的祭祀观念影响城市规划,促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延伸 1: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 点的看法2005) 周礼 考工记 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但是不能把 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能体现出来 的。

      北魏洛阳只有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则更多的体现出城制,如旁三门、九 经九纬、 左祖右社, 宫城居中 (但偏北) 而市却在宫南 元大都则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 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城制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 多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 周礼 考工记 在汉以后随着儒教受统治阶级的推崇程度增加在一些按规划新建的都 城中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但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的主线,它的影响并不 是在所有的都城中都能体现出来,如宋东京则是打破了周礼考工记的严整的布局的典 型 延伸 2: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2004) 1、 主体规划:平面方形,中轴对称,宫城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城西面建社稷坛,城东面 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划制度 2、 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呈方格 网布局 春秋战国时期管子主要内容及对古代规划的影响 【制度】 管子乘马说: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市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 这里讲到 选择城址应该注意的条件,强调了城市的供水、排水、防洪,要求城市布局要因地制宜 ,善 于利用地形地势,形态不必方正,道路不必横平竖直。

      管子大匡又说: “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这种对城市讲求实 际的功能分区至今还为城市规划建设所遵循 【背景】 1、铁工具 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生产力 的巨大变革,大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城市除官营手工业作坊外,还出现了许多私营手工业,这是由于解放了奴 隶变成了较自由的小生产者的缘故商业也繁荣起来 2、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等社会制度 一系列大变革 这一时期思想活跃,各种学术思想应时而生,出现了“诸子百家”和“百家争 鸣”的局面特别是周初分封诸侯的结果,导致诸侯国强大起来,所谓“春秋 五霸”, “战国七雄” 各诸侯国总是城池建设,纷纷筑城自卫努力发展经济, 发展水陆交通运输周天子地位岌岌可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影响】 管子 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 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它打破 了城市单一的 布局模式 ,从城市功能 出发, 确立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 (典型: 南宋平江城 管子营建思想) 秦咸阳 【选址】 咸阳位于关中地区的中心 ,地势险要 北依高原,南临渭水,是关中东西交通的枢纽 渭水 在其附近折向东北,城市用水也便于解决。

      得名与选址和 “山南水北为阳 “的中国本土阴阳地理观念有关,选择了 背山面水坐北朝 南的阳性地 ,这两者都是都城选址的理想条件比较:秦王陵选址于山北水南的阴性 地) 【建设简史】 秦咸阳在孝公初建时,本建在渭水北岸上,削山坡为土台,主要以咸阳宫为主大约至 迟到秦昭王时, 在渭南建有一处兴乐宫咸阳真正得到大发展还是在秦统一六国后的十多年 内秦始皇又下令“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使咸阳人口聚增渭河以北用地不够, 便向渭南发展 【规划思想】 相天法地 :渭河 =银河,横桥、阁道=鹊桥 两大宫殿群 :咸阳宫(北)和阿房宫(南) 隔渭河相望把山和水纳入城市范围中进行规划设计 【要点】 秦咸阳是一座规模很大、但在布局上又比较松散、绵延地域很广的城市 西汉长安 【选址】 P33 渭水之南,龙首原高地以北,与咸阳 毗邻,并利用秦兴乐宫建造起来的夫 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 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 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 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东下, 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也 ” 【修建过程】 1、 汉高祖 刘邦 ,将秦朝离宫兴乐宫 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 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 库。

      2、 汉惠帝 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3、 汉武帝 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 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建章宫 【规划布局特点】 1、 平面配合 地形 呈不规则矩形,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2、 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 3、 宫殿占地面积大,占 1/2 以上 4、 实行 闾里制 ,闾里与宫城相参 【意义】 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大一统帝国兴建的第一个都城,其规划布局已同战国时都城有很 大不同: 1、 改变了 战国时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布局,而将宫殿、官署、 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 2、 从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附会周礼 考工记 的规制: 城的平面形状基本近于正方形; 十二个城门平均分布在四面,每面各三个城门;长乐和未央等主要宫殿位于城的南部, 东市和西市位于城的北部,这也与“面朝后市”相符旁三门、面朝后市 3、 在规划建设上,宫殿占地面积大,占全城面积的1/2 以上,且集中在城的中南部 4、 居住区共有160 个闾里 ,位于城的东北部、城外靠近城门的地区和各宫殿之间 5、 人口规模 进一步增大,约40 万 6、 为加强集权,管理贵族富豪,在长安周围皇陵处设陵城(消费性城市,人口10-20 万, 茂陵 27 万最大),形成了 城市带 。

      东汉都城洛阳 【选址】 背山面水 :北靠邙山,南临洛水不仅有天然的屏 障,而且是交通要冲 【规划布局特点】 总面积9.5平方公里城的平面形状不甚规整,但 大体上近于长方形,南北9 里,东西6 里(故称九 六城) 城内的 宫殿 ,主要是南宫和北宫,之间有复道相连 (供皇帝使用) 宫殿占总面积的1/3 以上 贵族 居住区主要居住在城东,一般平民 可能多住在 城外 建有 马市、南市 (分别位于城的东郊和南郊)、金市 (城内西部)补:五行中金为西 上述两点可以看出,九六城具有内城的性质 总之,东汉洛阳城建设布局已经不拘泥于周礼考 工记的规制 补 1 12个城门:东西各三,北二南四,原因是北侧城门的重要性不及南侧城门,自东汉 后,南侧城门多于北侧城门几成惯例(是结合实用性对周礼考工记的突破) 补 2 南宫和北宫, 南宫 为议政和礼仪,北宫 为寝居,是“前朝后寝”的变通形式 补 3 南宫的 轴线 向南延伸至礼制建筑群,形成9 里浓厚礼制色彩(天人色彩)的中轴线 补 4 中轴线与南宫前的东西横街构成“T 形”干道系统,开辟了古代城市规划中重视中轴 线引导,开辟T 形干道系统的先河 (注:上课时说是起源于曹魏邺城)。

      六朝都城建康城 春秋越筑越城,战国楚筑金陵邑城(石头城)作为都城始自东吴孙权其后东晋、南朝 宋、齐、梁、陈四朝相继在这里建都,史称“六朝”古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