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文学(先秦:袁行霈版).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7127876
  • 上传时间:2023-05-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一、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二、神话的产生(原因、过程)1、可能性:人类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及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2、生产力水平及认识能力低下,将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幻想膜拜和神化解释3、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三、神话的功能(意义、作用)1、神话在维系社会性上具有重大意义(讲诉神话的目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2、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生产力低下,个人必须把自己融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3、神话可使难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先民在神秘莫测的生活中积聚了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四、神话的特征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神话是先民对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它经过想象而成为神化的现实生活)2、神话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3、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4、神话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5、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远古,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解释的时代产物五、神话的思维特征1、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如《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有一则神话以人的生理行为来解释昼夜、四季及风的形成;《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怒触不周山》解释星系为何多偏移西北,中国地理形势为何西北高东南低2、神话思维是一个具体、形象的思维首先,神话思维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和具体的感性材料(如时间、空间往往和一定的神明相对应);其次,在神话思维中,通过对事物的概括综合, 使某些神话形象脱离了具体事物(如龙的形象的形成)3、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如恐惧、敬畏、惊喜等)由以上可看出,神话思维实际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象征、隐喻就是指某种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如把葫芦和禽卵跟母体崇拜、生殖崇拜相联系)△神话是原始先民的一种认知和表达方式,不能说是一种自觉的文学创作,但神话思维中的一些特征同样出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活动中。

      比较而言,文学创作中的象征和情感表达更加主观化、个性化,抒发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怀,而神话的情感和象征根植于集体意识中,并带有更多的神秘意味六、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卵生神话)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黄土造人》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炎黄之战》《黄帝擒蚩尤》5、英雄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6、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七、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1、具有深重的忧患意识2、具有鲜明的善恶意识3、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4、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八、神话对后世的影响1、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神话具有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表现手法(神话的想象和幻想是后世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源泉)和欣赏效果;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总之,神话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和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鲁迅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马克思2、精神:神话可把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深厚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压力并超越平凡世俗(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他把我们个人的命运转变为人类的命运,他在我们身上唤醒所有那些仁慈的力量,正是这些力量,保证了人类能够随时摆脱危难,度过漫漫的长夜”————荣格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十、神话的散失和演化(原因)1、文人不重视2、神话历史化⑴概念: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⑵方式①删削(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的发展过程,有些形象违背了理性化原则并难以纳入史家或儒家典籍中,遭删削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司马迁②改造(对神话进行歪曲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一块基石,如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总之,中国的神话历史化,是史家、思想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

      3、神话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来源是其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仙话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指导使人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最突出的是皇帝和西王母仙话的文学意蕴比神话淡薄,人物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审美特质被严重削弱十一、神话的出土资料1、神形刻绘2、动物刻绘十二、神话的文献资料1、经:《山海经》2、史:《左传》《国语》《逸周书》《穆天子传》3、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地形训》)4、集:《诗经》(《商颂·玄鸟》《大雅·生民》)《楚辞》(《天问》)△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淮南子》):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山海经》①简介: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由巫觋、方士编选而成,实际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全书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驳杂,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②神话学价值:典籍古老,神多于神话;大多是对山神形貌的描述,海经和大荒经的神话色彩最浓厚;神话已具清晰轮廓总之,《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 《诗经》一、《诗经》的概貌1、名称:《诗》、“诗三百”、“三百篇”、《诗经》(汉武帝)2、篇数:共311篇,实305篇,6篇笙诗(小雅中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有目无词的原因:①战国至秦之世亡佚了,郑玄《笺》②本来就有声无词,《诗集传》③笙诗是有声无词的笙曲,通行说法 △《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公元前6世纪编订成书,主要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产生地域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从贵族到平民,反映了生活的各方面,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3、分类:(1)风: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即地区方域,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邠风),共160篇2)雅:即朝廷正月,西周王畿的乐调①大雅,全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周初,小部分做于周末,,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共31篇②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晚期作品,小部分可能是东周作品,作者是上层贵族、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共74篇3)颂:即宗庙祭祀之乐,多是舞曲,音乐较舒缓,共40篇三颂:周颂,是西周初期的诗,每篇一张,共31篇;鲁颂,产生于春秋中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共4篇(《泮水》《閟宫》近乎雅诗,《有駜》《駧》近于国风);商颂,殷商中后期作品,共5篇(《那》《烈祖》《玄鸟》是祭歌,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不分章。

      《长发》《殷武》是祝颂雅诗,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分章)△“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在各自音乐上的特色了4、编集(1)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陈诗,以颂美或讽谏2)采诗说: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3)删诗说:孔子及乐官进行“正月”(据说经孔子整理的书都称为经,于是《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5、流传(用诗和传诗)(1)商周: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的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2)春战:孔子以“诗”授教,并阐述学“诗”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功用3)秦朝:焚书,《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4)汉代:汉文帝收集天下经典,设博士官学鲁齐韩三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在西汉被设为博士,成为官学鲁齐韩毛四家诗: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今本《诗经》就是毛诗)6、内容(1)祭祖颂歌: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以祭祀、歌颂为主(“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左转·成公十三年》)或叙述部族的历史,或赞颂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颂之作2)周族史诗:五部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征服大自然、社会制度转化、推翻商人统治),与后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区别。

      如《生民》姜嫄履帝迹生子(后稷)的神话等,实际是特定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美学观念的产物3)农事诗:《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上搭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收前:举行祈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丰收,天子亲率诸侯、公卿大夫、农官到周天子的藉田中象征性犁地收后:举行报祭祀,答谢神灵的恩典《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8章88句380字,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诗经》中的这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生产水平和农业繁荣4)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燕飨不是单纯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否定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如《鄘风·相鼠》赞美贵族阶层的才德容仪,颂扬温文尔雅、谦恭有德的彬彬君子,抨击失德违礼之辈不如禽兽:“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5)怨刺诗:主要保存在风和雅中,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的作品,如国风《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大雅《民劳》《板》《荡》《桑柔》《瞻卬》,小雅《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巧言》《巷伯》。

      6)战争诗: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大雅《江汉》《常武》,小雅《出车》《六月》《采芑》,秦风《小戎》《无衣》等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的不同风格①厌战思乡:战争诗表现出厌倦战争和向往和平,充满忧伤情绪,如《豳风·东山》《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②激奋昂扬:表现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乐观的情绪,如《无衣》7)徭役诗:表现服役者对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